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範》

《洪範》

《洪範》,《尚書》篇名。舊傳為箕子向周武王陳述的“天地之大法”。今人或認為系戰國後期儒者所作,或認為作於春秋。《漢書•五行志》曰:“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故亦稱“洛書”。托武王與箕子對話,言禹治水有功,上帝予其“洪範九疇”(大法九種)。其中提出水、火、木、金、土“五行”及其性能作用。主張天子建立“皇極”,實行賞罰,使臣民順服。又提出“正直”、“剛克”、“柔克”三種治民方法。認為龜筮可以決疑,政情可使天象變化,後成為漢代“天人感應”思想的理論基礎。董仲舒以五行之序釋孝子忠臣之行,夏侯始昌作《洪範五行傳》,劉向作《洪範五行傳論》皆參以讖緯、天人感應之說。王安石作《洪範傳》以五行為“天所以命萬物者也”。

《洪範》

正文

中國古籍中以原始五行說解釋自然和社會的重要文獻。《尚書》中《周書》的一篇,《左傳》引作《商書》。近人懷疑它是戰國時期的作品。"洪範"是大法的意思。該篇以建立統治秩序為中心,提出治理國家的九條根本大法,稱作 "洪範九疇"。其中以五行居首, 用天象、人事、刑政、吉凶、禍福等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比附於"五行",以論證威福兼施剛柔並用的為政之道,維護中央最高統治權力。《洪範》中的"五行"說,是殷周時期樸素唯物主義的萌芽。

《洪範》《洪範》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