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傷的情慾》

《憂傷的情慾》

《憂傷的情慾》是周國平出版的迄今為止他的唯一一本詩集。

基本信息

簡介

周國平的名字被大家熟知,1991年,詩人周國平出版了迄今為止他的唯一一本集《憂傷的情慾》,詩集寫於1981年至1991年十年間,經歷了十多年歲月的塵封,在今天讀來,驚喜仍如從泥土中不斷冒出的珍珠。細品周國平從性靈深處飄出的詩句,我們會觸摸到詩人透明而憂傷的情慾,以及在意味深長的情韻中所包孕的生命哲理。

內容簡介

本書為我國著名哲學家周國平首次出版的周國平情感紀念冊。
周國平先生善於通過文字談哲學,談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他的語言體現著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他的視角鎖定在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而本書內容可謂是周國平先生創作的眾多經典著作中的經典、精華中的精華。書中分別從人與社會、生活感悟、情感體驗、心靈境界等方面,生動而深刻地闡述了當今社會、現實人生中成功與智慧、生活與情感、心理與社會等方面的內涵與關聯。本書充滿哲理色彩,句句振聾發聵。它們如航海之燈塔,導引人生之方向。

作者簡介

周國平,當代著名學者、作家。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本書看點

大學裡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周國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無論花季還是老年,都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穫智慧和超然。本書內容算是周國平經典作品主旨的集結,每一小段富於哲理、智慧的語言,都會給人啟示。本書的另一大特點是可以隨時、隨地、間斷閱讀。使閱讀更輕鬆、自如。

評析

一本愛的紀念冊

詩是生命本真的流動。在詩集《憂傷的情慾》中,周國平誠實地表達了他對詩歌、自然、愛人、哲學等點滴細微的感悟和思索,這本詩集也毫無疑問成為了他“感情的日記”[1]。帶著詩人的眼睛,作者很容易發現了自然的美麗與溫暖。詩集中對自然的描繪更是貫穿在整本詩集中。詩人坐在“睏倦的列車”上,路燈“照亮一棵合歡”,“合歡垂著粉紅的長睫毛/用嬌羞的吻/為列車裡唯一的不眠者/把寂寞驅散”《合歡》);“淡淡的晨月/掛在黎明的腮邊的/一滴金色的淚”(《晨月》)……詩人用自己畫家的眼睛、敏感的心靈,在與自然的互動中,溫柔細膩的情感隨著指尖如月光流瀉,氤氳繚繞,對自然的赤子之心溢於言表。學哲學出身的周國平,在他的詩歌中也沒有放棄執著思考人生的靈魂跋涉。“一切終將消逝/只剩下回憶/沉重的/或破碎的”,“一切終將消逝/什麼也不再剩下/永遠的/永遠的”(《一切終將消逝》)短短的幾句詩行,我們感受到的是詩人不經意間一次次向哲理深沉的回眸,向生命逼索的詩意。詩集中,周國平也留下了許多愛的短章。“別問我我不知道/我等待的究竟是誰/我只知道她來了/我一眼能把她認出”(《等待》),愛到深處,詩人的願望就只想和自己心愛的人,單獨在一起,遠離人寰,不被世俗打擾;“我把她的小酒窩/吮了又吮——/這么小的小酒杯/能飲一百盅//我把她的小手掌/掂了又掂—-詩人在這裡把戀人完全當成了自己心愛的孩子,對其疼愛之情也許只有用這通俗而熱辣的民歌才能表達得淋漓盡致。周國平在他詩集的最後幾首詩中也流露出對女兒的摯愛之情。“女兒是水/在父親的心裡溫柔/把荊棘叢生的記憶/溫柔成一種倒影”(《女兒》,1991.4),看過周國平長篇散文集《妞妞——一個父親的自白》,我們知道詩人和雨兒的女兒妞妞在1991年不幸去世,這首詩表達的正是一個父親在失去自己最愛的女兒後,內心那種沉痛的悲傷。

一份“愛與孤獨”的哲學

在《憂傷的情慾》這本詩集的扉頁前[2],周國平留下了這樣四句詩行:“我走進一個長長的寂寞/在這世界上/誰渴望愛/誰注定孤獨”,“愛與孤獨”,這兩個在周國平散文中反覆出現的字眼,成為我們解讀詩人內心世界的一把關鍵鑰匙。一個熱愛詩歌、鍾情於大自然,喜歡思考體味人生,同時有著熾烈愛欲的詩人,他的情慾染上的竟是幽幽的感傷,這其中的原委或許只能在詩人“愛與孤獨”的哲學中找到答案。周國平說:“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愛與孤獨其實是同一種感情,它們如影隨形,不可分離。愈是在我們感覺孤獨時,我們便愈是懷著強烈的愛之渴望。[3]”與詩人在詩集中多次表達他的愛一樣,在詩集中周國平也多處表露他的孤獨。周國平把孤獨分為兩種,一種是靈魂上的形而上的孤獨,一種是人世間形而下的孤獨(即孤單)[4],我本人認為,詩集中所透露出來詩人的孤獨感應是兩者兼而有之的。1981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畢業的周國平已經36歲,此時他結束了文化大革命期間締結的一段婚姻,人到中年,情感上暫時的空落,加上長期哲學浸養所養成的敏感多思,不難想像,此時的詩人周國平是多么孤單而又容易陷入孤獨,我想這就是他在詩集的開篇所寫“我哭了/因為我只有詩”時的心境。與一般人對待孤獨的態度不同,周國平是“懷著孤獨,離開人群,來到郊外。自然也許能緩解詩人的孤獨,但詩人對情人的渴望與愛戀所造成的孤獨卻是自然也不能排遣的。愛使詩人的孤獨變得溫暖,愛也升華了詩人的孤獨”。

一種獨特的存在

《憂傷的情慾》這部詩集絕大部分寫於80年代,周國平寫於同時代的詩歌既非“朦朧詩”,也不“新潮”,他只是以自己真實的情感作為詩的底蘊,表現生命的經驗和獨特感受,在語言的樸素與純淨中表達沒有絲毫裝飾的情感,同時,他也能從日常與自然中提煉挖掘出內在的哲理,使整本詩集既有情的濃度又有理的深度,這不能不說是80年代中國詩壇的一份獨特存在。周國平詩集中的詩大多短章,略帶憂鬱、淡泊如月光的語調,舒緩有致的內在情緒節奏。應該說周國平的詩歌源於他對瞬間感覺的捕捉,而“感覺的智性、精神化,以及內省的想像力所形成的詩性直覺燃起的火焰,卻是詩唯一的通道[5]”。他的詩歌沒有詩壇的“喧囂與騷動”,有的只是面對自然人生的冷靜正視與體悟甚至超越,詩集中所散發出來的強烈的生命情韻,詩人對愛與孤獨的獨到體驗,配上詩人樸素凝練、意境深厚的語言,讀來韻味深長,別有洞天,在日益“口語化”、“敘事化”,情感逐漸風化、越來越讀不懂的當代詩歌面前,它的存在無疑讓讀者在人心的沙漠中發現一處綠洲的存在,那裡生長著鮮活的生命情韻和清明的理性。他的憂傷是一種“學者式的憂傷”,他已把它用詩與哲理升華,他的情慾是一種“透明的情慾”,那是詩人內在愛的表達。

節選

走出深刻
已經很久了
走出深不可測的峽谷
不再堅持但也不隨波漂浮
在小河邊坐下
赤腳拍打水花
和孩子們一起玩沙土
已經很久了
走出神秘的夜幕
不想看透但也不是糊塗
向黎明深深鞠躬
昨晚我一夜無夢
易經時髦了更加不愛讀
已經很久了
走出孤零零的小屋
不再敏感但也並不麻木
知道自己很普通
騎車留心紅綠燈
我死了大街擁擠如故
走出深刻
已經很久了
想漸漸走出痛苦
走不出也決不傾訴

作品目錄

說愛
我愛故我在
愛是什麼
相遇是一種緣
愛是一種能力
愛和被愛
愛與孤獨
兩種孤獨
大愛和小愛
及時表達你的愛
愛情不風流
愛情的質量
愛情的容量
性的神秘和偉大
欣賞另一半
永久的聯盟
性與愛的悖論
愛情能否專一
性愛與道德
性愛中的嫉妒
性愛中的幻想
性愛心理學
性愛現象
女性是永恆的象徵
女性的智慧
女性的魅力
我眼中的好女人
我看女性美
女性心理
男人與色情
兩性比較
兩性之間
結婚是神聖的命名
婚姻是難事
婚姻中沒有天堂
婚姻的質量
婚姻中的愛情
愛的距離
寬鬆的婚姻
夫妻間的隱私
珍惜便是緣
伴侶之情

養育小生命
搖籃是家的核心
親子之愛
孩子的世界
怎樣做父母
憂傷的情慾
靜中的圖像
合歡
等待
傳說

晨月
暫別
林間
心緒
春天
即興
一切終將消逝
願望
印象
安娜
生命之島
塔與河
明陵
落葉
秋園
冬日
民歌
黃昏的桃園
雜憶
海邊

周國平的作品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2至1968年就學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在廣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學、美學理論,發表譯著、專論多部;曾寫若干哲理散文。其作品充滿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於一體,筆調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