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小說]

《潛伏》[小說]

作家龍一短篇小說,已改編成30集電視連續劇,該劇播出後引起熱播狂潮,在各大衛視收視榜上連續排名第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小說小說

作者:龍一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3-1

頁數:274

ISBN:9787807425496

簡介

《潛伏》,一部以悲劇收尾,單純表現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假夫妻”生活的諜戰劇,近來意外走紅。而其原著小說作者龍一,此前並不為人們所熟悉。對於他來講,也可以說是:“潛伏”多年,一劇成名。

背景

龍一低調錶示,“潛伏”倒是真的,但跟“成名”沒有關係。“有人願意把我的作品改編成影視,對我來講,是一個意外之喜。”

“我寫小說主要是哄自己開心”
龍一大學畢業後,分到天津市教育衛生委員會,一年之後主動調到作家協會,成為作協一名工作人員。1986年至1997年他幹了11年雜務,周圍都是作家,但他從沒想過要寫小說。
“我研究十個行業: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
“日常的工作幾乎沒有,在那兒可以踏踏實實地乾我自己想幹的事情。”他說,“那個時候我感興趣的是古代人的日常生活,類似於古代的時尚,而不是歷史大事件。簡單地說,我研究十個行業: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也就是古代人的衣食住行,說是研究,其實主要是好玩。”
但是,當時研究這些東西顯得有點頹廢,不會有出版社或相關刊物願意發表。後來又開始搞近代城市史,主要是當時的租界生活,同樣屬於頹廢文化,也不會有人要。最後便開始想乾點“正事”,研究中國革命,包括從辛亥革命開始到近現代的革命者。在此期間,在作家肖克凡的推動下,他開始寫小說,剛開始寫的,都是唐代的歷史小說。直到2002年,才開始轉型。小說《潛伏》於2006年發表。
幾十年來身處天津,龍一的很多小說都以天津為背景。“2002年以後寫的小說大概除了三個中短篇之外,其他都是以天津為背景的。”解釋起這個原因,他也有“私心”:“我有一個‘文學天津’的理想,想用文學的方式重新塑造天津,當然也有宣傳天津的意思。天津現在不是很受關注,每一個天津人都有責任利用自己的方法來宣傳這個城市,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天津來。”
不過,《潛伏》火了之後,龍一生活如故:隔天去一趟菜市場買菜,天天入廚做飯,多半時間窩在家裡。“家裡老小每天要吃飯,我自己也喜歡吃,而且現在物產豐富,做東西也方便。”
不僅如此,女兒在留學多倫多大學讀本科之前,他也經常傳授女兒廚藝。讓他高興的是,女兒現在在那邊算是手藝高的。從女兒還拿不動菜刀開始,他便教她拌冷盤,更“寓教於廚”:“教小孩廚藝實際上是開發其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一種方法,講道理根本聽不懂,教她做菜就行了。小孩就讓她當玩唄,這么多原料、調料擱一塊,好不好吃自己就知道了,這樣一來,實際上給她提供了知識之間互相連結的方法,也就能產生創造力和想像力。”更重要的一點是,他認為,小孩總要離開父母,有了這個技能,一輩子不會受委屈。

特色

小說《潛伏》實際只有14000字。“小說我想少寫點字,寫長就累,而且裡面內容還要多,我就得用最少的字裝最多的內容。”他說,這些年他的小說技術主要關注怎樣用最少的字寫最多的內容,大部分內容放在文本以外,只略作提示,讓讀者能意識到,藉助讀者的想像完成作品。
為了寫小說,他有時還在家裡動手做起實驗,最誇張的是自製炸藥。“在家裡做實驗是開心的一種方法,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有時也很枯燥,找點事情解解悶。有的小說需要關鍵性細節,我需要先動手,做實驗之後就能夠發現很多問題,寫進小說的細節才是真實的,實驗過程當中發現的問題甚至在小說當中可以產生新的轉折點、契機。另外一個用處是,做實驗本身好像也是在告訴自己:我在很認真地工作。這也是一種心理暗示吧。”他認為,做實驗對寫小說有幫助,只要作品當中有真的需要知道但又不真切了解,而且非常關鍵的內容,最好動一下手。

賞析

小說《潛伏》是天津作者龍一於2006年發表的一部14000餘字的中篇小說,近來被改編為影視劇後意外走紅,受到普遍好評。其以鮮活的人物、緊張的劇情、清晰的邏輯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余則成左藍翠平等地下工作者,為了共產主義信仰而堅守忠誠的感人故事。雖然沒有轟轟烈烈,沒有濃墨重彩,但以信仰作為精神寄託,用忠誠鑄就基本品格的他們,卻通過一次次的恪盡職守和不辱使命,為一個個永載史冊的重大革命事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激烈碰撞,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和盲目崇尚西方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正在侵蝕著我們工作和生活的環境,作為新世紀革命事業傳承人的我們,怎樣堅守信仰,如何在司法工作中忠於職守,成為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小說《潛伏》為我們展現了信仰的力量,說明了信仰的重要。現實中,沒有信仰,工作便會喪失方向,失去動力,最終淪為一種簡單的謀生手段。結合到司法工作,司法是法官通過將普遍性的法律適用於具體個案,實現抽象法律和具體案件的結合,產生法律上效果的活動。這種結合,需要法官通過理解法律、認識事實、追求公正等能動地、創造性的工作來完成。效果的好壞,直接與法官的素質,特別與法官的意識、信念、信仰密切相關。因此,信仰不僅僅關係到司法的方向,更關乎法律實現的效果。可以說,信仰不僅是司法的旗幟,更是司法的生命,法官必須視信仰為靈魂。

作者簡介

天津作家龍一,本名李鵬。河北鹽山人。198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1986年調天津市作協至今,現為天津市作協文學院專業作家。1998年開始發表作品。2004

作家龍一作家龍一

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曾長期從事中國古代生活史與近代城市史研究。著有長篇小說《另類英雄》、《縱慾時代》和《感性時代》,中篇小說集《我只是一個馬球手》以及中短篇小說和小說理論文章數十篇。另有歷史著作《後宮艷事》與《租界中的老公館》等。中篇小說《沒有英雄的日子》獲2003年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短篇小說《屋頂上的男孩》獲《上海文學》短篇小說獎。他的短篇小說《潛伏》改編成30集同名電視連續劇

主要作品

《潛伏》—短篇小說(已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

借槍》—長篇小說(已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

《暗探》—長篇小說

《代號》—長篇小說

《深謀》—長篇小說

與劇本《潛伏》的區別

《潛伏》電視劇對原小說做了創造性的更改,使得人物豐滿,歷史和諜戰相映成趣,邏輯縝密,體現的是綜合多個可歌可泣的共和國英雄的故事的有機結合,而不再是原著短篇小說的紀實性、局限於余則成“夫婦”的回憶傳記,是二十年來少有的精品。
小說〈潛伏〉和劇本〈潛伏〉的區別在於多了很多人物和情節,由原著短篇小說的紀實,大部分都是余則成夫婦的回憶更改為一部多個革命英雄一起來演繹,他們為了共產主義信仰,而堅持自己的原則,堅定的站在共產黨這邊,為革命事件貢獻了自己的忠誠。

評價

電視劇《潛伏》在各衛視持續熱播,在此之前,其原著小說作品已經在國內領先的原創文學網站起點中文網上線,吸引了眾多網民的關注。《潛伏》對諜戰歷史有準確的把握,劇中不僅有戴笠等人的歷史沉浮、國民黨內部中統軍統的派系鬥爭,還引入了中共著名情報人員的真實姓名和事件,被看作是繼《我的團長我的團》之後最值得期待的電視劇作品。
隨著電視劇的熱播,《潛伏》原著小說也必將成為網路閱讀的一大熱點。為此起點中文網與原著小說作者龍一合作,簽下了《潛伏》在網際網路上的唯一全本連載權。想到觀看電視劇的同時,通過原著更加詳細地了解歷史背景和劇情,網友可以前往專門的頁面進行線上閱讀。此外,線上連載的《潛伏》除原著作品之外,還包含龍一專門撰寫的《潛伏》姐妹篇《代號》。與《潛伏》相比,《代號》情節更為曲折精彩,篇幅也更宏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