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語彙》

《建築語彙》

《建築語彙》,是由(美)愛德華·T·懷特 著,林敏哲、林明毅 譯的建築類、工業技術類圖書,2001年8月1日由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發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商品編碼:10037033 作者:[美]愛德華·T·懷特著林敏哲,林明毅譯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版次:1 裝幀:平裝紙張:膠版紙 印刷時間:2001-08-01印次:3頁數:193正文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內容簡介

《建築語彙》這是一本介紹建築構想的書,也是建築設計者的參考書。構想是以示意圖加簡要文字的方式來表達的,這種表達方式是建築設計獨特的表達方式,對建築設計師至關重要且必須加以掌握。本書將建築設計的眾多問題分為五大類,又將五大類細分為106項小專題,分門別類地整理了各種構想示意圖。本書收集了上千個構想示意圖,讀者可對其加以模仿、發展、組合、改良成自己的構想,並能激發新的構想,同時還可增強繪製示意圖的能力。

媒體評論

建築語彙的導讀
這是一本介紹建築構想的書,也是建築設計者的參考書。
從內容來看,這本書包括文字說明及圖示兩大部分。
一、文字說明部分,分為兩章,包括序言及理論。
二、圖示部分,分為五章,介紹一些構想內容。其中,圖示部分為本書的重點。問題、構想(或概念)及設計答案間的關係如下:
問題——產生一設計時整體配合

《建築語彙》《建築語彙》

基本構想的細部處理
本書教導我們,構想是以示意圖加簡要文字的方式來表達的。這種表達方式是建築設計獨特的表達方式,設計者應該重視且必須加以掌握。
作者在本書內,將建築設計的眾多問題分為五大類。包括:一、功能分群和分區計畫;二、建築空間;三、交通流線和建築造型;四、對環境的配合;五、建築物構造體組成單元。
再將此五大問題細分為106項小問題。
項目小項
功能分區細分16項
建築空間細分17項
交通流線和建築造型細分16項

目錄

建築語彙的導讀
導論
第一章前言
需求
目標
組織
潛在的問題
第二章理論
定義
與設計過程的關係
Concept的尺度
ConceptFormation的脈絡關係
設計構想的形成
Concept的階層
Concept的加強
創意
存在於ConceptFormation的問題
第三章功能分區
3.1相關功能的分析
3.2相似功能的分析
3.3部門、目標與組織的關聯性
3.4時序
3.5所需的環境
3.6所產生的各種影響
3.7建築物的附屬空間
3.8與主要活動的關聯性
3.9使用者的特性
3.10各類型建築物的使用容量
3.11容納人或機械設備的空間
3.12緊急程度或重要情勢的比較
3.13各類活動的速度考慮
3.14活動發生的頻率
3.15活動的持續時間
3.16預期的擴充或變遷
第四章建築空間
4.1辦定空間
4.2空間性質
4.3空間尺度的類型
4.4尺度的序列
4.5尺度的彈性
4.6表達功能
4.7意義不明的空間
4.8空間之間的關係
4.9室內—室外空間
4.10空間的分隔
4.11開門位置、疏散與活動範圍
4.12交通空間
4.13空間的多用途
4.14剩餘空間處理
4.15自然採光
4.16人工照明
4.17照明的功能
第五章交通流線與建築造型
5.1線狀交通
5.2點狀交通
5.3複合的交通
5.4基本形體
5.5根據造型特性的組合
5.6特定的造型之間的關係
5.7空間—交通的關係
5.8空間—交通的剖面關係
5.9平面上安排特殊形狀空間的方式
5.10交通流線上入口位置的概念
5.11在平面特殊位置上安排垂直交通
5.12運動系統
5.13建築物內的輸送系統
5.14視覺上的強調
5.15建築物在平面上的意向
5.16建築物在立面上的意向
第六章有關基地的考慮因素
6.1基地界限
6.2地形
6.3地面排水
6.4地質狀況
6.5岩石與礫石
6.6樹木
6.7水域
6.8原有建築物的處理
6.9原有建築物的擴建
6.10地役權
6.11噪音
6.12基地的視界
6.13基地外的車行交通流線
6.14基地內現有道路的處理
6.15基地內現有步道系統的處理
6.16設備管道
6.17建築物—停車空間—附屬空間的關係
6.18車道—步道交通系統
6.19停車系統
6.20停車
6.21接近建築物的處理手法
6.22到達基地(或建築物)的方式
6.23建築物入口前的處理
6.24全區規劃
6.25全區系統
6.26地景(地面處理)
6.27座位形式與景園處理
6.28植物與景園處理
6.29水景與景園處理
6.30對附近環境的助益
6.31陽光
6.32溫度與濕度
6.33降雨
6.34風與氣流
第七章建築物結構體
7.1基腳與基礎
7.2柱子
7.3牆壁
7.4柱與牆的其他功能
7.5梁
7.6梁的其他功能
7.7屋頂形式
7.8牆的概念
7.9地板與天花板的概念
7.10陽台
7.11水溝與滴水頭
7.12壁爐
7.13台階
7.14樓梯
7.15樓梯位置與建築物的關係
7.16樓梯的其他功能
7.17管道間
7.18天窗
7.19天窗的功能
7.20門
7.21窗戶形式
7.22平面及剖面上的天窗形式
7.23窗戶的其他功能

精彩文章

在本書當中有幾個因誤解而引發的潛在問題,我們將在以下指出:
1.本書並不建議任何設計的程式或方法,這通常是指設計的過程而言。初學者特別傾向於相信所謂程式導向及尋求既定規則,認為只要跟進,就可以保證設計成功。雖然有些書籍從資料的編排上展現出設計的方法以及程式,但本書對於concept語彙的排列方式卻不是設計方案中諸要點的處理程式,而此種程式,應該是建立在設計者經過嚴密的問題分析,以及設計重點的確立之後才著手加以安排而得來的。
2.本書將重點主要放在具體設計的要素上。書中關於concept的表現,與設計之間的關係,以及設計者的目標,都必須由設計者自行決定。例如,在書中對於空間處理的方式,十分具有選擇性,而且沒有任何理由和意向指出為何會有如此的處理方法。設計者必須從眾多concept語彙的部分中挑出自己處理空間的方法,並且有他自己的理由,這將是一個不變的規則。con-cept是以中立的方式來呈現的,而關於concept的評估、強調、理論基礎以及選擇等四個方面,則是設計者的責任。
3.設計者在使用concept語彙時必須有其範圍及限制,避免在建築設計上充塞許多毫無相關概念及不協調的產物。設計者嘗試著把太多的concept合併在一起,而合併之後的concept又和設計需求及主題沒有太大的關聯,這會導致不必要的複雜和混亂,而且真正重要的concept也會產生不必要的妥協現象。在一個統一的作品當中,concept的選擇性必須是切題、正確,而且有相互關聯的。
4.設計師也許認為,擁有concept語彙多少可以減輕他在發展和改良設計過程中所需的努力。然而,情形正好相反。設計者在處理建築造型時,反而需要更用心去協調種種設計策略的關係、衝突點以及化解彼此之間競爭的問題。為了讓建築造型更加充實,設計行為與過程將更為複雜。對於選擇任何書中的concept而言,設計者應該先改良及處理concept的部分內容,使其符合設計上的需求。
5.本書並非要扼殺設計者的創造力,或是試圖比設計需求本身更能影響設計結果。但若是設計者將此書作為產生設計概念的惟一來源,便有產生這種危險的可能,這對於設計者未來的發展而言將有不利的一面。有更多的概念可以含在本書內容的範疇之中,我們每一個設計者都
必須儘可能地從各式各樣不同的來源中收集他的concept語彙,如:在旅行中做摘要及速寫;
雜誌中剪貼以及從建築中摘錄;從課堂上發的講義和我們在閱讀中所做的筆記等等,這些都是設計者建立自己concept語彙的方式。當然這些都不能減少對於設計需求所必須做的詳細分析,這些分析使我們在選擇有用的concept方面產生了準繩。因為本書在語彙部分都是具體的concepts,這也許會導致設計者在完成設計分析之前,因為過早地選擇或運用concept而落人了陷阱。有時候,作為一個初學者,我們傾向於相信“蓋房子”是建築的要務,而似乎愈早得到具體的設計解答便愈好。但是假使我們可以以“蓋出成功的房子”作為設計的第一目標,那么,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寫出好的設計計畫書(pro-gram)、分析設計以及忠實完整地回應設計需求是多么的重要了。我們對設計情況的了解往往可以引導出塑造設計造型所必須的concept語
匯。而在選擇concept之前對設計需求了解得愈多,就愈能做出更有意義、更有效率及智慧的
選擇。
要嚴守這種心智上的紀律是十分困難的,特別是當設計需求過分的複雜或簡單,或是因為某些原因而變得索然無味的時候。在這些狀況中,我們的心智往往將思考重點放在柱子和地面接頭處理或其他細碎的問題上,而忽略了當前的問題。雖然這是逃避枯燥的一個有效方法,但必須提醒自己除非經過了設計條件分析結果的試驗,否則就不能一直沉溺於這些空想。縱然許多造型的決定是由先前的決定延續而來,但先前的造型決定仍需由設計分析的結果得來。因此,這種分析結果就和以後的造型決定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與建築相關的書籍(1)

盤點與建築相關的書籍,便於我們對建築知識的梳理、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