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集注》

《老子集注》

唐末五代,蜀地尚存較濃的重玄之風,但重玄派整體上已趨衰微。南宋時邵若愚、董思靖等解老,都明重玄之義,宋代道教一些《老子集注》中大量引重玄學說,此其遺風。

《老子集注》《老子集注》

簡介

唐末五代,蜀地尚存較濃的重玄之風,但重玄派整體上已趨衰微。南宋邵若愚董思靖等解老,都明重玄之義,宋代道教一些《老子集注》中大量引重玄學說,此其遺風。

概述

普遍認為《老子》是一部晦澀的書。理解這部困難的書的最好就是“逐字逐句”地去讀它。也就是說,從基礎的基礎作起。人們指責,這種或許是愚蠢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簡直就是在開玩笑。因為年代久遠,令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某個字、某個詞或某句話可能根本就是後來的訛傳而已!

但即使這樣,也不能放棄這種方法。因為這是根據原著本身理解原著的必經之路。即使後來被證明這裡言之鑿鑿的某個觀點其實本來不是《老子》的原文,那也只好如此——人們不能因噎廢食!雖然我認為,理解老子的精神遠比就某個字的含義的理解更加重要;但前者只有建立在後者的基礎上才是可靠的!

《老子》在理解上存在如下特別的困難:

斷句

已經“死”的字或詞,如“象帝”。當然,也許這不是什麼詞,但無論如何,這的確使準確的理解更加困難了。

歧義

即在這篇近乎是“解釋”性質的文章中,作者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可能會和一些似乎已經普遍承認的觀念產生衝突,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有理由堅持自己的看法,但並不一定就否定了其他不同的觀點,總之,如果結合《老子》的全文來看,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見解是正常的;而相反的情況則不正常了。

不同的版本的字、句不同。我在這裡參照了幾個版本,選擇了其中比較廣泛流傳的作為“正文”。如果讀者對於某些字、句有不同的意見,完全可以一起討論。至於什麼是最終的結論,與理解《老子》一書精神相比倒是次要的事情。

儘管存在這些困難,但認為《老子》是絕對不可能被理解的觀點也是過於偏激了。恰恰相反,《〈老子〉集注》這部書就致力於這樣的努力,即通過概念的分析,比較滿意地理解《老子》並不是如想像的那么難於達到。當然,這同樣需要讀者本身的思考才能作到。

《〈老子〉集注》對於理解《老子》,進而理解中國古典哲學能夠有所裨益。

民國以來老子研究著作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老子》
《老子道德經注》
《老子的智慧》
《老子集注》
《莊老通辨》
《老子道德經》
《篆文老子》
《老子古義》
《老子道德經故事異附補遺》
《老子殘卷六種》
《敦煌本老子義殘卷》
《老解老》
《老子音義辯證》
《老子校話》
《道德經白話解說》
《道德經述義》
《新解老》
《老子哲學研究和批評》
《老子集解》
《老子余誼》
《評註老子菁華》
《新式標點老子道德經》
《老學八篇》
《老子約》
《老子集訓》
《老子道德經箋注》
《老子考》
《老子道德經解題及其讀法》
《老子研究》
《老子今見》
《老子古注》
《老子正詁》
《老子政治思想概論》
《老墨哲學人生觀》
《譯老子原始》
《老子新注》
《老子學辨》
《老莊哲學》
《老子通注》
《道德經達話》
《老子新證》
《古本道德經校刊》
《四庫提要老子注辨證》
《老子校詰》
《老子學案》
《老子古本考》
《老子章句新釋》
《老子章句新編》
《老子眾說糾繆》
《老莊研究》
《老子知見書目》
《無求備齋老子集成》
《老子達解》
《白話句解老子道德經》
《老子哲學闡微》
《老子現代語解》
《老子通釋》
《老子哲學》
《老子讀本》
《老子校釋》
《老子今譯》
《老子想爾注校箋》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及其學說》
《老子講義》
《老子新繹》
《老子的流傳與註解》
《老子譯話》
《老子選注》
《論老子》
《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
《訂老子》
《老子義疏注》
鍾應梅《老子新詮》
《老子重編》
《老子正義》
《老子道德經語釋》
《老子會通》
《老子正解》
《老子述解》
《老莊異同》
《老子探義》
《新譯老子讀本》
《老子要義》
《老子的政治思想》
《道家的經濟思想》
《老子思想研究》
《老子王弼注》
《老子自然哲學中無為之功能》
《王安石老子注輯本》
《老子崇寧王注》
《馬王堆帛書老子試探》
《帛書竹簡》
《竹簡帛書論文集》
《帛書老子註譯與研究》
《老子校讀》
《老子注釋》
《老子哲學討論集》
《帛書老子甲、乙本與今本老子勘校札記》
《中國哲學史論文二集》
《老子校》
《老子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