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清涼山志》

《欽定清涼山志》

《欽定清涼山志》,22卷,清董誥等纂,清乾隆年武英殿刻、嘉慶十六年(1811年)增刻本。板框19.8cm×13.9cm。半頁9行,行20字,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卷前有乾隆五十年(1785年)上諭、嘉慶十六年上諭、目錄及文殊法像、清涼山全圖等圖10幅。8冊1函。

簡介

《欽定清涼山志》欽定清涼山志
《欽定清涼山志》屬於歷史地理山水志清涼山山西省五台山,系太行山余脈,是中國四大佛教勝地之一。因其地夏無暑熱之感,氣候涼爽,故稱清涼山,又稱清涼勝地。清高宗、仁宗皆曾至此巡幸。從明嘉靖至清康熙朝曾幾次修纂山志,但清高宗弘曆認為這些志書“體例俱有未當”,故於乾隆五十年命軍機大臣派員重修。乾隆本22卷:聖制二卷,天章四卷,巡典一卷,佛跡一卷,名勝一卷,寺院二卷,歷代崇建一卷,靈感二卷,方外二卷,歷代藝文二卷,國朝藝文二卷,雜誌一卷,物產一卷。書中內容豐富,涉及清涼山的名勝古蹟、人物事件及有關詩詞歌賦等。嘉慶十六年三月,仁宗巡幸清涼山,命文穎館續修山志,將清帝歷次至此巡幸之事載入。

續增

嘉慶本在乾隆本基礎上續增,分卷情況相同,在卷一首增補一頁,卷六末增補兩頁,卷七末增補一頁。所增頁碼與前後不連線,並有董誥等人的按語和題跋。所增內容為聖祖於癸亥仲春西幸、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高宗六舉西巡及其自丙寅至丙午間五蒞台山之事。所增篇頁之版式、字型與原書迥異。在武英殿修書處檔案內有嘉慶十六年董誥等奉旨增補此志並刊刻告成的奏摺

此本之前,有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刻、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重修本;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刻滿文本、蒙文本、藏文本;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刻本《清涼山新志》;清乾隆五十年武英殿刻本等。

返回:武英殿刻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