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以繼夜》

《日以繼夜》

“日以繼夜”原來的含義是電影拍攝的一種手法,通過濾光鏡,從而可以在白天拍攝夜晚的場景。作為這部電影的名字,又暗示了電影拍攝過程中生活和工作的相互顛倒,就好像白天可以變成夜晚一樣,現實也可以稱為電影的一部分,於是現實中的對話成為了電影中的台詞。本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日以繼夜》《日以繼夜》

《日以繼夜》講述了一部電影拍攝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難題,演員之間複雜的關係,製片人對於拍攝日程的種種苛求。特呂弗在影片中親自擔任導演一角,並闡述導演這個職業的特點就在於不斷的被別人徵求意見,然而有時候自己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儘管劇組中風波不斷,但是導演仍然那么的熱愛自己這份職業。他對演員說“電影的情景要比生活美好”,而且在導演的夢境中,我們看到一個那么熱愛電影的小孩子,他到影院門口偷《公民凱恩》的劇照。

片中女主角正試著從情緒崩潰中復原;另一位演員醉倒在片場;工會人員威脅走人;這部片子必須趕在保險有效期間內拍完;但參與演出的貓咪走位就是有問題…… 拍攝電影時遇到這眾多問題,電影還拍得下去嗎?在本片中,大導演特呂弗親自飾演導演一角,他帶著一組工作人員在法國尼斯拍攝一部古裝文藝片《遇見帕米拉》,結果幕前幕後發生了不少趣味盎然的事件,好不容易才能將全片殺青。

相關評價

電影就像黑夜中飛馳而過的列車,看過這部電影就不會忘記這句經典台詞。它包含了特呂弗對電影的愛。Day for night對特呂弗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前面幾部作品失敗後,特呂弗這部電影使他重回國際大導行列之中。電影中處處可見特呂弗對影史的致敬。關於小孩偷《公民凱恩》的劇照,還有對雜誌的特寫(上面印有布烈松,布魯埃爾,希區柯克……)最有意思的是特呂弗在電影中直接套用了戈達爾的蔑視的台詞(就是片尾那個管外景的夫人說的“你們這些拍電影的道德真敗壞……”)但戈達爾並不領情。原因在於蔑視中導演是戈達爾請德國大導lang來演的,而在這部電影中特呂弗自己演了導演。電影的拍攝技巧十分高超,它既使我們看到了拍攝電影的過程,又使我們看到了所拍電影的情節。而且這個過程比情節更精彩。劇組成員間錯綜複雜的曖昧關係,主演亞歷山大的同性男友及最後的死亡都有很強的戲劇衝突。電影很好地體現了特呂弗的作者電影觀,他只關心電影本身。在特呂弗那裡電影比生活更重要。

精彩影評

講電影的電影,給人印象比較深的有《天堂電影院》和《艾德·伍德》。前者是典型的“當時喜歡”型,看的時

《日以繼夜》《日以繼夜》海報(日本)
候確實會被最後那個突如其來的包袱煽個丟盔棄甲。後者是一部不忍心再看的電影,雖然很好笑。辛酸得讓人添堵不說,而且每每會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小氣惱,還有一點無能為力的沮喪。相比起來,還是最喜歡看《日以作夜》。鬧得很有生氣,很有內容,很有一種,怎么說呢,愛的感覺。

據說戈達爾對此片非常不滿,認為特呂弗背叛。“日以作夜”的拍攝方式好象原本是他們共同抵制的,但是現在特呂弗公然拿它作電影標題!那種感覺,大概就好象拉斯·馮·特里爾忽然決定不玩手提攝影了一樣。不過,還是喜歡特呂弗這種向電影示愛的方式,既不是《天堂電影院》那樣煽情,看完了卻覺得不現實;也不像《艾德·伍德》飽含辛酸。他很實在,他一貫實在。

煩惱不是沒有,他自己扮演的導演說,拍電影就像以前去西部,一開始你希望有一趟美妙的旅行,到後來你只希望順利到達目的地。混亂不是沒有,偷情的,背叛的,還有意外死亡……戲裡戲外,令人頭大的事情一堆一堆,不是這個演員發脾氣就是那個演員精神崩潰,還有演員得看著牆上貼的台詞演戲,而且永遠不知道該開哪扇門,更別說道具師找來的餓貓就是不肯按劇情吃東西……

也許是導演美化,但在電影所展現的世界裡,生活氣息極其充沛,儘管混亂,卻沒有濃重的金錢焦慮。儘管一直在擔心能不能如期完工,其間與保險公司交涉也不少,但絲毫沒有讓人感到壓抑絕望。看到導演自嘲地說,“導演就是所有人都來問你問題的人。”我簡直忍俊不禁。電影音樂的運用也沒有像《四百下》《朱爾和吉姆》里那樣翻來覆去徒添壓抑,倒是在緊張感里富有著喜悅,聽之令人落淚。在他那色彩飽滿得珠圓玉潤的畫面里,情緒也一直充滿了瑣碎的幽默和歡騰。在這樣的歡騰里,誰會感受不到他對電影的愛呢?一開始你想拍一部優秀的電影,到後來你只希望順利完成它。但是看到電影完成的時候,還是滿心歡喜。一開始你抱怨為什麼電影的拍攝過程如此曲折多舛,最後你覺得回憶起來還是很有趣。像那個女演員說的,拍電影的時候我們就像一大家子,拍完電影我們就各自散去。

很滿的生活,很滿的電影。雖然有一點傷感有一點苦惱,但還是幽默而有情趣。否則他也不會繼續拍電影,他也不會在夢裡去偷偷摘下《公民凱恩》的劇照,也不會訂購一堆電影書籍。所以我更願意把“日以作夜”僅僅當作一個自嘲。一個曾經把《遊戲規則》看了十幾遍的少年,因為愛電影而做電影,而居然沒有厭倦。作為一個不做電影的愛好者,不需要什麼勇氣。但他愛電影,卻真是需要一些勇氣。在電影裡,他要“日以作夜”趕工時。電影外,他同樣面對著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幕後製作

關於影片

在布努艾爾的《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之後拿走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的就是特呂弗的這部《日以繼夜》(La Nuit Américaine, 1973)。這部電影的原名是一個專業術語,指美國人經常在大白天利用濾光鏡拍夜景,天空透過濾鏡

《日以繼夜》《日以繼夜》海報(德國)
呈深蘭色……這種在白天而不在晚上拍夜景的方法就叫作:美國之夜晝夜顛倒的世界一方面是電影再造的夢幻國度,另一方面卻是辛苦尷尬的電影工作本身。影片中表現出一部電影拍攝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棘手的難題,演員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經費帶來的壓力以及拍攝時間的緊迫。

《日以繼夜》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一部被西方影迷奉為“影迷必看的首選電影”。電影採用“戲中戲”的方法敘事,現在看來這種早就不是什麼新鮮的值得稱道的敘事手法,但劇中人與現實中人命運的交相輝映,還是會讓觀眾感到陣陣內心的悸動。生活本身與電影,說不清誰比誰更加精彩,甚至很多時候他們原本就糾纏在一起。特呂弗,一個在電影滋養下長大的孩子,電影是其一生不離不棄的最好的愛人。在《日以繼夜》中,他用這種趣味十足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電影的難以言喻的深厚感情。

電影中特呂弗親自飾演導演本身一角,他對演員說 “電影的情景要比生活美好”,對特呂弗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對電影極端迷戀的人, 《四百下》之中就布滿了童年時期那些關於電影的溫暖的記憶,而《日以繼夜》中,我們又看到了他對那些溫情脈脈的念念不忘——夢中的小男孩到電影院門口偷《公民凱恩》的劇照,選女演員時套用了希區柯克的口氣,在電影拍攝期間,導演收到了一個郵包,特呂弗特地把鏡頭對準了那些書:奧遜·威爾斯,大衛·里恩,弗里茲·朗格,羅西里尼,雅克·里維特,戈達爾,希區柯克……

由於兩重空間交錯敘事,使得影片與特呂弗以往的片子略微不同——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層層推進高潮迭起的故事,但影片的細節鋪陳十分到位,輕鬆好看,也許正是如此,才贏得了奧斯卡金像獎,也可能由於同樣的原因使特呂弗失去了他的戰友夥伴同為新浪潮電影導演的得戈達爾。

特呂弗VS戈達爾

兩人同為《電影手冊》的評論員,“新浪潮”電影的主將,曾經惺惺相惜而《日以繼夜》上映之後兩人公開決裂。戈達爾刻薄的稱特呂弗為:“上午的商人,下午的詩人”。

兩個人的決裂顯得有些突如其來,因為1971年當戈達爾出車禍時,特呂弗還跑去醫院探望他,即便是在《日以繼夜》中特呂弗也公開向他致敬——《讓-呂克·戈達爾》的小書出現的特寫鏡頭中,除此之外特呂弗還不止一次地使用《蔑視》中的經典台詞,旅館女房東受不了劇組人員之間亂七八糟的男女關係,於是大呼小呵,而台詞恰恰來自於《蔑視》:“這是什麼電影啊?這到底是個什麼行業?我蔑視你們,我蔑視電影!”

一方面戈達爾對特呂弗的創作傾向於好萊塢式的轉變流露出不滿,另一方面,似乎也在埋怨特呂弗的“不誠實”——在《日以繼夜》中,只有特呂弗飾演的導演沒有捲入什麼桃色事件,而電影之外,特呂弗卻實在與女主角產生了戀情。

曾經的親密夥伴反目成仇,成了短暫“新浪潮”電影運動之中一道無法癒合的傷痛。

精彩花絮

特呂弗在拍攝《日以繼夜》之間充分發揮了他對即興創作的愛好。在拍攝過程中演員不用對台詞死記硬背,據說

《日以繼夜》《日以繼夜》DVD封套
他的演員們也已經習慣了在拍攝前一天晚上才讀到台詞;其次,那些認識特呂弗的人已經習慣於從跟他的談話中引用言詞;最後,拍攝工作越向前推進,時間與財務方面越緊張,電影的製作就變得越來越即興化

《日以繼夜》又被翻譯成《戲中戲》,有趣的是如果將特呂弗拍攝影片本身也算進去的話,那么這部電影就變成了三個套層空間——拍攝《日以繼夜》的特呂弗、拍攝電影的導演、電影股市。因為拍攝期間,特呂弗愛上了扮演茱麗的女主演雅克琳·比塞特(Jacqueline Bisset),顯然特呂弗並沒有將這段插曲放入故事中,而讓比塞特與男主演雷奧發生了一場閃電般的一夜情。電影中的失控是假,而現實中的失控才是真實。現實與電影到底哪個更精彩?

這部電影是獻給Gish 姐妹的(Lillian Gish and Dorothy Gish)

《日以繼夜》與《狂人夏洛特》madwoman of Chaillot用的是同樣的工作室甚至還有些同樣的布景。

精彩對白

Alphonse: Are women magic?
Alphonse:女人是戲法么?

director Ferrand: Making a film is like a stagecoach ride in the old west. When you start, you are hoping for a pleasant trip. By the halfway point, you just hope to survive.
導演Ferrand:拍電影就像在古老西方駕駛公共馬車-剛開始的時候你希望有個愉快地旅行,到半路的時候,你只希望能活著。

director Ferrand: Tell him I speak English, but I don't understand it.
導演Ferrand:跟他說我講英文,但我不明白。

Ferrand: Listen, it's very simple. We'll stop and begin shooting again when you find me a cat who knows how to act!
Ferrand:聽著這非常簡單,我們停下來當你找到一隻知道怎么演戲的貓再重新拍。

Ferrand: The Godfather is showing all over Nice, and it's killing the other movies.
Ferrand:教父在Nice上映,它會殺了所有別的電影。

Joelle: I might quit a guy for a movie, but I'd never quit a movie for a guy!
Joelle:我可能會因為一部電影離開男人,但我從不因為男人離開電影。

精彩劇照

《日以繼夜》《日以繼夜》
《日以繼夜》

《日以繼夜》《日以繼夜》
《日以繼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