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製律呂正義後編》

《御製律呂正義後編》

《御製律呂正義後編》乾隆十一年奉敕撰。聖祖仁皇帝累黍而得黃鐘真度,陰陽分用,各加以一半律而成七音,共為清濁一十四音。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清代宮廷禮樂的經典。

基本信息

簡介

《御製律呂正義後編》《御製律呂正義後編》

《御製律呂正義後編》,一百二十卷,上諭奏議二卷。清允祿張照等奉敕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版框21.2cm×14.6cm。白口,上單魚尾,四周雙欄。磁青絹書衣,黃綾書籤、包角。卷前有汪由敦書乾隆十一年御製序、乾隆十年(1745年)十二月允祿等進呈表文、乾隆十一年三月奉旨開列允祿等46位編纂諸臣職名。

清高宗弘曆認為《律呂正義》上、下、續編只是涉及了樂制樂理,尚有不完備之處,於是在乾隆六年(1741年)命允祿、張照編纂後編,乾隆十年成書,次年由武英殿刻印。

此書為中國宮廷音樂集大成者。上部為朝廷舉行活動時演奏的樂章,既有文字敘述,又詳其用樂節次,同時備有歌詞樂譜舞譜。下部分為5部分:樂器考,各種樂器皆附圖,圖各有說;樂制考,從上古明代樂制皆予考證;樂章考,從上古至明代樂章依類臚舉;度量權衡考,是為制器定律之本;樂問,以問答形式窮樂之意。卷前的上諭奏議輯錄了從乾隆六年至十一年關於編纂此書的上諭和奏議46篇。《御製律呂正義後編》的刊行標誌著乾隆朝宮廷禮樂的最終形成,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清代宮廷禮樂經典

此書另有乾隆《四庫全書》本,2001年海南出版社《故宮珍本叢刊》本等。

配圖

《御製律呂正義後編》《御製律呂正義後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