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浣溪沙·樓角初銷一縷霞》

唐圭璋先生評這首詞說:“此首全篇寫景,無句不美。”從字面上看,此評固然精當,我們還應看到,詞人寫景的目的在於頌人,歌頌那位高潔美麗的少女,她超凡脫俗,一塵不染,獨來獨往,不受任何羈絆。賀鑄的好友,另一著名詞人張耒為《東山詞》寫的序中曾說賀詞“幽潔如屈、宋”,有人認為這樣評價過高,不過屈原那種美人香草的手法,他還是學來了,最為膾炙人口的《青玉案》,表面看雖是一首艷詞,實則這位“凌波佳人”不僅有美艷絕倫的姿質。

概述

【詞牌】減字浣溪沙

【詞題】無

【朝代】北宋

【作者】賀鑄

【體裁】詞

原文

減字浣溪沙

樓角初銷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玉人和月摘梅花。

捻粉香歸洞戶,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寒似夜來些。

詞牌

詞牌作《減字浣溪沙》,而此詞乃按《浣溪沙》正格填寫,並未減字。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樓角初銷一縷霞,
⊙●⊙○⊙●△(平韻)
淡黃楊柳暗棲鴉。
⊙○⊙●●○△(協平韻)
玉人和月摘梅花。
⊙○⊙●●○△(協平韻)
笑捻粉香歸洞戶,
⊙●⊙○○●●(句)
更垂簾幕護窗紗。
⊙○⊙●●○△(協平韻)
東風寒似夜來些。
⊙○⊙●●○△(協平韻)
(後闋頭兩句往往用對仗)

作者

賀鑄 (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長於衛州(治今河南衛輝)。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好以舊譜填新詞而改易調名,謂之“寓聲”,其詞風格多樣,善於錘鍊字句,又常用古樂府和唐人詩句入詞,內容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有嗟嘆功名不就、縱酒狂放之作。又能詩文。詞集名《東山詞》。詩集名《慶湖遺老集》,今本為清人所輯。

賞析

此詞詞牌題作《減字浣溪沙》。唐宋曲子詞,本須按譜填寫,詞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格律非常嚴格。但也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自由度,字數上可稍作增減,聲律上稍作變更。一般把按原來詞牌填寫的稱正體,把有了變化的稱別調。賀鑄這首詞,乃按《浣溪沙》正格填寫,並未減字。另有《攤破浣溪沙》,上下片比正格均多三個字。 此詞寫一位純靜高潔、貌美如玉的年輕女子從傍晚到夜間的一些活動,充滿了詞人傾慕和愛戀的情感。
上片寫戶外,前兩句專力寫景。“樓角初銷一縷霞”,首先出現在畫上的是一座佳人居住的紅樓,但詞人並不描繪樓的全貌,而只勾勒出它的一角。時間是太陽落山的一瞬。起初,殘陽斜射,樓角鎔金,色彩極其艷麗;繼而,陽光迅速消失,樓角變得暗淡,朦朧,以至被夜幕掛上了面紗。“淡黃楊柳暗棲鴉”,接著寫紅樓附近楊柳,這楊柳是“淡黃”色,說明抽葉不久,時間應是初春。在這嫩綠柳樹的枝葉間,棲臥著歸林的烏鴉,在“棲鴉”前加一“暗”字,既顯此處人靜,又顯此時夜深,“棲鴉”與“淡黃楊柳”已經融為一體了。通過時間的推移,作者為讀者描繪了一個幽靜、朦朧的夜景,為下邊人物的活動設定了一個適宜的環境。
“玉人和月摘梅花”,“玉人”,像美玉一樣漂亮標緻的人,既可指男子,又可喻女性。此詞所寫,應是一位年輕的姑娘。這如花似玉的佳人,披著銀白似水的月光,採摘“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梅花,月、花、人三美相映,意境靈動,畫面幽潔,令人拍案叫絕。
在上片景物描寫中,還充分顯示了色彩的多姿和變幻,紅樓、金霞、淡黃楊柳,黑色烏鴉,銀白月光,嫣紅的梅花,織成了一幅斑爛絢麗的圖畫。人物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中活動,猶如仙境一般。
下片寫室內,“笑捻粉香歸洞戶”,寫女子由院子回到了室內。年輕的佳人采罷梅花,她面含微笑,手指輕輕拈動花枝,邁動款款碎步,她要回房去了。“粉香”即指梅花,是以色彩和氣味代指物體,這種借代手法,出自人們的體味和感觸,很有點感情色彩。“洞戶”,本是室與室之間相通的門戶,這裡作洞房用,即姑娘所居深邃的內室。這一句寫得逼真細緻,活靈活現,使人讀之如見如聞。
“更垂簾幕護窗紗”,“更”即“又”,佳人入室之後,馬上就把簾幕垂掛下來,用一“又”字,說明天天如此,已成生活定例。簾幕護住窗紗,嚴嚴實實,既遮擋風雨侵襲,又使人無縫窺伺,佳人很善於自我保護,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慎獨高雅,孤芳不群。
“東風寒似夜來些”,“些”是宋、元時期語尾助詞,讀sā音。這句是說,雖然佳人剛剛放下簾幕,入夜不久,由於是初春季節,東風一吹,仍覺寒氣浸浸,猶如深夜一般。不過佳人已“躲進小樓成一統”,自然便不“管他冬夏與春秋”了。
唐圭璋先生評這首詞說:“此首全篇寫景,無句不美。”從字面上看,此評固然精當,讀者還應看到,詞人寫景的目的在於頌人,歌頌那位高潔美麗的少女,她超凡脫俗,一塵不染,獨來獨往,不受任何羈絆。賀鑄的好友,另一著名詞人張耒為《東山詞》寫的序中曾說賀詞“幽潔如屈、宋”,有人認為這樣評價過高,不過屈原那種美人香草的手法,他還是學來了,最為膾炙人口的《青玉案》,表面看雖是一首艷詞,實則那位“凌波佳人”不僅有美艷絕倫的姿質,而且帶著孤芳自賞,寂寞幽獨的氣息,從她身上曲折地表現了作者感傷身世、理想失落的悲觀情緒。這首《減字浣溪沙》中的佳人,也不妨把她看成即是賀鑄理想和願望的象徵,或者說就是詞人的自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