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禮儀實用全書》

《現代禮儀實用全書》

禮儀,是我們人類在長期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形成的人際間相互關係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在治國安邦、立身處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既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高低、有無教養的尺度,也是國民精神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現代禮儀實用全書(修訂版)》內容涉及面廣,包括個人、家庭、社交、學校、職場、涉外、習俗和宗教等等方面,幾乎涵蓋可能接觸到的所有禮儀範圍。希望讀者能夠一冊在手,縱覽天下禮儀概貌,並通過學習領會,掌握禮儀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在各種場合套用自如,成為遵守禮儀的模範,進而為成功人生提供強大的助力。

目錄

第一章禮儀概述
禮儀的內涵和作用
1.什麼是禮儀
2.禮儀的內容
3.禮儀的作用
禮儀的特性和原則
1.儀禮的特性
2.禮儀的原則
禮儀修養
1.禮儀修養的內涵
2.禮儀修養的重要性
3.禮儀修養的特徵
4.禮儀修養的培養
第二章 個人禮儀
儀表和風度
1.個人儀表和風度
2.個人儀容
3.個人衣著
4.個人裝飾
舉止行為禮儀
1.個人站姿禮儀
2.個人坐姿禮儀
3.個人行姿禮儀
4.其他動作姿態禮儀
5.舉止行為的禁忌
語言談吐禮儀
1.語言的種類
2.語言的形式
3.語言談吐的禮儀
第三章 家庭禮儀
何謂家庭禮儀
1.家庭和家庭禮儀
2.家庭禮儀的特點和內容
家庭稱謂禮儀
1.一般禮貌稱謂
2.常見家庭稱謂
3.常見親屬合稱
家庭成員禮儀
1.夫妻之間的禮儀
2.父母子女之間的禮儀
婚姻禮儀
1.戀愛禮儀
2.結婚禮儀
3.結婚紀念日禮俗
慶生日和祝壽禮
1.慶賀孩子出生
2.舉辦生日晚會
3.為老人祝壽
4.常見年齡代稱
應酬禮儀
1.待客禮儀
2.做客禮儀
3.通訊禮儀
第四章 社交禮儀
何謂社交禮儀
1.社交禮儀的涵義與屬性
2.社交禮儀的作用
3.社交禮儀的意義
常見社交禮儀
1.初次交往禮儀
2.與陌生人相處禮儀
3.宴請禮儀
4.電話禮儀
5.網路禮儀
語言交際禮儀
1.交談禮儀
2.勸說禮儀
3.談判禮儀
4.演講禮儀
拜訪與待客禮儀
1.拜訪禮儀
2.待客禮儀
喪葬禮儀
1.弔唁儀式
2.追悼會儀式
3.葬禮禮儀
饋贈禮儀
1.禮品種類
2.饋贈禮儀
3.送花禮儀
4.送禮禁忌
聚會禮儀
1.舞會禮儀
2.集會禮儀
3.晚會禮儀
4.賽會禮儀
第五章 職場禮儀
求職禮儀
1.求職的準備
2.面試的過程
3.試用期的要求
辦公室禮儀
1.辦公室工作準則
2.人際關係的處理
商務活動禮儀
1.推銷禮儀
2.商務接待和拜訪禮儀
3.商務會議禮儀
4.商務談判禮儀
5.國際商務活動禮儀
第六章 學校禮儀
師生儀表
1.教師的儀表
2.學生的儀表
課堂禮儀
1.課前準備
2.課堂禮儀
課外禮儀
1.師生課外交往禮儀
2.同學課外交往禮儀
宿舍禮儀
1.宿舍環境
2.宿舍待客
3.日常生活
第七章 賓館服務禮儀
前廳服務禮儀
1.前廳部的工作特點和要求
2.門衛的的禮儀要求
3.總台服務禮儀
4.電話服務員禮儀
5.商務中心服務禮儀
客房部服務禮儀
1.客房的特點
2.客房的工作範圍
3.客房服務禮儀
餐廳部服務禮儀
1.餐廳服務人員禮儀
2.餐廳工作範圍
3.餐廳服務禮儀
第八章 護士禮儀
護士禮儀規範
1.護士的禮儀修養
2.護士的行為原則
3.護士的禮儀規範
護士的語言交流禮儀
1.護士語言的原則和技巧
2.護士和患者的交談禮儀
護士與患者之間的禮儀
1.接待急診患者
2.接待門診患者
3.接待入院患者
4.送別出院患者
5.接待小患者
6.接待孕產婦
7.接待老年患者
8.接待年輕異性患者
第九章 文書禮儀
書信禮儀
1.何謂書信
2.常用書信禮儀
禮帖禮儀
1.請柬禮儀
2.賀卡禮儀
3.明信片禮儀
慶賀文書禮儀
1.慶賀文書的種類
2.常用慶賀文書禮儀
啟事禮儀
1.尋人啟事
2.尋物啟事
3.招領啟事
4.徵婚啟事
5.招生啟事
6.招工啟事
訃告悼詞禮儀
1.訃告禮儀
2.悼詞禮儀
3.唁電禮儀
第十章 涉外禮儀
涉外禮儀的原則和要求
1.涉外禮儀的原則
2.涉外禮儀的要求
涉外接待禮儀
1.迎送禮儀
2.涉外宴請禮儀
3.參觀遊覽禮儀
涉外公務活動禮儀
1.會見與會談禮儀
2.涉外儀式
各國民間交往禮儀
1.與亞洲國家的交往禮儀
2.與歐美國家的交往禮儀
3.與大洋洲國家交往
第十一章 宗教禮儀
道教禮儀
1.道教的產生
2.稱謂和見面
3.道教禮儀
佛教禮儀
1.佛教的產生
2.佛教基本教規
3.佛教禮儀
4.一般信眾禮儀
5.主要節日
基督教禮儀
1.基督教的產生
2.基督教教規
3.基督教禮儀
4.主要節日
伊斯蘭教禮儀
1.伊斯蘭教的產生
2.伊斯蘭教規
3.伊斯蘭教禮儀
4.主要節日
第十二章 少數民族習俗禮儀
東北、內蒙地區禮俗
1.滿族禮俗
2.蒙古族禮俗
3.朝鮮族禮俗
西北地區禮俗
1.回族禮俗
2.維吾爾族禮俗
3.哈薩克族禮俗
西南地區禮俗
1.藏族禮俗
2.白族禮俗
3.彝族禮俗
4.苗族禮俗
中南、東南地區禮俗
1.壯族禮俗
2.瑤族禮俗
3.土家族禮俗
4.黎族禮俗

前言

中華民族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禮儀文化的教育傳統源遠流長。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社交面的擴大,禮儀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要交往、要工作、要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禮儀。
為此,我們對已掌握的大量禮儀學資料進行篩選、提煉,編寫成這部現代禮儀實用全書,內容涉及面廣,包括個人、家庭、社交、學校、職場、涉外、習俗和宗教等等方面,幾乎涵蓋可能接觸到的所有禮儀範圍。我們希望讀者能夠一冊在手,縱覽天下禮儀概貌,並通過學習領會,掌握禮儀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在各種場合套用自如,成為遵守禮儀的模範,進而為成功人生提供強大的助力。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禮儀概述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對個人來說,禮儀是個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禮儀作為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並積澱下來的一種文化,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一個人的行為。它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適應時代發展、促進個人成功的重要路徑,值得我們重視和學習。
禮儀的內涵和作用
在學習禮儀之前,必須全面掌握禮儀的準確內涵,及其在我們生活和交際中的作用。這是我們掌握各種禮儀規範的基礎。
1.什麼是禮儀
所謂禮儀,從廣義上講,指的是一個時代的典章制度;從狹義上講,指的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儀的精神、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範的總和。
中國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記·曲禮》中記載了大量古代禮儀,以飲食的儀容為例,食禮告誡人們吃飯時不要把飯窩成一團擱在碗裡,喝湯的時候別讓湯傾流不止,咀嚼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不要把咬過的魚肉放回食盤,不要當眾剔牙等等。
中國的禮儀傳統,自古就影響著東亞諸國。例如朱熹的《朱子家禮》催生了保留至今的韓國禮儀,今日日本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著中國古代禮儀的痕跡。“禮儀”一詞,很早就被作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使用。
不過,現代禮儀的內涵已與古代禮儀的內涵有著本質的區別。古代禮儀帶有強烈的迷信色彩,封建禮制是一種愚民政策;現代禮儀吸收繼承了古代禮儀中的文明成果,更多的是體現人們的高尚道德情操、文明素養、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現代禮儀包括禮節、禮貌、儀式、儀表、風貌習慣等,它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制定的或歷史形成並得到共同認可的各種行為規範。
在西方,“禮儀”一詞源於法語Etiguette,它的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證”。古代法國的法庭為保證法庭秩序,把各種規則寫在進入法庭的通告證上,讓人們去遵守。後來,“禮儀”一詞進入英語,演變成“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它同樣有三種涵義:一是指謙恭有禮的言談舉止;二是指教養和規矩,也就是禮節;三是指儀式、典禮、習俗等。
由此看來,現代禮儀已經包含了以下幾層意思:
首先,禮儀是一種行為準則或規範。禮儀表現為一定的章法,所謂“入鄉隨俗,入境問禁”,就是說你要進入某一地域,你就要對那裡人的習俗和行為規範有所了解,並按照這樣的習俗和規範去行動,這才是有禮貌的表現。禮儀與胡作非為是水火不相容的。
其次,禮儀準則或規範是一定社會的人們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在社會實踐中,禮儀往往首先表現為一些不成文的規矩、習慣,然後才逐漸上升為大家認可的,可以用語言、文字、動作來作準確描述和規定的行為準則,並成為人們有章可循、可以自覺學習和遵守的行為規範。
第三,講究禮儀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社會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從而達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在現代社會,禮儀可以有效地展現施禮者和受禮者的教養、風度與魅力,它體現著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的外在表現。一個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自己才會被他人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也只有在這種互相尊重的過程中,才會逐步建立起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遵守禮儀是人獲得自由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
2.禮儀的內容
禮儀的內容是指進行禮儀活動的種類,包括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
(1)禮儀構成的要素
禮儀是由禮儀的主體、客體、媒體、環境等四項基本要素所構成的,分述如下:
①禮儀的主體。是指禮儀活動的操作者和實施者。它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組織。
②禮儀的客體。是指禮儀活動的指向者和承受者。它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
③禮儀的媒體。是指禮儀活動所依託的一定的媒介,由人體禮儀媒體、物體禮儀媒體、事體禮儀媒體等構成。在具體操作禮儀時,這些不同的禮儀媒體往往是交叉、配合使用的。
④禮儀的環境。是指禮儀活動特定的時空條件,分為禮儀的自然環境與禮儀的社會環境。禮儀的環境,經常決定著禮儀的實施。不僅實施何種禮儀由其決定,而且具體禮儀的實施方法也由其決定。
(2)禮儀的內容
禮儀的內容依據它的適用對象、適用範圍的不同,可分為以下種類:
①個人禮儀。主要包括言談舉止服飾等方面的禮儀要求。
②家庭禮儀。禮儀在家庭及親友交往範圍內的運用是家庭禮儀,它包括家庭稱謂、問候、祝賀與慶賀、贈禮、家宴及家庭應酬等等禮儀規範。
③社交禮儀。從家庭走向社會,進行社會交往,是禮儀行為向大社會的拓展。社交禮儀通常包括見面與介紹的禮儀;拜訪與接待的禮儀交談;交談與交往的禮儀;宴請與饋贈的禮儀;舞會與沙龍禮儀;社交禁忌等等。
④公務禮儀。公務禮儀是人們在公務活動過程中所應遵循的禮儀規範。它存在著自身的特殊性。在禮儀的一般原則指導下,把握公務活動過程中特殊的禮儀規範,可以提高公務活動的效率和成功率。公務禮儀通常包括工作禮儀,如工作匯報、辦公室禮儀等;會議禮儀;公文禮儀;公務迎送禮儀等。
⑤商務禮儀。商務禮儀與一般人際交往不同,它體現在商務活動中的各個環節之中。對於商業企業來說,從商品採購到銷售,從商品銷售到售後服務等,每一個環節都與本企業的形象息息相關。因此,商業企業及其每一個成員,如果能夠時時按照商務禮儀的要求去開展工作,這對塑造商業企業主要包括櫃檯待客禮儀;商務禮儀;推銷禮儀;商業儀式等等。
⑥習俗禮儀。不同的同家不同的民族存在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有充分了解這些風俗習慣,並在社交來中自覺尊重這些風俗習慣,有助於促進交往的成功。習俗禮儀的內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風俗歲時節令禮俗、人生禮俗(如婚嫁禮俗和喪葬禮俗)等。
⑦文書禮儀。文書禮儀是人們在日常交往過程中,用書信和其他文字方式表達情感的禮儀形式,通過禮儀文書,可以達到彼此交流思想、賀信、感謝信等;禮儀電報;請柬;名片;賀年片;題詞;訃告;唁電;碑文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職場禮儀、護士禮儀、涉外禮儀等。
3.禮儀的作用
禮儀在人際交往和公共關係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禮儀在公共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等的行為規範,又協調著公共關係中的諸多關係。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對主體社會組織而言,它是組織中某些道德規範,又是組織成員必備的技能;對客體公眾而言,它是社會行為規範。禮儀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作用
尊重的作用即向對方表示尊敬、表示敬意,同時對方也還之以禮。禮尚往來,有禮儀的交往行為,蘊含著彼此的尊敬。
(2)約束作用
禮儀作為行為規範,對人們的社會行為具有很強的約束作用。禮儀一經制定和推行,久而久之,便形成為社會的習俗和社會行為規範。任何一個生活在某種禮儀習俗和規範環境中的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該禮儀的約束,自覺接受禮儀約束的人是“成熟的人”的標誌,不接受禮儀約束的人,社會就會以道德和輿論的手段來對他加以約束,甚至以法律的手段來強迫。
(3)教化作用
禮儀具有教化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禮儀的尊重和約束作用。禮儀作為一種道德習俗,它對全社會的每個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教化。另一方面,是禮儀的形成、禮儀的完備和凝固,會成為一定社會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傳統”的力量不斷地由老一輩傳繼給新一代,世代相繼、世代相傳。在社會進步中,禮儀的教化作用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4)調節作用
禮儀具有調節人際關係的作用。一方面,禮儀作為一種規範、程式,作為一種文化傳統,對人們之間相互關係模式起著規範、約束和及時調整的作用;另一方面,某些禮儀形式、禮儀活動可以化解矛盾、建立新關係模式。可見禮儀在處理人際關係中,在發展健康良好人際關係中,是有其重要作用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