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長天》

《碧血長天》

《碧血長天》是由導演肯·亞納金執導,肯·亞納金、安德魯·馬頓主演的一部美國戰爭電影。

基本信息

劇情梗概

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例行維修時,遭遇奇怪的風暴,突然與美國太平洋艦隊失去聯繫。在遭遇日本“0”式偵察機和發現珍珠港泊滿了二戰前的戰艦後,

《碧血長天》碧血長天

艦上官兵們才意識到,自己所在的航空母艦穿過時光隧道,回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珍珠港,艦上官兵進一步發現正要對珍珠港發動攻擊、啟發戰端的日本航空母艦艦群,要么憑藉自己先進的戰鬥機和飛彈對日本艦隊搶先發動進攻,進而避免珍珠港慘遭浩劫,同時改變歷史;要么遠離珍珠港讓歷史順其自然地發展。更令眾人煩惱的是,他們救起的參議員在日本對珍珠港發動襲擊前瞬間消失了。襲擊迫在眉睫,他們不得不做出抉擇……

影片描繪的是登入諾曼第的第一天所發生的事見,所謂最長的一天是該片分別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第登入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讓整個事見在觀眾眼前重現。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是決策的將軍還是登入的士兵都寫得栩栩如生:英軍戰機低空飛過攻擊;美國特種部隊遭德軍射擊;一群法國修女冒著槍林彈雨搶救聯軍傷兵……備戰實況規模之偉大,叫人印象深刻;過程中做出的種種錯誤決定及各項導致這場歷史上其中一場最浩大戰爭的大小事見,影響深遠。

主角簡介

柯克·道格拉斯

《碧血長天》《碧血長天》
男,生於1916年12月9日,美國紐約
星座: 射手座
生平:
柯克·道格拉斯1916年生於紐約,夫母均為俄羅斯移民美國的猶太人,儘管來自窮困的家庭但柯克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為了進莎拉勞倫斯大學研修戲劇,曾乾過侍者等工作。身手矯健的他,曾是有名的職業摔角好手。在1941年二戰爆發前登上百老匯舞台,但不久就加入美國海軍,此後直到1945年他才重回戲劇和廣播工作。1946年他第一次在大銀幕中亮相,出演了影片《瑪莎伊瓦絲的愛》。戰後退伍回到演藝圈。1948年他出演了影片《獨自行走》,因為他出色的表演開始引起關注,也為他帶來更多的演出機會。1949年在影片《奪得錦標歸》里飾演矯健的拳擊手,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終於一炮而紅。在50和60年代是著名的硬漢型巨星,戲路廣闊,曾以1953年《玉女奇男》和1956年《梵谷傳》再度提名金像獎。50年代晚期成立自己的製作公司,開拍了《光榮之路》等佳作。1960年他與大導演庫布里克合作主演了影片《斯巴達克斯》,這部影片也成為他演藝事業中端的一個里程碑。此後一直至90年代中期仍有演出。其子麥可繼承衣缽,亦成一代巨星。2003年他與兒子合作出演了影片《三代同堂》
演員作品
《碧血長天》電影鏡頭《碧血長天》電影鏡頭
幻覺 Illusion, The (2004)
三代同堂 It Runs in the Family (2003)
光影流情 Kid Stays In the Picture, The (2002)
Diamonds (1999)
幽冥神話 Two-Fisted Tales (1994)
貪婪 Greedy (1994)
Rock Hudson's Home Movies (1992)
新向上帝挑戰 Inherit the Wind (1988)
再上梁山 Tough Guys (1986)
奔向墨西哥 Eddie Macon's Run (1983) 來自雪河的人 Man from Snowy River (1982)
碧血長天 The Final Countdown (1980) 瘋狂大鏢客 Villain, The (1979)
憤怒 The Fury (1978)
深情 Jacqueline Susann's Once Is Not Enough (1975)
大鷹嘯 Posse (1975)
賊王 Uomo da rispettare, Un (1972)
槍戰 gunfight, A (1971)
我就愛你 Arrangement, The (1969)
《碧血長天》電影鏡頭《碧血長天》電影鏡頭
戰車 The War Wagon (1967)
西部新天地 The Way West (1967)
鐵勒馬九壯士 Heroes of Telemark, The (1966)
In Harm's Way (1965)
五月中的七天 Seven Days in May (1964)
自古英雄多寂寞 Lonely Are the Brave (1962)
暴雨狂雲 Town Without Pity (1961)
斯巴達克斯Spartacus (1960)
相逢何必曾相識 Strangers When We Meet (1960)
鬼門徒 Devil's Disciple, The (1959)
崗山最後列車 Last Train from Gun Hill (1959)
海盜 Vikings, The (1958)
光榮之路 Paths of Glory (1957)
OK鎮大決鬥 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 (1957)
梵谷傳 Lust for Life (1956)
Ulisse (1955)
《碧血長天》電影鏡頭《碧血長天》電影鏡頭
飛車壯史萬里追蹤 Racers, The (1955) 男子漢大丈夫 Man Without a Star (1955)
海底二萬里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1954)
愛情三部曲 Story of Three Loves, The (1953)
此恨綿綿 Un acte d'amour (1953)
玉女奇遇 Bad and the Beautiful, The (1953)
風塵知己 The Juggler (1953)
大樹嶺恩仇記 Big Trees, The (1952)
烽火彌天 Big Sky, The (1952)
撲克王 Ace in the Hole (1951)
木蘭遠征 Along the Great Divide (1951)
偵探故事 Detective Story, A (1951)
荊釵恨 The Glass Menagerie (1950)
雙凰奪鸞 Young Man with a Horn (1950)
三妻艷史 A Letter to Three Wives (1949)
奪得錦標歸 Champion (1949)
漩渦之外 Out of the Past (1947)
埃里特拉戴孝Mourning Becomes Electra (1947)
瑪莎.依瓦絲的愛 The Strange Love of Martha Ivers (1946)
導演作品
大鷹嘯 Posse (1975)

馬丁·辛

《碧血長天》《碧血長天》

男,生於1940年8月3日,美國俄亥俄州
星座: 獅子座
家庭成員:
妻子:Janet Sheen
更多譯名:
馬丁·希恩
更多名字:
Ramon Estevez
生平:
原名Ramon Estevez,生於俄亥俄州德登。高中畢業後,他故意在代頓大學的入學考試中不及格,前往紐約追求表演事業。最初在外百老匯演出,靠打工度日。

1964年在百老匯演出《玫瑰怨》引起各方注意,並請去出演被米高梅搬上銀幕的《玫瑰怨》(The Subject Was Roses,1968)中兒子的角色。1973年因主演《窮山惡水》(Badlands,1976)而獲得了聖塞瓦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1979年他在越戰名片《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1979) 中也表現極為搶眼。

近30年始終活躍於美國的電影電視圈。進入二十一世紀,年過花甲的馬丁·西恩又以電視劇集《白宮西廂》榮獲包括金球獎和艾美獎等多個獎項的提名與肯定。1961年與Janet Templeton結婚,其子艾米里·埃斯特維茲、查理·西恩和雷蒙·西恩也均是出色的演員。

《碧血長天》《碧血長天》
凱薩琳·羅斯
女 生於1940-01-29
角色:演員,編劇
生於好萊塢,聖羅莎學院畢業,之後在舊金山戲劇工作室學習表演。1965年進入電影界,以《烽火田園》首登銀幕。1967年以《畢業生》聲名鵲起,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及好萊塢外國新聞記者協會授予的最有前途新人金球獎。1969年再以《神槍手與智多星》、《告訴他們孩子威利在這裡》兩片獲美國電影與電視學院授予1970年最佳女主角獎;1976年以《苦海餘生》獲最佳女配角金球獎。其它主要影片還有《恐怖太太團》 、《沖天大蜂災》、《核子母艦遇險記》、 《紅頭怪客》等。

幕後製作

本片講述了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進行維修時,突然穿過時光隧道,回到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艦上官兵目睹日本飛機正要對珍珠港發動攻擊啟發戰端,面對這場戰爭他們必須作出選擇。憑藉影片奇異的想像力,本片獲得1982年德國Golden Screen最佳科幻影片獎。影片中,當一架F-14戰鬥機做出一個懸崖跳水動作後在即將要撞到水面時拉起,戲耍了尾隨在後的日本“0”式偵察機。該鏡頭中F-14飛行時產生的音效並不僅僅有實錄的F-14聲音,還混入了飛行員的妻子頭一次看到這一素材時發出的犀利尖叫,在影院裡的效果十分震撼。在拍攝第一場鏡頭CAG 的熊貓戰鬥機從珍珠港起飛時,整個劇組對熊貓戰鬥機尾氣噴射威力的半徑估計不足,一個攝影機被戰鬥機噴出的氣流吹倒,導演不得不修改劇本,將原來的移動鏡頭全部改成固定機位拍攝。

影片評論

《碧血長天》《碧血長天》

與其他大多數穿越類的電影相比,此片在穿越可能引發的時間悖論方面並未過多的涉及,看完之後感覺整部電影更像是為尼米茲號航母拍的一部軍方宣傳片。這艘世界上最大的核動力航母於1968年開始建造,1975年開始服役,它的甲板面積相當於3個足球場,艦身高達30層樓高,攜帶的核燃料可用13-15年之久,艦上還有廣播站、電影廳、郵電所、百貨商店、服裝店、理髮店、冰果店,僅照明燈就有29184盞,艦上人員總計將近6000人,堪稱一座浮動的機場和海上城市。在此片拍攝前的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時,,尼米茲號航母在2艘核動力巡洋艦的護衛下,創造了海上連續活動110天的紀錄。如此強大的一艘航母,當然要多多進行宣傳,軍方也深知電影這個宣傳工具的強大,所以像此片這樣的“宣傳片”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穿越情節的電影必定會用到特效,而此片的特效少的可憐,只有開頭和結尾兩次穿越時空隧道的時候加入了特效,但是也異常的簡陋,用現在的話甚至有點雷人。所謂時空隧道只不過是一個綠色的漩渦狀物體,穿越隧道的鏡頭則是黑色的航母遠景鏡頭,背景加上那個綠色的漩渦,再配上人們紛紛痛苦倒地的鏡頭。不過影片重點也並不在特效。
作為一部在尼米茲號上實地拍攝的電影,影片很真實的記錄了這艘龐然大物是如何運轉的,作戰、通訊、能源、後勤、醫療等各個部門人員的工作和生活都有所涉及。當然最有看頭的則是艦載F-14“雄貓”戰鬥機,關於F-14起降和在空中飛行的鏡頭占了很大的篇幅,“雄貓”起降的巨大轟鳴聲還是很震撼的,畢竟是實地拍攝的。最精彩的段落依舊屬於F-14,兩架負責偵察的“雄貓”發現兩架日本“零”式戰鬥機後,不斷的作出俯衝拉升的動作來戲耍小日本飛機,讓人看的相當過癮,好歹也彌補了一下特效的不足。

軍事戰爭相關的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