《解放日報》(延安)

《解放日報》(延安)

《解放日報》的創辦 《解放日報》的改版 在中共中央的指導下,1942年4月1日,《解放日報》實行改版。

《解放日報》(延安)

正文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的機關報。中國共產黨領導地區的第 1個大型日報。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創刊。對開 1張。1942年8月起兼中共中央西北局機關報。1947年3月14日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後,在陝西省子長縣史家畔村繼續出版,至當月27日停刊。共出2130期。
《解放日報》的創辦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隨著抗日民主根據地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日益發展,中共中央亟需主辦一個大型日報,以加強宣傳,指導工作。當時延安的中共中央機關報《新中華報》是 4開1張的3日刊,已適應不了新形勢的要求,中共中央決定將《新中華報》和專門刊載電訊新聞的小報《今日新聞》合併,出版《解放日報》。毛澤東題寫報頭並撰寫發刊詞。
《解放日報》的改版《解放日報》創刊不久,就爆發了蘇德戰爭。此報及時對國際形勢作出科學的分析,在世界反法西斯輿論中,最早明確提出建立反法西斯國際統一戰線的主張。初期的《解放日報》,存在著脫離實際、脫離民眾的傾向。在中共中央的指導下,1942年4月1日,《解放日報》實行改版。內容由刊載國際新聞為主,改為以報導抗日民主根據地新聞為主。為了宣傳無產階級辦報思想,發表了許多闡述新聞工作的社論和文章,如《把我們的報紙辦得更好些》、《報紙和新的文風》、《黨與黨報》、《本報創刊一千期》、《新聞必須完全真實》和陸定一的《我們對於新聞學的基本觀點》、胡喬木的《報紙是人民的教科書》等,對黨報的性質和作用,全黨辦報的方針,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無產階級唯物主義新聞觀和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新聞觀的界限,以及文風等基本問題,作了比較系統的論述,奠定了中國無產階級新聞學理論的基礎。
中共中央和各中央局、分局不少領導人在《解放日報》上發表過文章。毛澤東為該報撰寫、修改了大量社論、評論訊息。他的重要著作《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都是首先在該報發表的。

《解放日報》(延安)《解放日報》(延安)
解放日報社第 1任社長博古(秦邦憲),後為廖承志;第 1任總編輯楊松,後為陸定一、余光生。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