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燃料後處理》

《核電站燃料後處理》

《核電站燃料後處理》適用於化學工作者、放化工作者及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等各類科研工作者。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本書封皮
本書封皮
書名:核電站燃料後處理
作者:(蘇)捷姆利亞努欣等編,黃昌泰等譯
字數:229000
頁數:307
印刷時間:1996-11-01
開本:
紙張:膠版紙
印次:
ISBN:9787502214371
包裝:平裝

內容概述

《核電站燃料後處理》《核電站燃料後處理》

本書系統地整理與綜合了作為閉合核燃料循環關鍵環節的核電站乏燃料後處理的工藝,裂變材料再循環的實現,以及核能的發展等有關資料;研究了核電站乏燃料的運輸和貯存問題,放化生產工藝流程的主要部件和設備,工藝過程的控制問題,以及與再生的鈾和鈽在熱堆和快中子堆中重複利用的有關問題;討論了環境保護問題及液體廢物、氣體廢物和固體廢物的處理問題。

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本書是根據前蘇聯動力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一書1989年修訂版譯出,其第一版於1983年出版。

出版信息

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6-11-01
版次:1

目錄

再版前言
引言
第一章乏燃料的特性和放射化學工藝學的任務
1.1核燃料循環
1.2乏燃料的基本特性
1.3核電站乏燃料後處理的特點和基本過程
第二章核電站乏燃料的運輸和貯存
2.1乏燃料的運輸
2.2乏燃料的貯存
第三章乏燃料萃取的準備
3.1乏燃料元件脫殼
3.2燃料準備溶解的補充操作
第四章乏燃料的溶解
4.1無包殼燃料的溶解
4.2燃料和燃料元件包殼的同時溶解
4.3核燃料溶解設備
4.4溶解過程中的核安全保證
第五章乏燃料萃取料液的製備
5.1澄清
5.2初始溶液組成的調製
第六章鈾、鈽和鎿的分離與淨化
6.1萃取裝置
6.2磷酸三丁酯萃取劑
6.3第一萃取循環
6.4萃取劑的回收
6.5鈾線
6.6鈽線
6.7鎿的分離和淨化
第七章快中子增殖堆燃料的後處理
7.1萃取工藝
7.2氣體氟化流程
第八章放化工廠的工藝過程監測和自動控制系統
8.1線上遠距離監測
8.2工藝過程的自動監測和控制系統
8.3實驗室監測
8.4工藝監測方法的發展
第九章放射性廢物管理
9.1放化工廠廢物的一般特性
9.2解決放射性廢物管理問題的基本途徑
9.3高放廢液
9.4中低放廢液
9.5氣體廢物
9.6固體廢物
9.7廢物最終處置
第十章熱中子堆燃料閉合循環問題
10.1鈽的再循環
10.2鈾的再循環
10.3乏燃料後處理的經濟問題
10.4實現閉合核燃料循環的方案
結束語
附錄1輻照核燃料後處理的鈾鈽分離方法
附錄2乏燃料後處理工藝流程的主要特性
附錄3國外主要放化工廠和裝置
附錄4氧化物燃料後處理新廠的參數比較
參考文獻

書摘

以碳化物UC,PuC,(U,Pu)C和氮化物UN,PuN,(U,Pu)N為基礎的燃料被認為是有發展前景的。這些燃料比氧化物有
更大的導熱性。
燃料元件包殼也由耐熱、耐腐蝕、機械強度高及導熱性好的材料製成。通常採用鋯及其合金或不鏽鋼作包殼。採用鋯包殼可使反應堆活性區的溫度提高到540℃,而採用不鏽鋼包殼,則反應堆活性區溫度可達800℃或更高,但結構材料中含有大量的鐵,因此必須提高燃料元件芯塊中裂變材料的含量,即採用更高濃縮度的核燃料。因為鐵以及鈷和鎳混合物具有很大的熱中子俘獲截面。也可採用其它結構材料,但所有材料都應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因此,在後處理過程中這些材料的溶解是嚴重的問題。除了裂變材料以外,核燃料元件還可能含有由不鏽鋼、鋯、鉬、矽、石墨、鉻等組成的各種填充物和覆蓋物。用硝酸處理核燃料時,這些物質不溶解,在得到的溶液中形成大量懸浮物和膠體。
燃料元件的上述特點表明,有必要建立包殼剝離或溶解的方法,以及在萃取處理前澄清核燃料溶液的方法。熱中子動力堆的燃耗深度為15-40GW·d/tU,而快中子堆活性區的燃耗深度在100GW·d/tU以上。因此,進行後處理的U中含有大量放射性裂片核素和鈽。這對產品的淨化過程,對後處理過程的核安全和環境保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大量高放廢液的處理和埋藏也增加了很多困難。
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放化工廠運行,對所得商業產品貯存、運輸和利用,以及對所有類型廢物等的安全保障提出了建議。該建議規定,如果最終商業產品需要長久儲存或運輸,則應製成固(鈾和鈽的二氧化物)形式,高放和中放廢液應該進行固化。該建議對所有類型放射性核素廢物規定了國際標準。
圖1.1給出了核電站乏燃料後處理的典型流程示意圖。根據這個典型流程圖,核電站乏燃料從位於核電站地區的中間儲存水池運到後處理廠用於接收和暫存燃料的水池。這些儲存水池成為工廠第一階段工作。然後進行剝離和溶解燃料,以及相應的溶液準備工作。在三個萃取循環中對鈾和鈽進行提取和淨化在第一循環,首先實現鈾和鈽的共去污,使鈾和鈽與主要裂變產物分離,然後再分離鈾和鈽。在第二和第三循環,分別對鈾和鈽進行進一步淨化和濃集。得到的硝酸鈾醯和硝酸鈽產品,在緩衝容器中儲存,直到將它們轉入轉換裝置為止。向硝酸鈽溶液加入草酸,濾出形成的草酸鈽懸浮物,對沉澱物進行熔燒和冷卻。將得到的粒狀鈽氧化物放入容器並稱重。鈽以這種形式保存,直到進入新的燃料元件製造廠為止。這個流程的主要技術指標為:U對Pu的淨化係數——107;Pu對U的淨化係數——106;U對裂變產物的淨化係數——107;Pu對裂變產物的淨化係數為108;鈾和鈽的回收率大於99%。

影響

本書適用於化學工作者、放化工作者及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等各類科研工作者。

原子能技術方面的書籍

介紹國防科技工業行業政策和信息、國內外國防科技動態,傳播國防科技知識等。宣傳核工業、普及核科學技術知識。
《核電站基本安全授權培訓教材》
《輝煌歷程》
《國外核燃料後處理》
《核損害民事責任研究》
《核反應堆儀表》
《壓水堆燃料元件製造文集》
《核能開發與套用——21世紀可持續能源叢書》
《氣載放射性物質取樣一般規定》
《核動力反應堆中子動力學》
《陳佳洱文集》
《中國核農學》
《先進核電系統設計·技術·安全及其部署戰略》
《調試和啟動》
《核純鈾和鈾化合物中微量雜誌元素分析的新技術》
《放射性同位素技術》
《核電站生產管理》
《核科學家的足跡》
《廣東核電管理紀實》
《核電廠招標說明書編寫指南》
《關於下一代壓水堆安全的建議》
《使用三醋酸纖維素劑量測量系統測量吸收測量的標準方法》
《核電廠事故監測儀表準則》
《重水堆核電廠燃料棒束氦質譜泄露檢測》
《核電廠機械設備腐蝕管理大綱內容要求》
《周界防範高壓電網裝置》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科學技術叢書:核廢物處理技術》
《核設施的鋼鐵、鋁、鎳和銅再循環、再利用的清》
《同步輻射X射線套用技術概論》
《核輻射探測器用直流穩壓電源》
《α、β和γ平面標準源通用技術條件》
《壓水堆燃料棒氦質譜檢漏》
《核工程中的炭和石墨材料》
《核材料物理基礎》
《放射防護學》
《半導體探測器X射線能譜儀通則》
《材料輻照效應》
《直線感應電子加速器》
《先進核能系統和高溫氣冷堆》
《核反應堆物理理論與計算方法》
《快中子堆燃料元件》
《核通風與空氣淨化》
《核反應堆設計原理》
《輕水堆設計改進原理》
《王全國廣東核電文稿選編》
《核材料化學》
《核工程質量監督》
《核設施退役輻射檢測與場址調查手冊》
《壓水堆核電廠的運行》
《全國反應堆熱工流體會議文集》
《質譜學及其在核科學技術中的套用》
《核反應堆物理數值計算》
《核電站燃料後處理》
《核燃料後處理工學》
《核能工業經濟分析與評價基礎》
《核工業經濟導論》
《核燃料化學工藝學》
《核能經濟學——核燃料技術經濟基礎》
《核反應堆物理實驗方法》
《核反應堆運行物理》
《先進核動力反應堆》
《核農業工程技術——面向21世紀農業工程技術叢書》
《地下核爆炸及其套用》
《核工程檢測儀表》
《核能:無窮的能源》
《未被揭開的謎底——中國核反應堆事業的曲折道》
《微粒爆驚雷:核能科技》
《加速器與科技創新》
《從起步到騰飛》
《核臨界安全》
《壓水堆核電廠堆芯燃料管理計算及最佳化》
《核事故場外應急回響》
《輻射防護手冊:第五分冊》
《中國核工業輻射水平與效應》
《核設施退役方法學和工藝學》
《技術管理》
《核素在非飽和黃土中遷移研究》
《中國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十年進展》
《慶祝秦山三期重水堆核電站工程全面建成:學術報告會論文集》
《核事故後果評價方法及其新發展》
《核損害的民事責任與賠償》
《核工業概論》
《六氟化鈾質量標準和分析方法》
《動力堆核燃料後處理廠設計》
《核反應堆控制》
《核設施質量保證基礎教程》
《核設施去污技術》
《核電站輻射測量技術》
《放射性同位素的工業套用》
《核電廠》
《再生核空間數值分析》
《核電復興的里程碑》
《核電廠應急回響培訓教程》
《核事故應急回響概論》
《核燃料後處理工程》
《放射性物質運輸包裝質量保證》
《核工業微生物學》
《壓水反應堆水化學》
《鈾提取工藝學》
《測定放射性核素用電離室系統的校準和使用》
《核安全導則彙編》
《核設施與輻射設施的退役》
《核動力裝置用泵》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核輻射防護知識問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放射性同位素產品的分類和命名原則》
《鈾礦通風與輻射安全》
《核科學技術術語》
《核下擴散機制歷史與理論》
《燒結二氧化鈾芯塊技術條件》
《鍺γ射線探測器測試方法》
《天然六氟化鈾技術條件》
《放射性廢物處理與處置》
《高溫氣冷堆燃料元件》
《核藥學概論——基礎醫學系列》
《核材料導論》
《研究試驗堆燃料元件製造技術》
《核電站設備製造質量監督檢察員手冊》
《溶膠——凝膠原理與技術》
《核電廠系統及設備》
《重水堆燃料元件》
《高級時間相關單光子計術》
《核輻射劑量學》
《核工程檢測技術》
《核工業企業文化與職業教育》
《γ輻照裝置的輻射防護與安全規範》
《放射性物質與特殊核材料監測系統》
《核電站用1E級電纜》
《車載武器技術概論》
《聚變能及其套用》
《反應堆退役環境管理技術規定》
《密封放射源》
《鎇鈹中子源》
《核反應堆物理基礎》
《核反應堆物理分析》
《核能——無窮的能源》
《自蔓延高溫合成技術處理放射性廢物》
《核子彈秘史》
《聚變堆材料》
《氣溶膠測量原理、技術及套用》
《核燃料》
《輕水堆燃料元件》
《核技術套用》
《核反應堆安全分析》
《慣性聚變物理》
《粒子加速器技術》
《先進型沸水堆核電廠》
《原子與人》
《核能發電原理》
《核世紀風雲錄:中國核科學史話》
《原子能工業》
《核輻射防護手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