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頂之災》

《滅頂之災》

《滅頂之災》述了一個在全球自然環境危機正嚴重威脅人類生存中一家人求生的故事。大自然母親已經對我們的污染忍無可忍,決定把人類趕出地球。一種無形的神經毒素被釋放到空氣中,導致人類不斷自殺。

基本信息

影片的導演是曾經執導過《靈異第六感》和《天兆》的印度裔恐怖片專業戶M.奈特·沙馬蘭,這一次,他再度講述了一個擁有閃電般的快節奏、一下一下敲打你的心臟、還兼具了瘋狂偏執妄想的驚悚故事……

影片概述

導演:M.奈特·沙馬蘭 M. Night Shyamalan

《滅頂之災》《滅頂之災》

主演:馬克·沃爾伯格 Mark Wahlberg

佐伊·丹斯切爾 Zooey Deschanel

約翰·雷吉扎莫 John Leguizamo ...

國家/地區: 印度/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08年6月13日 美國 ...

類型:劇情/科幻

劇情介紹

一切都發生得很突然,沒有預警,沒有徵兆,散布速度之快更是讓人沒辦法提防,幾乎在轉瞬間,就遍布了美國主要城市的各個角落,到處瀰漫著古怪且可怕的死亡氣息,這是一種驚人的破壞力,完全沒有任何理由和跡象可循……到底是什麼導致這一切發生得如此迅猛?完全摧毀了人類在行為上的自控能力?人類不再具備逃避危險和傷害的本能,也不再能夠意識到刀會刺死自己、火會燒死自己、水會淹死自己。沒有前因,更沒有後果,就這么發生了,有人說這是一場恐怖分子的襲擊,有人說是失敗的生物實驗導致的,也有人說這可能是一件比魔鬼還可怕的武器,或者是一種失去了控制的病毒?可是人類甚至猜不透它的傳播途徑--水?還是空氣?

所以說,目前的狀況對於在費城的一所高中做老師的艾略特·摩爾來說,他最需要做的不是挖掘為什麼會發生這一切的根源,而是要趁著自己還有殘留的理智,從這個神秘卻致命的環境中逃出來,即使他和妻子阿爾瑪正處在婚姻危機中,但在災難面前,一切爭執都應該暫且不提。艾略特與阿爾瑪以最快的速度上路,先是坐火車,然後自己開車,與他們一起的還有艾略特在學校的朋友--數學老師朱利安和他8歲的女兒傑絲,一路驅車趕往賓夕法尼亞州的農場,他們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到了那裡,希望可以避開這種恐怖且呈持續增長氣勢的襲擊。然而,他們也很快就意識到,無論你逃到哪裡,無論你是誰,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全,因為那個可怕的隱形殺手是不會放過任何人的……直到艾略特窺視到了隱藏在表相下的事實真相後,漸漸了解了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足以威脅到人類未來的力量,他決定放手一搏,幫助他那瀕臨破碎的家庭,得以倖存下來。

《滅頂之災》《滅頂之災》

演員介紹

《滅頂之災》馬克·沃爾伯格的母親名叫阿爾瑪,父親名叫唐納德,他有5個哥哥和3個姐姐。出生於英國多爾切斯特,高中時候退學,後獲GED資格(一般教育考試)。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包括瓦工,甚至因幾次違法而被判罪。後獨立組建Marky Mark and Funky Bunch樂隊發行兩張搖滾唱片並巡迴演出。 《人民的音樂》《你要相信》《完美搖擺》贏得最佳舞曲,這首歌直至今天仍然很流行。他在舞台上的魅力在他脫去襯衫和褲子的時候就更加無法抵擋。1992年,他成為著名時裝設計師凱文·克萊恩的內衣模特。赫伯里茲為他和超級名模凱特·摩絲在一起拍攝的幾乎全裸的廣告照片則令他備受爭議。1992年之後馬克開始投身電影業,但直到1997年才因主演了《不羈夜》一炮而紅,其後他與周潤發合演《再戰邊緣》 ,2000年的《驚濤駭浪》以及2001年的新版《人猿星球》讓他正式成為巨星。

幕後製作

【又見奈特·沙馬蘭】
影片的導演是曾經執導過《靈異第六感》和《天兆》的印度裔恐怖片專業戶M.奈特·沙馬蘭,這一次,他再度講述了一個擁有閃電般的快節奏、一下一下敲打你的心臟、還兼具了瘋狂偏執妄想的驚悚故事,中心內容是關於一個家庭的,他們需要逃離一種沒辦法說明、無法阻撓的恐怖攻擊,因為其威脅的目標不僅僅是人類的生命,還有人性最為基本的潛意識:生存的本能。近幾年來,沙馬蘭通過連續幾部故事層次豐富、結合了懸疑驚悚幽默等多種元素的電影長片,早就成為塑造了當代電影神話的優秀電影人之一,自從他憑藉著一部非常有創造力的鬼故事-- 《靈異第六感》首次亮相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之後,就靠著一部又一部吸引人的現代恐怖電影穩步前進著,每一次,沙馬蘭都想藉助電影的形式,去探索一種很有煽動力、與人性有關的秘密,獲得了評論界聲聲喝彩的同時,在票房上也是收入頗豐。

《滅頂之災》《滅頂之災》

如今,到了這部《滅頂之災》,奈特·沙馬蘭再次奉獻出一個他最為擅長、看似精簡樸素卻加倍折磨人的驚悚故事,探討的是如何在災難與痛苦中維持住求生的欲望,當你的潛意識中不再有“死亡”二字的存在,將會帶來什麼樣可怕的結果?回歸影片的本源,屬於最快速、最直接的人類基本: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他們一路逃亡,追在他們身後的是沒有名字、不知道具體模樣的巨大災難。沙馬蘭大膽地提供了一個讓你揮之不去、縈繞心頭的畫面--這確實是一場重大的災變,可是卻並非由人類引發的,而是大自然的一種懲罰……於是一個疑問也伴隨而出:當人類自我保護的主要本能完全進入了一個錯位的狀態時,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呢?好在這部影片還帶給我們一個溫暖的思考,那就是在人類最黑暗、最危險的時刻,愛與無私仍然是我們能夠存活下去的力量。

有的時候,靈感總是迸發於一瞬間,奈特·沙馬蘭還記得當時的自己正開著車行駛在新澤西鄉下的小路上,看到的滿眼儘是青蔥繁榮的綠色世界,他回憶道:“我那時是要去紐約……天氣很好,兩旁的樹枝甚至伸到了高速公路上,一派和諧安康的寧靜。這個時候,我的腦袋裡突然出現了一個想法,‘會不會有一天,大自然不再眷顧我們呢?’很快,《滅頂之災》中所講述的那個故事就在我的腦海里有了大概的輪廓和形式,連基本會牽扯在其中的角色也一併想好了。那種感覺應該怎么描述呢,總之就是那種不受打擾的一氣呵成,因為我覺得電影和生活本來就應該是互動影響的,不過這裡最占優秀的,仍然是處於主導地位的故事框架。”

即使只是處在製作一部電影的最初期--光有靈感、還未動筆,奈特·沙馬蘭卻已經明確地知道自己想拍攝的是一部擁有著特殊風格的作品,他說:“至少我知道自己想要看到的,是那種令人興奮、純粹、充滿活力的動態電影。”

《滅頂之災》《滅頂之災》

【重回古典風格】
本來,由奈特·沙馬蘭親自創作的劇本初稿已經具備了程度相當大的緊張感,但是當20世紀福克斯公司確定成為影片的發行商時,他們卻建議沙馬蘭應該進一步挖掘故事的本質,最好可以讓影片被定位R級,這就需要他嘗試以前從未碰觸過、更加恐怖緊張的極端情感--說實話,沙馬蘭對20世紀福克斯的態度多多少少感到有點吃驚,因為出於商業考慮,很少會有電影公司主動要求自己發行的作品最好是R級,而是將目光放在了更有“錢”景的PG-13級,但他對於公司給了自己這么大的自由,可以發揮和推動想像力,還是覺得挺興奮的:“其實早在我開始思考這個故事的具體內容的時候,就覺得R級是最適合它的分類,因為裡面包含了太多忌諱的元素,我的意思是,你能想像的出來PG-13的《驅魔人》是個什麼樣子嗎?”製片人巴里·門德爾(Barry Mendel)對此表示同意:“《滅頂之災》里包含了一個非常偉大的主題,很有沙馬蘭慣有的風格,所以20世紀福克斯破天荒地允許我們將影片拍成R級,同時也表示不會給我們任何形式的限制。”另一位製片人山姆·莫瑟(Sam Mercer)則補充道:“這部影片包含了許多超現實的情感元素,將本來趨於傳統的電影類型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面,裡面講述的故事提出了一個更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作為人類,我們是不是將自然環境糟蹋得太狠了?”

奈特·沙馬蘭一直有個想法,他希望《滅頂之災》可以具備一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冷戰時期所特有的偏執的驚悚電影的風格,那個時候的電影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會讓觀眾產生一種焦慮感,就好像“世界末日”隨時有可能降臨似的刺骨的恐懼,巧妙地質疑了現代社會的發展方向是否是健全的:從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群鳥》中報復的烏鴉到因為原子武器而產生異變的《哥斯拉》 ,以及非常有侵略性的外星植物進攻的《天外魔花》 --導演是唐·西格爾(Don Siegel)……還有許多類似的經典傳奇恐怖片,延伸了觀眾對於創造一個勇敢的新世界的畏縮,甚至不敢想像會有這么一天的到來,那就是地球仍然存在,可是人類已經消失了。

《滅頂之災》《滅頂之災》

與此同時,奈特·沙馬蘭還認為,影片的故事動力應該屬於一種具有瀰漫性和滲透性的不確定和恐懼,所以他決定讓裡面的人類以一種最不可思議的方式死亡,藉此來推動整個內容的前進方向,沙馬蘭說:“這正是《滅頂之災》的恐怖之處,人們開始以一種完全相反的方式行事--無法解釋說明的行為總是最讓人感到煩擾。影片中包含的皆是一些充滿了忌諱的行為,畢竟,躲避傷害的本能,本來就是各類物種得以延續的基本,保護自我的同時,也要保護彼此。但是,如果你不再具有這樣的防衛功能,生命開始轉瞬即逝……整個世界很快就會完全顛倒過來,在這樣一場不可逆轉的災難之中,人類要如何自保呢?”

兼具了編劇、導演和製片人三重身份,奈特·沙馬蘭只能給自己不斷地施加壓力,讓影片講述的那個故事儘量緊湊。為了增加神秘感,沙馬蘭並沒有明確“滅頂之災”的原因或起源,僅僅是稍微做了一下暗示,表示其很可能來自於大自然環境的后座力,繼而對人類的心智產生了影響,沙馬蘭說:“《滅頂之災》絕對稱得上是對道德良心的一種檢驗,至少我認為觀眾自己會從中得到答案,所以根本無需在影片中進行明確的交待,因為觀眾會從角色的言談行為當中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相信人類確實應該為這一切負上責任,大自然終於決定反擊了。”

一直以來,奈特·沙馬蘭都要求自己的作品能夠釋放出一種震撼的影響力,並以此聞名於電影工業,在結局處設定一個巧妙絕倫的設計……在沙馬蘭的想像力中,他認為《滅頂之災》的所有內容應該發生在36個小時之內,從第一股災難爆發一直到高潮、結局,沒有任何囉嗦或繞彎,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觀眾緊張得喘不過氣來,沙馬蘭笑著說:“我對這種描述‘世界末日’的電影類型,天生就有一種好感,因為創作這樣的故事,那種感覺就好像是你在和觀眾下棋,必須要出奇制勝、後發先至,他們越是期望如此,你越要逆著他們。不過,有的時候你玩再多的花樣,也要先把故事講好,就拿這部影片舉例,拋開那些花里胡哨的裝飾不說,其實裡面講述的就是一個家庭想要努力地生存,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什麼是真正的愛--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算是一種恆久不變的目標。反正我的目的就是製作一部快節奏的作品,然後在裡面設定一個你之前從未想到過會發生的情況。”

《滅頂之災》《滅頂之災》

與奈特·沙馬蘭之前的電影作品比較相似,《滅頂之災》中同樣安置了一個影響範圍非常巨大的災變,只不過講述的方式就要相對親密許多。在面對這場威脅到全人類的危機的時候,兩個主要的人物成了受關注的焦點,他們是一對夫妻,男的是老師,女的是醫生,他們周圍的世界正在以一種瘋狂的速度進行著自我毀滅,而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逃亡的過程中學會如何保護和照顧彼此,沙馬蘭繼續說:“對於我來說,故事靈感永遠都是塑角色的催化劑,然後再適當地加進一些有關信仰、愛和生存的主題,從精神和情感兩方面讓角色變得更加豐滿。兩位主角艾略特和阿爾瑪,他們之間的關係與現實生活沒什麼區別,結婚多年,早已將習慣當成了愛……當災難突然而至的時候,他們之間脆弱的聯繫也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花絮

·M.奈特·沙馬蘭在創作劇本的時候,就是將馬克·沃爾伯格當成了假想男主角。

精彩劇照

《滅頂之災》《滅頂之災》
《滅頂之災》《滅頂之災》
《滅頂之災》《滅頂之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