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古經》

波斯古經,又稱為《阿維斯陀》,意為“智慧、經典、諭令”,波斯語稱為Avesta,是瑣羅亞斯德教(祆教)的經典。教義概括為神學上的一元論和哲學上的二元論。認為宇宙初期有善惡兩種神,善神為阿胡拉·瑪茲達,意思為智慧之主,光明,生命,創造,善行,美德,秩序,真理的化身。惡神為安格拉曼鈕,是黑暗,死亡,破壞,謊言,惡行的化身。最後善神擊敗惡神,成為世界唯一存在的主宰。

《波斯古經》

正文

古代伊朗宗教瑣羅亞斯德教(祆教)的根本經典。音譯《阿維斯陀》,原意為 "知識"、"諭令" 或"經典"。最早編於公元前 4世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末期,但在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征伐波斯時遭到焚毀,僅存 1卷。3 世紀初,安息王朝的伏洛奇薛斯重新收集和整理,把流傳的內容用文字記錄下來,這個工作直到薩珊王朝的沙布爾 2世(309~380)執政時才完成,其輯成21卷。現有的《阿維斯陀注》是 9世紀以後用帕拉維語(缽羅婆語)翻譯和寫作的,由若干分散的經典匯集而成,分為6個部分:①耶斯那,即祭祀書,祭司向神供獻祭品時所唱的讚歌,是阿維斯陀的主體部分。其中第28~32、40~51、53章等17章為《伽泰》,即《神歌》,是整個經的最古部分,主要是用韻文的體裁寫成。它所使用的語言、韻律、格式與《波斯古經》的其他部分不一樣。很多學者認為它是公元前 6世紀上半期或中期甚至更早時期的作品。②維斯帕拉特,即眾神書。③維提吠達特,即驅魔書。④耶斯特,即讚頌書。⑤庫爾特,即短的讚歌集或祈禱書。⑥其他零星和斷片的頌歌。從內容看,該經是伊朗古代宗教神話、哲學、傳說、史詩、法律歷史等的匯集,有些內容在瑣羅亞斯德教以前就已出現。《波斯古經》在宗教哲學方面提出了善惡二元論的思想,認為在太初的時候,有著光明與黑暗、善與惡對立的神靈,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德性,兩者進行了殊死的鬥爭,結果善神終於戰勝了惡神。該經在敘述善惡的鬥爭中,提出了神話的宇宙觀和歷史觀。它把歷史的進程劃分為4 個時期,闡述了神靈世界、物質世界、人類產生的經過,探索了人的自由意志及思想、語言和行為三種活動的後果,提出了靈魂不滅、善惡報應、末日審判等說教。這些思想對摩尼教、基督教的異端及希臘羅馬哲學都有影響。祆教在 6世紀上葉傳入中國後,它的思想和信仰在中國也有所反映。《波斯古經》在13世紀初被譯成梵文,嗣後又被譯成歐洲多種文字。它對於研究瑣羅亞斯德教、伊朗和中亞的歷史和文化、比較宗教學和比較語言學都有重要價值。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