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都海斯琴》

《滿都海斯琴》

《滿都海斯琴》由內蒙古民族劇團創作、演出,是一部融思想性、藝術性於一體的力作,體現和發展了蒙古劇的特色和風格。蒙古族語言、文字、舞蹈、民俗、風情的綜合展現,使該劇具有了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簡介

《滿都海斯琴》劇照《滿都海斯琴》劇照

《滿都海斯琴》在新中國建國50周年大慶期間晉京演出中贏得中央領導和有關方面的盛譽,並榮獲4項國家文化大獎。但是,全體演職人員並不以此為滿足,而是懷著積極宣傳內蒙古,宣傳民族團結,在第六屆中國藝術節為內蒙古爭光的雄心,對該劇進行千錘百鍊、精益求精的反覆修改,使該劇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更為強烈,主鏇律更加突出,思想藝術性更臻完美。

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創作、演出的蒙古劇《滿都海斯琴》是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資助項目。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及文化部直屬藝術團體和部隊文藝團體申報的166台劇目中,該劇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躋身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30台初選劇目當中。為最終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10台劇目,做出重大修改的新版《滿都海斯琴》已進入總排練階段。
蒙古劇《滿都海斯琴》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的獻禮節目,是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建設民族文化大區”目標後的第一台大戲。《滿都海斯琴》反映的是15世紀末被稱為草原“中興之王”達延汗之妻滿都海斯琴以其睿智、勇敢和博大的胸懷輔佐丈夫平息蒙古部落內亂、再度統一蒙古各部落以及與明朝發展和睦友好關係的生動事跡。自該劇上演以來,以其強烈的思想性、完美的藝術性傾倒觀眾,相繼獲得“孔雀杯”銀獎、“文華杯”新劇目獎和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等多種獎項。去年,入圍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30台初選劇目。

劇情梗概

蒙古劇《滿都海斯琴》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5世紀末,蒙古草原上成長著一位聰明、美麗、善良的蒙古族姑娘滿都海斯琴,就在她與英俊瀟灑的科爾沁王烏嫩博羅特即將舉行婚禮的時候,年邁多病的滿都古勒可汗令滿都海進宮做可汗夫人。面對著情深意長的戀人和民族興旺的責任,滿都海毅然選擇了後者。入宮後,她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平息了100多年來蒙古部落的內部戰亂。可汗病逝後,失拉等人妄想奪得可汗寶座,製造更大戰亂。危難之間,滿都海當機立斷宣布下嫁年幼的小可汗,從而維護了統一與和平,卻再次犧牲了與心上人相聚的機會,犧牲了自己一生的愛情。該劇塑造了一個文武雙全、智慧超眾,具有遠見卓識的傑出領袖的藝術形象。

主要情節

美麗純情的少女滿都海斯琴與熱戀中的科爾沁王烏嫩博羅特相會。正在這時,孛勒胡濟農(濟農,蒙古官職)給滿都海斯琴帶來了老可汗(滿都魯汗)賜給她的神箭,並宣她立刻進汗廷。幾年後,滿都海斯琴得到老可汗的信賴。她利用自己大汗王妃的特殊身份,努力使蒙古各部同明王朝保持著友好關係。老可汗駕崩,陰謀篡權的失拉覺得時機已到,企圖謀害汗位的繼承人巴圖蒙克。滿都海斯琴率眾趕到。失拉挾持巴圖蒙克之母希克日落荒逃去。為了不讓失拉的陰謀得逞,為了草原的興旺,滿都海斯琴決定嫁給小可汗巴圖蒙克,並輔佐他治理汗廷。十幾年後,已長大成人的巴圖蒙克可汗,見到了失散多年的母親希克日,並懲治了失拉。

特色

在蒙古劇發展史上占有獨特地位和價值的英雄史詩劇《滿都海斯琴》,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民族藝術是這次六藝節的一大特色,正在南京大戲院上映的就是蒙古劇<<滿都海斯琴》。
《滿都海斯琴》表現的是一位在蒙古發展史上作出卓越貢獻的女性為了部族的生存和振興,為了蒙漢團結,讓和平花朵開遍人間大地,犧牲個人的幸福和愛情。全劇的舞台風格是大寫意、大潑墨、大色塊式的壯美,但並不排斥細膩與抒情。他的成功演出標誌著一個劇種蒙古劇的成熟。值得一提的是參加演出的內蒙古歌舞劇院,是目前內蒙古最大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有草原金鷹的美譽。
蒙古民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精湛的表演不僅讓我們領略到大草原的氣息和蒙古精神的勇敢、堅貞、豪放的精神風貌。

特點

作為全國少數民族題材惟一入選的劇目,作為惟一用少數民族語言表演的劇目,新版《滿都海斯琴》為更好地體現蒙古劇劇種的藝術特點、展現草原歌舞的絢爛個性和草原文化的厚重底蘊,在舞蹈、唱腔、台詞、服飾、舞美、作曲、配器、燈光等方面都做了大幅度的調整和改動,以使舞台效果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榮譽

《滿都海斯琴》榮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

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參加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在南京世界大戲院演出蒙古劇《滿都海斯琴》,蒙古劇傾倒金陵觀眾,榮獲大獎。

盤點中國著名曲目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粵劇、川劇、秦腔、評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
《王金豆借糧》
《拖油瓶》
《絲絨記》
《二夾弦》
《二進士》
《盡瘁祁山》
《明鏡記》
《收姜維》
《阿Q與孔乙己》
《驚蟄》[河南曲劇]
《王寶釧》[河北梆子]
《寶蓮燈》[河北梆子]
《秦雪梅》[豫劇]
《夜宿花亭》
《司文郎》
《鍘刀下的紅梅》
《花打朝》
《春香傳》[評劇]
《風雨行宮》
《三更生死緣》
《美女涅槃記》
《賣苗郎》
《瘋僧掃秦》
《疙瘩屯》
《唐知縣斬誥命》
《梁山伯與祝英台》[評劇]
《都市彩虹》
《茶瓶計》
《牧羊卷》
《合鳳裙》
《天波樓》
《小二黑結婚》[評劇]
《半把剪刀》
《西廂記(拷紅)》
《大祭樁》
《五世請纓》
《花木蘭》[豫劇]
《鳳陽情》
《蔡文姬》[呂劇]
《李二嫂改嫁》[呂劇]
《苦菜花》[北京曲劇]
《楓洛池》
《王少安趕船》
《遲開的玫瑰》
《梁秋燕》[眉戶]
《穀雨》[眉戶]
《杜十娘》[評劇]
《秦香蓮》[評劇]
《一字獄》
《鄭瑛嬌》[秦腔]
《梁紅玉》[龍江劇]
《木蘭傳奇》
《祥子與虎妞》
《老媽開嘮》
《正義圖》
《遼南戲(遼劇)》
《滿都海斯琴》
《走西口》[上黨梆子]
《二人台》
《三關排宴》
《表花》
《土炕上的女人》
《西廂記》[蒲劇]
《八件衣》
《胡風漢月》
《紅岩詩魂》
《舍飯》
《楊八姐遊春》
《齊王拉馬》
《花亭會》
《杜鵑山》[評劇]
《潘楊訟》
《空印盒》
《李爾王》[絲弦]
《半江清澈半江紅》
《向陽商店》
《家》[評劇]
《張羽煮海》
《南北和》
《江姐》[評劇]
《人面桃花》[評劇]
《黛諾》
《孫安動本》
《長孫皇后》
《虎符》
《補天》
《薛剛反唐》
《道情》
《卷席筒》
《包公賠情》
《二度梅》
《倒霉大叔的婚事》
《煙花淚》
《火焰駒》
《紅菊》
《金水橋》
《瓊花》
《月亮光光》
《春秋配》
《三滴血》
《香魂女》[豫劇]
《程嬰救孤》
《唐知縣審誥命》
《紅白喜事》
《小姑賢》
《周仁回府》
《走雪山》
《清風亭》
《小女婿》
《陳三兩》
《蝴蝶杯》
《櫃中緣》
《三娘教子》
《馬寡婦開店》
《金沙江畔》
《謝瑤環》
《無雙傳》
《祥林嫂》
《金玉奴》
《朝陽溝》
《美狄亞》
《村官李天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