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議報》

《清議報》

《清議報》是立憲派所創辦的第一份宣傳立憲的刊物,具有開路先鋒的作用。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12月23日創辦於日本橫濱。主編為梁啓超 。

基本信息

簡介

《清議報》《清議報》

《清議報》是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啓超在海外創辦的第一份報紙。1898年12月23日創刊於日本橫濱。該報仍為旬報,刊式與《時務報》多有相似處,但編輯水平更高一些,其中"國聞短評"欄是中文報刊上最早的時事短評專欄。僑商馮紫珊署名編輯兼發行人,梁啓超、麥孟華等是實際上的主編。梁啓超為該報撰寫了30多篇論說文以及大量詩文。《清議報》以"主持清議、開發民智"為宗旨,一面痛斥"逆後賊臣",歌頌光緒聖德,一面繼續宣傳"維新",熱烈倡導民權,著重以"哲理"啟迪國民。1901年12月,報館失火,《清議報》停刊。

梁啓超在戊戌變法失敗後,於光緒二十四年九月初二日 (1898年10月16日) 逃亡到達日本東京。十一月便籌議辦報,得到華僑的大力支持。十一月十一日(12月23日),《清議報》第一期出版。每十天出一期, 每月3冊,是一種旬刊。每冊零售一角五分,如訂閱,則全年四元。辦報的經費,是由旅日僑商馮鏡如馮紫珊林北泉等人募集。至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1901年12月21日)停刊為止,計三年時間,共出版一百冊。《清議報》報社的社址,設在日本橫濱居留地一三九番(即門牌139號)。

《清議報》 出版一百冊之後為什麼停刊呢 ? 梁啓超在民國元年《鄙人對於言論界之過去及將來》中談到:“戊戌八月 (即公曆9月)出亡,十月復在橫濱開一《清議報》,明目張胆,以攻擊政府,彼時最烈矣。而政府相疾亦至,嚴禁入口,馴至內地斷絕發行機關,不得已停辦。”《清議報》雖然在日本出版,但用的是漢字,並以國內讀者為主要對象,清政府一嚴禁入口,報紙便難以辦下去。

在《清議報》的第一期上,刊登了梁啓超所寫的《清議報敘例》,講明了它的宗旨: “(一)維持支那之清議,激發國民之正氣;(二)增長支那人之學識;(三)交通支那、日本兩國之聲氣,聯其情誼;(四)發明東亞學術, 以保存亞粹。”這裡所說的“支那”,是CHINA的日文譯音,即中國。這裡所說的“亞粹”,指的是亞洲的精華。說明《清議報》的宗旨是:主持清議,激發國民正氣,增長中國人的學識,聯絡中、日兩國的情誼,發展東亞的學術,保存亞洲的精華。

主要內容

縱觀《清議報》一百冊,它的主要內容是:

第一、攻擊清政府。

梁啓超在《清議報》第二十六冊,發表《論支那獨立之實力與日本東方政策》一文,指出清政府好像枯木,不能開花結果,像雄雞不能育卵,像蒸沙不能成飯一樣。在第二十七冊,他又發表《六君子紀念會》一文,談到戊戌政變已經一年, “偽政府不以外患為事,而惟以練兵勒餉為仇民之計”。梁啓超把喪權辱國的清政府指責為“偽政府”。這個偽政府,不抗擊外國侵略,卻注意練兵來對付國民。在第三十九冊上的《書十二月二十四日偽上諭後》一文中,他更明確地把矛頭指向西太后:“西後於祖宗之法也,其便於己者則守之,其礙於己者則變之。吾於是不能不嘆其用心之悍,而操術之狡矣。雖然,西後之變法,又豈止此一事而已。祖宗之法,不許母后臨朝,而西後乃三次垂簾(按:指垂簾聽政),浸行篡弒之法;祖宗之法,不許外戚炳國,而西後縱榮祿身兼將相,權傾舉朝;祖宗之法,不許奄宦預政,而西後乃昵李聯英(按:即宦官李蓮英),黷亂宮闈,賣官鬻爵;祖宗之法,不許擾民聚斂,而西後乃興頤和園,剝盡脂膏,供己歡娛;是天下勇於變法者,莫西後若也。彼以變法之故,而自戕其身,自覆其家,自絕其族,自作自受,曾何足憐,而獨恨我二十一省膏腴之壤,四百兆衣冠之倫,何罪何辜,而一併斷送於其手也。”

在第三十三冊《瓜分危言》一文中,梁啓超更揭露清政府的賣國罪行,如指出它把興辦海軍的經費,移作修建頤和園工程之用;把千餘里地的遼東半島和台灣割給別國,還賠償二萬萬兩白銀,使國家的元氣盡斷,弱點和醜惡也全部暴露。開啟了列強的侵略野心,加速了國家的危亡。清政府雖然將不知兵,士不用命,花費了大量的國庫錢財,又殆誤軍機,但他們卻驕侈淫樂,不理民眾死活。說明清風機,上虞育才風機製造有限公司,上虞風機行業的領軍者 風機 上虞育才風機公司 上虞離心風機 上虞風機 排煙風機 隧道風機 風機箱 誘導風機網 上虞射流風機 軸流風機 混流風機 上虞斜流風機 管道風機政府是一個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的政府。

尤其是當八國聯軍進逼北京,清政府的喪權辱國的做法,使梁啓超再也無法忍受,公開宣布與清政府誓不兩立。他在《清議報》第五十二冊著文說道: “今日中國之病根何在? 即西太后之政府也。”認為西太后的政府,是我們中國人的公共仇敵,只有將這條病根拔去,中國才能得到安寧。

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十三日梁啓超在給妻子蕙仙的信中說: “我輩出而為國效力,以大義論之,所謂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表現了他繼續維新救國的巨大決心。

第二、提倡破壞主義,力倡民權自由。

梁啓超在《清議報》第三十冊,發表《自由書 ·破壞主義》一文,他在文中說:飲冰子曰:甚矣,破壞主義之不可以已也! 譬如,要在滿地瓦礫的地方建房子,必須先將瓦礫剷除,才能施工。又如醫治患有痞疳病的人,在進補之前,必須給予大黃、芒硝等重瀉之藥,然後才吃人參、茯苓等補藥,才能奏效,否則,只能加速其死亡。再看近代各國的興旺發達,沒有不經過破壞階段的。這種破壞階段,是無法逃避的。若對舊東西有所顧戀、有所愛惜,則最終無法成功。人之常情,容易戀舊,這種戀舊的性質,是阻塞進步的一大根本原因。只有大刀闊斧,用快刀斷亂麻的辦法,使萬千蠕蠕戀舊之徒,瞠目結舌,盡喪其根據之地,想戀而無可戀,然後引導他們走上進步的道路,才能獲得成功。接著,梁啓超用近世歐洲各國和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事例,來證明他的破壞主義立論的正確性。

梁啓超又在第八十二冊上發表《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一文中,談到第五種 “破壞與成立”時,他說:破壞如同一種藥,藥是用來治病的。沒有病而吃藥,害處當然很大;有病而吃藥,則藥的功用也很大。所以不能泛泛而論藥的優劣,而應結合是否有病、用藥是否對症來談,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今日的中國,積數千年之沉疴,命在旦夕,若不把病治好,則一切調攝滋補都不起作用,因此破壞這種藥便成為今日的第一要件,成為今日的第一美德。“欲布新而不欲除舊,未見其能濟者也。”

縱觀《清議報》全報一百冊,內容大多不超過反清的範圍。具體看有三方面,即 1898年的戊戌政變問題,1899年的己亥立儲問題(按:指西太后想廢掉光緒皇帝,冊立載漪的兒子溥雋為大阿哥--太子以嗣位),以及1900年的庚子國難問題(按:指自立軍起義,唐才常等維新派殉難一事) 。梁啓超在《重印清議報全編廣告》中談到:“謂本報為戊戌政變之信史可也,謂為己亥立儲之信史可也,謂為庚子國難之信史可也。”說明這是他通過辦《清議報》,發表文章,攻擊清朝反動政府的重點所在。

作品特色

《清議報》有什麼特色呢 ? 對這個問題,梁啓超在《清議報一百冊祝辭》中也談到,他說特色有幾點:一是倡民權。這也是他們始終抱定的獨一無二的宗旨。雖然方法與門徑多種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海可枯,石可爛,民權不普及我國,誓不罷休。二是衍哲理。將東西方有名的著作及其學說,輸入中國,自己懂得多少就貢獻多少,盡點國民的責任。三是明朝局。如戊戌政變等事件,其中清政府的陰謀毒手、病國殃民,本報通過了解其隱蔽的真相,指斥權奸,從不寬容。四是厲國恥。使我國的民眾知道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列強對待我國的政策,“覽觀既往,熟察現在,以圖將來”,用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的進化論公理,向同胞大聲疾呼,使之醒悟。這是本報的脈絡精髓,總之“廣民智,振民氣而已。”

作品影響

《清議報》 發行 3年,影響是深遠的。它是維新派在日本早期反對清政府的言論機構。正因為如此,清政府嚴禁在國內出售該報。梁啓超等的對策是:利用外國在中國的特權,先將報紙從日本運到中國的租界之內,然後秘密地運到其他各省去。黃遵憲就是通過由福建馬尾造船廠轉遞的渠道,於其家鄉嘉應州(今梅州)而得到《清議報》、讀到梁啓超的文章的。1902年,他寫信給梁啓超說:“《清議報》勝《時務報》遠矣! ”在《清議報》上,梁啓超已開始用“飲冰室主人”為筆名。

《清議報》在國內的發售及代售處,初時有 23縣市32處,最多時有24縣市38處。北京的發售處設在東交民巷外國使館區,其他各地也多設在租界之內,都是清朝政府所管轄不到的地方。在國外,日本的發售處有東京、大阪、西京、神戶。俄國的代售處設在海參威。朝鮮的代售處設在京城、仁川。南洋的代售處設在新加坡、玻璃市、啤魯埠。澳洲的設在悉尼、美國的設在舊金山、洛杉磯、檀香山。加拿大的設在溫哥華、域多利。

儘管清政府下令嚴禁出售《清議報》,但該報在國內仍然暢銷。當時在國內銷售的該報約有 4000份,讀者約有四萬人。有些讀者,以前曾罵康有為、梁啓超是“離經叛道”的,現在卻受梁啓超筆鋒的影響,反過來跟著他攻擊清朝政府。

《清議報》報館在光緒二十五年九月曾被大火燒毀過一次,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當它出版完第一百冊的第二天,再度被大火燒毀。據說是由於西太后憤恨該報的文章對她攻擊太厲害,便派劉學洵攜帶十萬金去日本捉拿康、梁,但沒有成功,便秘密雇凶放火,燒掉了報館。這時的梁啓超,對《清議報》辦得仍感到不很滿意,既然報館被燒毀,乾脆停辦,也便於另行組織新報。這是《清議報》停辦的兩個近因。《清議報》在出版一百冊後宣布停刊的當日,還特別舉行了百號紀念祝典。梁啓超在《祝辭》中說:中國向來無所謂祝典,因為中國以保守主義聞名於天下,對於前人的事業, “有讚嘆而無繼述,有率循而無擴充,有考據而無紀念,以故歷史的思想甚薄弱,而愛國、愛團體、愛事業之感情,亦因以不生。”《清議報》的事業很小,其責任只在於文字、目的僅注於一國、位置僻處海外,加以其組織未完備,更何況今天中國危難,有何可祝? 但是,三年來辛辛苦苦、抄抄寫寫,也做了一些工作,不應完全抹煞,因而在此印行第一百冊之際,倡導祝典之風,“援各國大報館通例,加增頁數,薈萃精華,從而祝之。亦庶幾以紀念既往,而獎勵將來,此同人區區之微意也。”

《清議報》在停刊兩年之後,還有人想翻印它的舊報,而張之洞則嚴禁翻印。這一事實進一步說明,《清議報》影響之大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