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立報》

《民立報》

中華民國成立前後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在上海出版的報紙。1910年10月11日創刊。前身為于右任等辦的《民呼日報》、《民吁日報》。1911年7月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成立後, 成為該總會的機關報。

正文

社長於右任,主要編撰人有宋教仁等,陳其美任記者,章士釗、楊毓麟等任駐英通訊員。由信成銀行董事長沈縵雲等提供資金。日出對開4張,內容分論說、批評、紀事、雜錄、圖畫5部分。並出《民立畫報》,隨報附送。發行量一度超過2萬份。所刊于右任(署名騷心)、宋教仁(署名漁父)等人的評論,傳誦一時。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新聞報導有所加強,在北京和全國各地派有通訊員。並運用小說、戲劇、詩詞等文藝體裁進行宣傳,很多南社成員為之撰稿。此報初期政治傾向較為隱晦,後轉明朗。後期猛烈抨擊清政府,廣泛報導各地革命運動情況,報館也成為革命黨人的聯絡機關,為革命黨人發動起義和光復上海,作了大量輿論和後勤的準備。1913年孫中山發動征討袁世凱的“二次革命”期間,《民立報》積極支持孫中山,激烈反對袁世凱,因而被北洋政府下令停止郵寄。同年9月4日自動停刊。《民立報》的時評和新聞報導在讀者中有較大影響,是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在國內的重要輿論陣地。
《民立報》《民立報》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