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衣考誤》

《深衣考誤》

《深衣考誤》,中國古籍,作者江永。《深衣考誤》一卷,國朝江永撰。

《深衣考誤》深衣考誤》
中國古籍,作者江永。《深衣考誤》一卷,國朝江永撰。深衣的產生就是時代變革的產物,它改變了衣、裳分制,自此形成了衣裳連制。它的內涵也因超越自然因素的介入而有著更為厚重的意義。深衣之制,眾說糾紛。

概述

《深衣考誤》《深衣考誤》
永據《玉藻》“深衣三袪,縫齊倍要,衽當旁”云:“如裳前後當中者,為襟為裾,皆不名衽。惟當旁而斜殺者乃名衽。”今以永說求之訓詁諸書,雖有合有不合,而衷諸《經》文,其義最當。考《說文》曰:“衽,衣金也。”金即襟,永以裳之前為襟,而旁為衽。《說文》乃以衣襟為衽,則不獨裳為衽矣。又《爾雅》曰:“執衽謂之袺,扱衽謂之襭。”李巡曰:“衽者,裳之下也。”雲下則裳之下皆名衽,不獨旁矣。然《方言》曰:“褸謂之衽。”郭璞《注》曰:“衣襟也。”與《說文》前襟名衽義正同。而郭《注》又云:“或曰衽,裳際也。”雲裳際則據兩旁矣。永之所考,蓋據璞《注》後說也。又劉熙《釋名》云:“襟,禁也,交於前,所以禁御風寒也。裾,倨也,倨倨然直,亦言在後當見倨也。衽,襜也,在旁襜襜然也。”證以永說,謂裳前襟後裾,皆直幅不交裂,則即《釋名》所云“倨倨然直”也。謂在旁者乃名衽,則即《釋名》“在旁襜襜”之義也。其釋《經》文“衽,在旁”三字實非孔《疏》所能及。其後辨續衽鉤邊一條,謂續衽在左,前後相屬,鉤邊在右,前後不相屬。鉤邊在漢時謂之曲裾,乃別以裳之一幅斜裁之,綴於右後衽之上,使鉤而前。孔《疏》誤合續衽、鉤邊為一。其說亦考證精核,勝前人多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