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臣》

《是,大臣》

《是,大臣》是一部英國電視喜劇片,這部電視劇故事講新任大臣來到行政事務部的種種遭遇,從1980年開播到1987年播畢,在英國受到從普通觀眾到各黨派政治家的喜愛,據說連時任首相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也不例外。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是,大臣》《是,大臣》

本劇敘述在野黨影子內閣成員Jim Hacker在幫助本黨大選獲勝之後得到行政事務部(DAA)部長的職務,從此開始面對以部秘書Sir Humphrey Appleby為首的公務員體系,而他的公派私人秘書、同屬公務員的Bernard則夾在了當中。在Hacker所代表的政客以及Appleby所代表的公務員之間因施政而發生的種種衝突之中,兩人的關係不停地發生變化,既有互相捂蓋子,也有互相揭老底。與此同時,英國政治體制(包括政黨體制和公務員體制)中的種種不為外人所知弊端和黑幕也展現在觀眾眼前。當然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大量喜劇情節和台詞展開。在本系列後半部分的《Yes Prime Minister》中,Hacker通過黨內角力當上了首相,而Appleby也已先他一步當上了首相秘書,兩人的故事移到唐寧街10號繼續展開。

影片影評

膾炙人口,萬人空巷

這部電視劇故事講新任大臣來到行政事務部的種種遭遇,短小精粹,每集半個多小時。1980年開始在英國BBC二套播出,立刻膾炙人口,萬人空巷。據說在演這部戲的時候英國下院里老是找不著人,大家都看電視去了。首相柴契爾夫人也迷上了,甚至親自為它演了一個片斷。後來,又拍續集,叫主人公升官,成了《是,首相》。

翻拍美國版

這套情景喜劇集從1980年開播到1987年播畢,在英國受到從普通觀眾到各黨派政治家的喜愛,據說連時任首相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也不例外。英國之外,不僅原版大受歡迎,印度和葡萄牙還進行了翻拍,最新的訊息則有美國計畫在二十年後的今天翻拍美國版。由創意和編劇Jonathan Lynn等根據劇本撰寫的同名小說兩卷本也極受歡迎,銷量超百萬,譯本無數,並分別是80年代最暢銷書籍的第2,3名。至今在BBC的電台節目中,還可以聽到這部經典劇集的錄音剪輯,可見影響之深。

所獲榮譽

《是,大臣》《是,大臣》

獲獎紀錄可觀,包括3項BAFTA編劇獎和4項BAFTA表演獎,2項BPGA編劇獎等等,還獲得Campaign For Freedom Of Information頒發的特別獎。 這部劇,無論在口碑,還是在評論家那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獲得了五個BAFTAs(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電視獎),另有三個BAFTAs提名。

(1)1983年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最佳輕型娛樂節目表演奈傑爾·霍桑

(2)1983年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最佳輕型娛樂節目表演(提名)保羅·愛丁頓(3)1982年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最佳輕型娛樂節目表演奈傑爾·霍桑

(4)2004年的時候,它在英國最佳情景喜劇的投票中名列第六。這部電視劇被英國電影學院評為史上十大最佳節目之一。

相關信息

英國的政治體制

這部戲牽涉到英國的政治體制,主要矛盾是政客和文官之間的鬥爭。英國的官僚分兩種:政務官和事務官(文官),文官有獨立體系,不隨政党進退,維持政府日常事務,有相當大的權力。文官制度到80年代已經露出嚴重的弊端,對政府的效率低下、官僚主義負有很大責任,這部戲可以說矛頭尖銳、直指時弊。幾個主人公個性特別生動鮮明,大臣外強中乾、虛榮膽小;老文官老奸巨滑、狡黠世故;喜歡咬文嚼字的年輕秘書在兩個主子之間走鋼絲,大智若愚;政治顧問衝動不知深淺。這幾個人湊一塊,笑料爆棚 。

英國電視劇一覽

英國劇比美劇要深,有很多潛台詞,人物的站位、眼神、動作細節等都往往有一定的含義,需要仔細回味。 相比之下,美劇要簡潔,更注重劇情的複雜,但對演員表演的要求相對低,而且台詞相對比較直白,比較容易看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