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藥新用途手冊》

《老藥新用途手冊》

《老藥新用途手冊》內容整理收集了近幾年來有關老藥新用的文獻資料,並結合臨床使用經驗,匯集整理而成本書,供醫務工作者在臨床實踐中學習和參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介紹了常用藥物的臨床新用途,分中藥西藥兩大部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分,收集了近幾年來有關老藥新用途的文獻資料,整理匯集成書。西藥品種按藥理作用分類,有340餘種藥品,中藥部分收集了86種中成藥。本書對藥物的別名、製劑、藥理及套用、用法、注意事項等進行了簡要介紹,將藥品的新用途用表格形式進行表述,簡單明了,便於查閱。

目錄

第一章抗微生物藥物
第一節抗生素1
一、青黴素類1
青黴素1
阿莫西林2
二、氨基苷類2
慶大黴素2
三、四環素類4
四環素4
土黴素6
米諾環素7
四、醯胺醇類8
氯黴素8
五、大環內酯類9
紅黴素9
克拉黴素12
乙醯螺鏇黴素13
六、其他抗菌抗生素14
克林黴素14
林可黴素15
去甲萬古黴素15
萬古黴素16
第二節磺胺類16
複方磺胺甲唑16
第三節硝基呋喃18
呋喃唑酮18
第四節喹諾酮類19
諾氟沙星19
第五節硝咪唑類20
甲硝唑20
替硝唑23
第六節抗結核病藥24
鏈黴素24
異煙肼25
利福平27
利福黴素鈉28
對氨基水楊酸鈉29
第七節抗真菌藥30
克霉唑30
灰黃黴素30
酮康唑31
氟康唑32
伊曲康唑33
第八節抗病毒藥34
利巴韋林34
阿昔洛韋36
膦甲酸鈉37
阿糖腺苷38
第二章抗寄生蟲病藥物
第一節抗瘧藥39
氯喹39
奎寧40
第二節驅腸蟲藥41
一、廣譜驅蟲藥41
左鏇咪唑41
二、驅鉤蟲藥44
阿苯達唑44
第三章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
第一節中樞興奮藥45
尼可剎米45
一葉萩鹼45
氨酪酸46
匹莫林47
醋谷胺47
甲氯芬酯48
第二節鎮痛藥49
美沙酮49
羅通定49
第三節解熱、鎮痛抗炎藥50
一、乙醯和非乙醯化
水楊酸50
阿司匹林50
二、醋酸類51
吲哚美辛51
三、丙酸類56
布洛芬56
四、前列腺素類藥57
前列地爾57
五、其他60
吡羅昔康60
第四節抗痛風藥61
秋水仙鹼61
別嘌醇62
第五節抗癲癇藥63
丙戊酸鈉63
卡馬西平64
加巴噴丁67
托吡酯67
拉莫三嗪68
氨己烯酸69
第六節鎮靜藥、催眠藥及抗
驚厥藥69
苯巴比妥69
水合氯醛70
褪黑素71
第七節抗震顫麻痹藥72
左鏇多巴72
溴隱亭73
金剛烷胺75
苯海索76
巴氯芬76
第八節抗精神病藥77
一、吩噻嗪類77
氯丙嗪77
奮乃靜81
二、丁醯苯類81
氟哌啶醇81
三、新一代抗精神病藥82
利培酮82
氯氮平83
第九節抗焦慮藥84
地西泮84
氯硝西泮87
谷維素88
丁螺環酮90
第十節抗躁狂藥91
碳酸鋰91
第十一節抗抑鬱藥93
多塞平93
丙米嗪94
哌甲酯95
阿米替林96
舍曲林97
氟西汀97
帕羅西汀98
曲唑酮99
第十二節腦血管藥100
氟桂利嗪100
桂利嗪101
煙酸肌醇102
雙氫麥角鹼103
倍他司汀103
長春西汀104
第十三節腦代謝及促智藥105
胞磷膽鹼105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107
吡拉西坦107
第四章麻醉藥及其輔助藥物
第一節全身麻醉藥109
靜脈麻醉藥109
氯胺酮109
丙泊酚110
硫噴妥鈉112
第二節局部麻醉藥113
普魯卡因113
苯甲醇116
第五章主要作用於植物神經系統的藥物
第一節擬膽鹼藥117
新斯的明117
毛果芸香鹼118
第二節抗膽鹼藥119
東莨菪鹼119
山莨菪鹼122
阿托品128
第三節抗膽鹼酯酶藥130
加蘭他敏130
第四節抗腎上腺素藥131
一、α受體阻斷藥131
酚妥拉明131
酚苄明135
二、β受體阻斷藥135
納多洛爾135
第六章主要用於循環系統的藥物
第一節鈣拮抗藥137
一、對心肌鈣通道有選擇性
抑制作用137
維拉帕米137
地爾硫139
二、對血管平滑肌鈣通道
有選擇性抑制作用139
尼卡地平139
第二節抗心律失常藥141
普萘洛爾141
利多卡因143
苯妥英鈉146
美西律148
門冬氨酸鉀鎂148
溴苄胺149
二磷酸果糖150
胺碘酮152
第三節防治心絞痛藥153
雙嘧達莫153
硝苯地平154
尼群地平158
尼莫地平159
川芎嗪160
硝酸甘油161
硝酸異山梨酯164
曲匹地爾165
第四節周圍血管舒張藥166
西地那非166
第五節降血壓藥168
哌唑嗪168
硝普鈉169
地巴唑169
依那普利170
卡托普利171
培哚普利173
貝那普利173
可樂定174
米諾地爾175
胍乙啶176
氯沙坦177
纈沙坦177
第六節抗休克的血管活
性藥178
去甲腎上腺素178
間羥胺180
多巴胺181
第七節調節血脂藥及抗動脈
粥樣硬化藥183
一、他汀類降脂藥183
洛伐他汀183
二、其他184
藻酸雙酯鈉184
多烯酸乙酯186
氯貝丁酯187
曲克蘆丁188
第七章主要作用於呼吸系統的藥物
第一節祛痰藥190
乙醯半胱氨酸190
氨溴索191
第二節平喘藥192
一、β腎上腺素受體
激動劑192
麻黃鹼192
異丙腎上腺素194
沙丁胺醇194
特布他林195
丙卡特羅196
二、磷酸二酯酶抑制劑197
氨茶鹼197
三、過敏介質阻釋劑198
色甘酸鈉198
四、其他200
二甲矽油200
第八章主要作用於消化系統的藥物
第一節治療消化性潰瘍病
藥物202
一、抗酸藥202
碳酸氫鈉202
鋁碳酸鎂204
二、胃酸分泌抑制劑204
西咪替丁204
雷尼替丁208
法莫替丁210
奧美拉唑211
蘭索拉唑212
丙谷胺213
三、胃黏膜保護劑213
硫糖鋁213
米索前列醇214
第二節胃腸解痙藥215
丙胺太林215
第三節促胃腸動力藥216
甲氧氯普胺216
西沙必利217
多潘立酮219
第四節止吐藥和催吐藥220
昂丹司瓊220
阿朴嗎啡222
第五節瀉藥223
硫酸鎂223
第六節止瀉藥227
藥用炭227
雙八面體蒙脫石228
第七節微生態藥物231
雙歧桿菌231
酪酸梭狀芽孢桿菌232
乳酶生233
嗜酸乳桿菌233
第八節肝膽疾病輔助用藥234
一、肝炎輔助用藥234
水飛薊賓234
促肝細胞生長素234
乳果糖236
二、利膽藥237
熊去氧膽酸237
茴三硫237
第九節其他消化系統藥239
左卡尼汀239
第九章主要作用於泌尿系統的藥物
第一節利尿藥241
一、高效能利尿藥241
呋塞米241
二、中效能利尿藥243
氫氯噻嗪243
三、低效能利尿藥244
乙醯唑胺244
螺內酯245
第二節脫水藥246
甘露醇246
尿素249
甘油果糖251
第十章主要作用於生殖系統及具有泌乳功能的藥物
子宮收縮藥及引產藥255
米非司酮255
垂體後葉素256
縮宮素257
第十一章影響血液及造血系統的藥物
第一節促凝血藥259
氨甲苯酸259
氨甲環酸259
卡巴克絡261
凝血酶261
巴曲酶262
維生素K1265
維生素K3266
維生素K4268
第二節抗凝血藥269
尿激酶269
枸櫞酸鈉270
蝮蛇抗栓酶271
肝素275
華法林277
第三節血漿及血漿代用品278
右鏇糖酐40278
羥乙基澱粉280
第四節抗貧血藥281
維生素B12281
硫酸亞鐵285
紅細胞生成素286
第五節促進白細胞增生藥288
肌苷288
第六節抗血小板藥物291
噻氯匹定291
第十二章抗變態反應藥物
第一節抗組胺藥293
氯苯那敏293
賽庚啶294
異丙嗪295
苯海拉明297
阿司咪唑298
西替利嗪299
氯雷他啶299
第二節過敏反應介質
阻釋劑300
酮替芬300
第十三章激素及其有關藥物
第一節垂體激素及其有
關藥物302
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302
生長抑素303
奧曲肽304
第二節腎上腺皮質激素及促腎
上腺皮質激素307
潑尼松龍307
地塞米松309
潑尼松310
甲潑尼龍314
曲安西龍318
倍他米松318
曲安奈德319
莫米松321
氫化可的松322
布地奈德324
第三節性激素及促性激素324
一、雄激素及同化激素324
甲睪酮324
達那唑325
十一酸睪酮327
丙酸睪酮327
司坦唑醇328
二、雌激素及其類似合成藥物329
雌二醇329
己烯雌酚330
尼爾雌醇331
三、孕激素類332
黃體酮332
四、促性腺激素334
氯米芬334
絨促性素336
促卵泡成熟素337
第四節避孕藥337
炔諾酮337
甲烯前列素339
第五節胰島激素及其他影響
血糖的藥物339
一、高血糖素339
高血糖素339
二、胰島素340
普通胰島素340
三、口服降糖藥342
瑞格列奈342
阿卡波糖342
二甲雙胍343
第六節甲狀腺激素類藥物及
抗甲狀腺藥物344
一、甲狀腺激素類藥物344
甲狀腺粉344
碘塞羅寧345
左甲狀腺素鈉346
二、抗甲狀腺藥物346
丙硫氧嘧啶346
第十四章維生素類
第一節維生素A、D屬
藥物348
維生素A348
維生素D349
第二節維生素B屬藥物353
維生素B1353
葉酸355
維生素B6356
維生素B2358
維酶素359
第三節維生素C及其他360
維生素C360
煙醯胺362
維生素E363
維生素K366
煙酸368
第十五章酶類及其他生化製劑
第一節酶類藥物369
胰蛋白酶369
泛癸利酮369
糜蛋白酶370
玻璃酸酶372
第二節其他生化製劑374
三磷腺苷374
第十六章調節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用藥
第一節電解質平衡調節藥376
氯化鈉376
氯化鈣377
葡萄糖酸鈣378
乳酸鈣379
第二節葡萄糖及其他379
葡萄糖379
第十七章營養藥
第一節腸外營養藥383
全靜脈營養液383
第二節微量元素383
葡萄糖酸鋅383
第十八章抗腫瘤藥
第一節烷化劑386
環磷醯胺386
塞替派388
第二節抗代謝藥388
甲氨蝶呤388
氟尿嘧啶390
阿糖胞苷393
第三節抗腫瘤抗生素394
平陽黴素394
多柔比星395
絲裂黴素396
第四節植物來源的抗腫瘤
藥及其衍生物398
長春新鹼398
高三尖杉酯鹼398
紫杉醇399
鬼臼毒400
依託泊苷401
第五節抗腫瘤激素類401
他莫昔芬401
氨魯米特402
第六節其他抗腫瘤藥及輔助用藥404
硫唑嘌呤404
巰嘌呤405
維A酸406
順鉑411
α甘露聚糖肽412
第七節生物靶治療藥416
重組人白細胞介素2416
第十九章影響機體免疫功能的藥物
第一節免疫抑制劑417
環孢素417
青黴胺418
他克莫司419
羥基脲420
霉酚酸酯421
西羅莫司423
第二節免疫增強劑423
卡介苗423
胸腺素425
異丙肌苷429
聚肌胞430
轉移因子431
干擾素432
第二十章某些老年病用藥
骨質疏鬆、骨質增生用藥434
氯屈膦酸二鈉434
第二十一章臨床各科用藥
第一節外科用藥及消毒防腐收斂藥436
碘仿436
碘酊436
甲紫438
苯扎溴銨438
過氧乙酸440
氯己定441
苯酚442
過氧化氫溶液443
甲醛溶液445
甲酚445
硫酸鋅446
硝酸銀447
枸櫞酸448
高錳酸鉀449
乙醇449
魚石脂455
第二節皮膚科用藥455
尿囊素455
第二十二章其他藥物
第一節解毒藥457
一、金屬中毒解毒藥457
谷胱甘肽457
二、有機磷中毒解毒藥459
碘解磷定459
三、氰化物中毒解毒藥460
亞甲藍460
硫代硫酸鈉462
四、嗎啡類中毒解毒藥462
納洛酮462
第二節生物製品464
肉毒桿菌毒素464
第二十三章中成藥二至丸468
十全大補丸(酒劑、膏劑、口服液)468
十滴水(軟膠囊)470
七厘散470
人參養榮丸(膏劑)472
人參健脾丸473
大活絡丸473
大黃蟲丸474
川芎茶調散(丸、片、顆粒、袋泡劑、口服液)478
小活絡丹(片)480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480
天王補心丹(片)481
雲南白藥(膠囊劑、
酊劑)483
牛黃上清丸490
牛黃清心丸490
牛黃解毒丸491
片仔癀膠囊(丸劑)492
丹參片493
烏雞白鳳丸494
風油精497
六味地黃丸498
六神丸504
雙料喉風散510
玉屏風散(口服液、丸、袋泡茶)511
龍牡壯骨沖劑514
歸脾丸514
生肌玉紅膏(玉紅膏、
消炎生肌膏)516
生脈散(益氣復脈膠囊)517
地奧心血康519
西瓜霜潤喉片520
百合固金丸(口服液)521
至寶三鞭丸522
硃砂安神丸(片)522
傷濕止痛膏524
華佗再造丸526
血府逐瘀丸(膠囊)527
血栓心脈寧膠囊529
安宮牛黃丸529
冰硼散532
防風通聖丸(膏、散)535
如意金黃散(膏)537
婦科千金片540
蘇合香丸(散)542
杞菊地黃丸544
龜齡集膠囊545
補中益氣丸(口服
液、片)546
補陽還五口服液(消栓
口服液)550
附子理中丸552
青黛散554
板藍根沖劑555
知柏地黃丸(片)556
金水寶膠囊558
金雞沖劑558
金匱腎氣丸(片、口服液)560
膚陰潔洗液564
京萬紅燙傷膏565
南通蛇藥片(季德勝
蛇藥片)567
胃蘇沖劑569
香連丸(片)570
香砂養胃丸571
複方丹參片572
複方丹參滴丸574
保和丸575
冠心蘇合丸576
潔爾陰洗液577
桂林西瓜霜579
桂枝茯苓丸(膠囊)581
速效救心丸583
益母草膏586
黃氏響聲丸587
黃連解毒丸587
梅花點舌丹588
蛇膽川貝散589
銀翹解毒散(丸、片)590
紫金錠591
紫草油595
紫雪丹596
跌打萬花油597
跌打丸598
錫類散600
新癀片601
礞石滾痰丸603
藿香正氣丸605
藿香正氣水607
鱉甲煎丸608
麝香保心丸609
參考文獻611
索引616

精彩書摘

第一章抗微生物藥物
第一節抗生素
一、青黴素類
青黴素
〔別名〕苄青黴素,青黴素G,PenicillinG。
〔製劑〕注射用青黴素鈉:0.24g(40萬單位)/支(瓶)、o.48g(80萬單位)/支(瓶);或0.6g(100萬單位)/支(瓶)。
注射用青黴素鉀:0.25g(40萬單位)/支。
【藥理及套用】青黴素鈉、青黴素鉀適用於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感染,如菌血症、敗血症、猩紅熱、丹毒、肺炎、膿胸、扁桃體炎、中耳炎、癤、癰、急性乳腺炎、心內膜炎、骨髓炎、流行性腦膜炎(流腦)、鉤端螺鏇體病(對本病早期療效較好)、樊尚咽峽炎、創傷感染、回歸熱、氣性壞疽、炭疽、淋病、放線菌病等。治療破傷風、白喉宜與相應的抗菌素聯用。
〔用法〕青黴素鈉常用於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肌內注射:成人為80萬~320萬單位/日;靜脈滴註:適用於重病,成人240萬~2000萬單位/日,分4~6次加至少量輸液中作間歇快速滴注。輸液的青黴素(鈉鹽)濃度一般為1萬~4萬單位/ml。
青黴素鉀通常用於肌內注射,由於注射局部較疼,可以用0.25%利多卡因注射液作為溶劑(較2%苯甲醇注射液為優)。鉀鹽也可靜脈滴注,但必須注意患者體內血鉀濃度和輸液的鉀含量(每100萬單位青黴素鉀中含鉀量為65mg,與氯化鉀125mg中的含鉀量相近),並注意滴注速度不可太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