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設施去污技術》

《核設施去污技術》

《核設施去污技術》介紹了以輕水堆核電廠為主要對象,兼及其他堆型核電廠與其他核設施中核污染髮生與去污的機理,減輕與防止污染的途徑和經驗,各種去污技術、去污用裝備的研究、開發和實用效果及其發展動向。

基本信息

簡介

《核設施去污技術》《核設施去污技術》

《核設施去污技術》本書還從技術分析與經濟分析的角度介紹了對去污技術的評價方法,並說明了在役設施與退役設施對去污技術選用的不同要求。

本書可供從事核電廠或其他核設施的設計、運行和管理的科技人員參考,也可供從事核設施退役的技術人員及有關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相關評價

中國核工業的發展已有40餘年的歷史,進入90年代以來,秦山核電廠(300MW)與廣東大亞灣核電廠(2×900MW)的相繼建成發電,標誌著我國核工業邁進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隨著核電廠運行時間的推移,放射性核素必然在反應堆堆芯內發生與積累,並將被主冷卻劑通過一迴路系統帶到有關的系統,造成系統與設備的放射性污染。另一方面,為了保證核電廠的長期、安全與穩定運行,必須實行定期檢查與維修,甚至更換某些部件。為了降低運行、檢查與維修人員的受照劑量,必須對核電廠,主要是對一迴路進行去污,所用的去污技術不應損傷被去污設施的設計功能,不應加速二次污染,而且應該是簡便易行和經濟的。中國早期的核設施,不少已進入停運、退役階段,也需要適當的去污技術,以保證安全、經濟地實施退役。因此,去污技術在我國日益引起重視,已有不少單位在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希望有一本比較全面地介紹核設施去污技術的書。本書以核電廠為主,介紹了各種核設施污染的發生、積累的機理和減少污染髮生源的途徑,並針對運營中去污與退役時去污等不同目的,說明了各種去污方法的原理、開發過程、實際套用情況及其展望,對運營設施的去污還介紹了防止去污後二次污染的途徑。本書基本上蒐集
了1984年以前國際上所發表的文獻,並加以整理,內容十分豐富,並有大量實驗與實測數據。由於成書較早,1985年以後的情況未予記入。但若考慮到去污技術的開發大體可以1980年左右為分界線,在此之前是以污染機理、去污技術本身的研究開發為主,在此之後則以套用開發為主,並通過實際套用改進去污技術。本書是1984年編寫的,各種去污方法的基本內容在本書中均有詳細論述。考慮到去污技術是跨學科、理論性與實踐性都特彆強的一門新技術,總體來說還處於發展時期,因此本書內容並未過時,對我國讀者仍不失其很好的參考價值。本書可供從事核電廠和反應堆工程、後處理和三廢處理及各種核設施退役工程研究、設計和運行人員參考,亦可供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如能達此目的,譯者將感到無比欣慰。

目錄

第一章總論
1.1引言
1.2反應堆一迴路的水化學
1.2.1放射性核素的蓄積
1.2.2不溶性腐蝕產物(CRUD)的行為
1.2.3氧化膜的構造
1.2.4降低措施
1.3去污技術
1.3.1去污技術的發展
1.3.2去污技術的概況
1.3.3去污化學
第二章核電廠減少不溶性腐蝕產物(CRUD)的對策
2.1沸水堆中減少CRUD對策
2.1.1引言
2.1.2發電堆長期停堆時的措施
2.1.2.1熱排水對策
2.1.2.2熱阱清掃
2.1.3起動時的對策
2.1.3.1給水、凝結水系統淨化運行
2.1.4發電堆運行時的措施
2.1.4.1向給水、凝結水注氧
2.1.5設備方面的措施
2.1.5.1改進凝結水脫鹽塔
2.1.5.2凝結水前置過濾器
2.1.5.3改進一迴路設備與管道的材質
2.1.6增加反應堆淨化裝置的容量
2.2壓水堆核電廠的放射化學管理
2.2.1引言
2.2.2壓水堆核電廠一迴路冷卻劑系統與放射化學管理概況
2.2.2.1一迴路冷卻劑系統概況
2.2.2.2放射化學管理概況
2.2.2.3水質標準值與限值
2.2.3放射化學管理的現狀
2.2.3.1電廠起動時的放射化學管理
2.2.3.2正常運行時的放射化學管理
2.2.3.3停堆時的放射化學管理
2.2.4結束語
2.3壓水堆核電廠的CRUD降低措施
2.3.1引言
2.3.2壓水堆核電廠CRUD的特徵
2.3.2.1PWR核電廠的特點
2.3.2.2CRUD的行為
2.3.3降低CRUD的措施
2.3.3.1通過水質管理降低CRUD發生量
2.3.3.2通過去污降低CRUD
2.3.4關於減少CRUD發生量與去污技術的研究開發
2.4研究開發動向與今後的課題
2.4.1輕水堆水化學
2.4.2水化學管理的目的
2.4.2.1確保燃料包殼管的完整性
2.4.2.2降低一迴路冷卻劑系統的輻射劑量率
2.4.2.3確保一迴路結構材料的完整性
2.4.3水化學管理的基本思想及其套用
2.4.3.1BWR水化學管理的特徵
2.4.3.2PWR水化學管理的特徵
2.4.4輕水堆降低CRUD措施的沿革
2.4.4.1冷卻劑與水化學
2.4.4.2推進CRUD降低措施
2.4.4.3BWR中腐蝕產物的行為
2.4.4.4PWR中腐蝕產物的行為
2.4.5今後的研究課題
2.4.5.1研究開發動向
2.4.5.2放射性腐蝕產物的蓄積過程
2.4.5.3有關水化學的基礎研究
2.4.5.4改善水化學管理
2.4.5.5提高測量技術
2.4.5.6開發去除CRUD的技術
2.4.5.7材料選擇
2.4.5.8去污
第三章去污技術
3.1各種去污方法與去污技術現狀
3.1.1引言
3.1.2去污方法分類
3.1.2.1按原理分類
3.1.2.2按去污對象分類
3.1.2.3按去污目的分類
3.1.2.4按去污對象設施的狀態分類
3.1.3在役(期間)去污
3.1.4解體(廢堆)去污
3.1.4.1解體前系統化學去污
3.1.4.2為減少污染廢物量的去污
3.1.5事故修復時的去污
3.1.6化學去污的現狀
3.1.6.1CRUD的特徵
3.1.6.2化學去污法的種類與特徵
3.1.6.3BWR用化學去污劑
3.1.6.4PWR用化學去污劑
3.1.6.5反應堆化學去污的實施情況
3.1.6.6核燃料物質及核裂變產物所用的化學去污法
3.1.7非化學去污法與其他去污方法現狀
3.2去污的經濟效益
3.2.1去污的經濟效益分析
3.2.1.1引言
3.2.1.2降低受照劑量的對策與去污
3.2.1.3經濟效益分析的考慮方法
3.2.1.4受照劑量降低量的評價
3.2.1.5去污費用的估算
3.2.1.6人・Sv費的估算
3.2.1.7結束語
3.2.2稀溶液去污的經濟效益分析
3.2.2.1引言
3.2.2.2稀溶液去污法所達到的去污程度
3.2.2.3受照劑量的降低量
3.2.2.41人・Sv的價格
3.2.2.5稀溶液去污的經濟效益
3.2.2.6輔助系統的去污
3.2.2.6.1情況1
3.2.2.6.2情況2
3.2.2.6.3情況3
3.2.2.7關於輔助系統去污的討論
3.2.2.8全系統去污
3.2.2.9關於全系統去污的討論
3.2.2.10結束語
3.3各種去污法
3.3.1化學去污法
3.3.1.1CAN-DECON法
3.3.1.1.1引言
3.3.1.1.2CAN-DECON法的概要
3.3.1.1.3輕水堆中的沉積氧化物
3.3.1.1.4CAN-DECON法的化學過程
3.3.1.1.5去污裝置
3.3.1.1.6CAN-DECON法的實績與套用實例
3.3.1.1.7關於今後的展望
3.3.1.2LOMI法
3.3.1.2.1引言
3.3.1.2.2CRUD的還原溶解
3.3.1.2.3試劑製備
3.3.1.2.4試劑的貯存
3.3.1.2.5去污程式
3.3.1.2.6CRUD的溶解反應
3.3.1.2.7試劑的耐輻照性能
3.3.1.2.8母材的腐蝕
3.3.1.2.9LOMI去污法的優點和存在問題
3.3.1.2.10實用舉例
3.3.1.3POD與NP-LOMI法
3.3.1.3.1本去污法的特點
3.3.1.3.2去污劑的組成及去污過程
3.3.1.3.3POD法去污試驗
3.3.1.3.4NP-LOMI法去污試驗
3.3.1.3.5去污廢液處理
3.3.1.4NS-1法
3.3.1.4.1引言
3.3.1.4.2NS-1(D)去污法的特徵
3.3.1.4.3NS-1(D)去污法的概要
3.3.1.4.4離子交換處理
3.3.1.4.5NS-1(D)去污劑
3.3.1.4.6用NS-1(D)法進行去污
3.3.1.4.7NS-1對燃料棒的腐蝕試驗
3.3.1.4.8NS-1與燃料芯塊的反應試驗
3.3.1.4.9Υ照射對0.7wt%NS-1的影響
3.3.1.5KURI-DECON法
3.3.1.5.1引言
3.3.1.5.2開發KURI-DECON的思路
3.3.1.5.3KURI-DECON系列去污劑概要
3.3.1.5.4KURI-DECON系列去污劑的特
3.3.1.5.5KURI-DECON系列去污劑的套用實績
3.3.1.6TURCO去污法
3.3.1.6.1前言
3.3.1.6.2去污劑與去污系統
3.3.1.6.3廢液處理
3.3.1.6.4核電廠用去污劑與歐美的使用方法
3.3.1.6.5去污劑
3.3.1.7還原去污法
3.3.1.7.1引言
3.3.1.7.2化學去污技術的基本想法與存在問題
3.3.1.7.3還原去污法的開發過程及其結果
3.3.1.7.4結束語
3.3.2物理(機械)去污法
3.3.2.1噴射水去污法
3.3.2.1.1噴射水去污法概況
3.3.2.1.2噴射水去污的設計方法
3.3.2.1.3存在的問題與對未來之展望
3.3.2.2噴丸處理
3.3.2.2.1噴丸處理的原理
3.3.2.2.2噴丸設備
3.3.2.2.3噴丸材料的種類
3.3.2.2.4噴丸法去污
3.3.2.2.5今後的課題
3.3.2.3超音波法
3.3.2.3.1引言
3.3.2.3.2超音波清洗的原理與制約清洗效果之諸因素
3.3.2.3.3超音波清洗裝置與套用方法
3.3.2.3.4超音波去污在核設施中的套用
3.3.2.4氟利昂法
3.3.2.4.1引言
3.3.2.4.2氟利昂的物理性質與作為去污液的可行性
3.3.2.4.3氟利昂去污的具體套用方法
3.3.2.4.4氟利昂去污用例與效果
3.3.3物理(機械)去污用去污設備
3.3.3.1去污用設備舉例(BWR用〕
3.3.3.1.1堆坑與設備坑壁面去污機器人
3.3.3.1.2壁面吸附式去污機
3.3.3.1.3設備坑底面去污用水下去污機
3.3.3.1.4弛壓室內表面去污機
3.3.3.1.5地面去污機
3.3.3.1.6高統膠靴去污裝置
3.3.3.2反應堆坑的去污
3.3.3.2.1水下清掃機
3.3.3.2.2壁面刷洗機
3.3.3.2.3小車式刷洗機
3.3.3.2.4噴射水式燃料清洗裝置
3.3.3.3蒸汽發生器水室去污裝置
3.3.3.3.1引言
3.3.3.3.2去污原理
3.3.3.3.3去污裝置的構成
3.3.3.3.4去污效果
3.3.3.3.5結束語
3.3.3.4用刷去污
3.3.3.4.1用刷去污的效果
3.3.3.4.2刷子的性能
3.3.3.4.3去污實驗
3.3.3.4.4壁面去污裝置
3.3.4電解拋光法
3.3.4.1技術概況
3.3.4.1.1引言
3.3.4.1.2電解拋光去污法的原理
3.3.4.1.3電解拋光去污法的實用性
3.3.4.1.4以電解拋光技術為中心的金屬廢物的去污系統
3.3.4.1.5去污技術套用時的問題
3.3.4.2技術開發之原委
3.3.4.2.1巴特爾西北實驗室的開發情況
3.3.4.2.2其他的開發研究情況
3.3.4.2.3美國電解拋光去污實績
3.3.4.2.4日本電解拋光去污實績
3.3.4.3基本原理
3.3.4.3.1電解拋光的基本概念
3.3.4.3.2電解拋光的機理
3.3.4.3.3電解拋光面的特性
3.3.4.3.4電解拋光技術套用實例
3.3.4.4去污系統
3.3.4.4.1引言
3.3.4.4.2電解拋光去污技術的種類
3.3.4.4.3電解拋光去污法的特徵
3.3.4.4.4電解拋光去污的施工方法
3.3.4.4.5電解拋光去污法的套用對象
3.3.4.4.6結束語
3.3.4.5稀硫酸法
3.3.4.5.1引言
3.3.4.5.2通過基礎試驗進行比較
3.3.4.5.3去污驗證試驗
3.3.4.5.4工程規模驗證試驗
3.3.4.5.5與磷酸體系電解液之比較
3.3.4.5.6結束語
3.3.4.6電化學機械複合拋光法(ECB法)
3.3.4.6.1引言
3.3.4.6.2電化學機械複合拋光法的原理
3.3.4.6.3加工特性
3.3.4.6.4電化學機械複合拋光法的系統與裝置
3.3.4.6.5核領域中的套用
3.4各類設施的去污
3.4.1發電堆的去污
3.4.1.1沸水堆
3.4.1.1.1去污的必要性與地位
3.4.1.1.2去污方式的選擇
3.4.1.1.3去污技術實施現狀
3.4.1.1.4放射性去污技術今後的發展方向
3.4.1.2壓水堆
3.4.1.2.1去污在各種降低受照劑量措施中的地位
3.4.1.2.2壓水堆核電廠去污的現狀
3.4.1.2.3反應堆腔超音波去污實證試驗
3.4.1.2.4關於去污的課題與今後的動向
3.4.2放射性廢物處理設施的去污
3.4.2.1引言
3.4.2.2廢物處理系統概況
3.4.2.3主要去污對象
3.4.2.4去污方法
3.4.2.5放射性廢物處理系統設備的系統去污
3.4.2.6去污廢液的處理
3.4.2.7結束語
3.4.3後處理設施的去污
3.4.3.1後處理工序概況
3.4.3.2後處理設施的去污
3.4.3.3後處理設施的去污經驗
3.4.3.4動燃東海村後處理廠去污
第四章海外動向
4.1引言
4.2阿傑斯塔(Agesta)堆的去污計畫
4.2.1去污計畫的程式
4.2.2對去污工藝的要求
4.2.3關於阿傑斯塔堆
4.2.4第1期:對去污方法的研究開發
4.3德勒斯登一號堆去污計畫
4.4三里島2號堆(TMI-2)的去污計畫
4.4.1引言
4.4.2TMI-2的現狀
4.4.3TMI-2一迴路冷卻劑系統的去污程式
4.5其他動向
4.6結束語

原子能技術方面的書籍

介紹國防科技工業行業政策和信息、國內外國防科技動態,傳播國防科技知識等。宣傳核工業、普及核科學技術知識。
《核電站基本安全授權培訓教材》
《輝煌歷程》
《國外核燃料後處理》
《核損害民事責任研究》
《核反應堆儀表》
《壓水堆燃料元件製造文集》
《核能開發與套用——21世紀可持續能源叢書》
《氣載放射性物質取樣一般規定》
《核動力反應堆中子動力學》
《陳佳洱文集》
《中國核農學》
《先進核電系統設計·技術·安全及其部署戰略》
《調試和啟動》
《核純鈾和鈾化合物中微量雜誌元素分析的新技術》
《放射性同位素技術》
《核電站生產管理》
《核科學家的足跡》
《廣東核電管理紀實》
《核電廠招標說明書編寫指南》
《關於下一代壓水堆安全的建議》
《使用三醋酸纖維素劑量測量系統測量吸收測量的標準方法》
《核電廠事故監測儀表準則》
《重水堆核電廠燃料棒束氦質譜泄露檢測》
《核電廠機械設備腐蝕管理大綱內容要求》
《周界防範高壓電網裝置》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科學技術叢書:核廢物處理技術》
《核設施的鋼鐵、鋁、鎳和銅再循環、再利用的清》
《同步輻射X射線套用技術概論》
《核輻射探測器用直流穩壓電源》
《α、β和γ平面標準源通用技術條件》
《壓水堆燃料棒氦質譜檢漏》
《核工程中的炭和石墨材料》
《核材料物理基礎》
《放射防護學》
《半導體探測器X射線能譜儀通則》
《材料輻照效應》
《直線感應電子加速器》
《先進核能系統和高溫氣冷堆》
《核反應堆物理理論與計算方法》
《快中子堆燃料元件》
《核通風與空氣淨化》
《核反應堆設計原理》
《輕水堆設計改進原理》
《王全國廣東核電文稿選編》
《核材料化學》
《核工程質量監督》
《核設施退役輻射檢測與場址調查手冊》
《壓水堆核電廠的運行》
《全國反應堆熱工流體會議文集》
《質譜學及其在核科學技術中的套用》
《核反應堆物理數值計算》
《核電站燃料後處理》
《核燃料後處理工學》
《核能工業經濟分析與評價基礎》
《核工業經濟導論》
《核燃料化學工藝學》
《核能經濟學——核燃料技術經濟基礎》
《核反應堆物理實驗方法》
《核反應堆運行物理》
《先進核動力反應堆》
《核農業工程技術——面向21世紀農業工程技術叢書》
《地下核爆炸及其套用》
《核工程檢測儀表》
《核能:無窮的能源》
《未被揭開的謎底——中國核反應堆事業的曲折道》
《微粒爆驚雷:核能科技》
《加速器與科技創新》
《從起步到騰飛》
《核臨界安全》
《壓水堆核電廠堆芯燃料管理計算及最佳化》
《核事故場外應急回響》
《輻射防護手冊:第五分冊》
《中國核工業輻射水平與效應》
《核設施退役方法學和工藝學》
《技術管理》
《核素在非飽和黃土中遷移研究》
《中國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十年進展》
《慶祝秦山三期重水堆核電站工程全面建成:學術報告會論文集》
《核事故後果評價方法及其新發展》
《核損害的民事責任與賠償》
《核工業概論》
《六氟化鈾質量標準和分析方法》
《動力堆核燃料後處理廠設計》
《核反應堆控制》
《核設施質量保證基礎教程》
《核設施去污技術》
《核電站輻射測量技術》
《放射性同位素的工業套用》
《核電廠》
《再生核空間數值分析》
《核電復興的里程碑》
《核電廠應急回響培訓教程》
《核事故應急回響概論》
《核燃料後處理工程》
《放射性物質運輸包裝質量保證》
《核工業微生物學》
《壓水反應堆水化學》
《鈾提取工藝學》
《測定放射性核素用電離室系統的校準和使用》
《核安全導則彙編》
《核設施與輻射設施的退役》
《核動力裝置用泵》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核輻射防護知識問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放射性同位素產品的分類和命名原則》
《鈾礦通風與輻射安全》
《核科學技術術語》
《核下擴散機制歷史與理論》
《燒結二氧化鈾芯塊技術條件》
《鍺γ射線探測器測試方法》
《天然六氟化鈾技術條件》
《放射性廢物處理與處置》
《高溫氣冷堆燃料元件》
《核藥學概論——基礎醫學系列》
《核材料導論》
《研究試驗堆燃料元件製造技術》
《核電站設備製造質量監督檢察員手冊》
《溶膠——凝膠原理與技術》
《核電廠系統及設備》
《重水堆燃料元件》
《高級時間相關單光子計術》
《核輻射劑量學》
《核工程檢測技術》
《核工業企業文化與職業教育》
《γ輻照裝置的輻射防護與安全規範》
《放射性物質與特殊核材料監測系統》
《核電站用1E級電纜》
《車載武器技術概論》
《聚變能及其套用》
《反應堆退役環境管理技術規定》
《密封放射源》
《鎇鈹中子源》
《核反應堆物理基礎》
《核反應堆物理分析》
《核能——無窮的能源》
《自蔓延高溫合成技術處理放射性廢物》
《核子彈秘史》
《聚變堆材料》
《氣溶膠測量原理、技術及套用》
《核燃料》
《輕水堆燃料元件》
《核技術套用》
《核反應堆安全分析》
《慣性聚變物理》
《粒子加速器技術》
《先進型沸水堆核電廠》
《原子與人》
《核能發電原理》
《核世紀風雲錄:中國核科學史話》
《原子能工業》
《核輻射防護手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