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

廬山奇秀蒼潤的山體,飛流湍瀉的瀑布,撲朔迷離的雲霧,又激揚起古今無數畫家的審美愉悅。許多青史留名的大畫家,紛紛為廬山作畫題詩。

● 蒼潤高逸,秀出東南——廬山

廬山奇秀蒼潤的山體,飛流湍瀉的瀑布,撲朔迷離的雲霧,又激揚起古今無數畫家的審美愉悅。許多青史留名的大畫家,紛紛為廬山作畫題詩。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晚唐五代畫家荊浩,“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唐寅等,都為後人留下了有關廬山的傳世名作。

荊浩·《匡廬圖》

顧愷之是魏晉南北朝唯一有畫跡傳世的畫家,又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著有畫論的理論家,因而被推至“蒼生以來,未之有也”的極高地位。夾江湖而飛峙,蘊靈性而奇崛的廬山,吸引著酷愛出遊的顧愷之,廬山的奇峰秀水醞釀出畫家的一幅《廬山圖》,使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幅山水畫。

荊浩以一幅《匡廬圖》,代表了五代山水畫的創作成就。其筆下的廬山山峰,既挺聳又深遠,既飄逸又俊秀,氣勢浩然,“大山堂堂”的偉岸氣概,撼人心魄。在《匡廬圖》高度空間感的畫面中,峰巒疊嶂,懸瀑縈紆,煙嵐縹緲;山腰密林深處,隱士幽居依稀可見;山路旁,迭瀑溪流婉轉而下,注入清潭;山腳水畔,勁松參差,山居溢靜……。整幅圖布景豐富,引人入勝。《匡廬圖》中上款題詩, 亦是丹青大師的心跡。

翠微深處墨軒楹,絕磴懸崖瀑分明,

借我扁舟盪空碧,一壺春酒看雲生。

“繪事為當代第一”的沈周與“風流才子”唐寅,同為吳門畫派四家之一。沈周是一位優裕的文人畫家,而唐寅卻是一位落魄的士人畫家,二人同以廬山作題,卻意味迥然。看沈周筆下的《廬山高圖》,層巒疊嶂,氣勢奇偉,飛瀑之下一位老叟佇立靜觀,寄託了畫家高雅閒適的生活理想。畫中題詩氣勢恢宏,豪邁雄健:“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盤踞,岌科二千三百丈之,謂即敷淺原。培何敢爭其雄?西來天暫濯其足,雲霞旦夕吞吐乎春胸。回崖沓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瀑流淙淙瀉不極,雷埏殷地聞者耳欲聾。”

唐寅的《廬山圖》

在沈周的心目中,廬山就是這樣的奇崛、巍峨、高潔!再看唐寅的《廬山圖》,三峽橋(又稱觀音橋)一帶峰岩嵯峨,古木慘澹,瀑泉湍瀉,畫風清剛俊逸,而意境卻蒼冷蕭索。詩言志,畫寓懷,畫中的題詩令人品味:

匡廬山前三峽橋,懸流濺撲魚龍跳。

羸驂強策不肯度,古木慘澹風蕭蕭。

廬山的奇景召喚著千百年來的大畫家、大文豪,他們用飽含靈性的水墨,用膾炙人口的文章、詩句為我們呈現了一座令人夢牽魂繞的廬山。

如琴湖畔的花徑公園,繁花似錦,亭台碑碣,曲徑通幽,這裡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地方。沿路來到晉代名僧慧遠採擷花卉、草藥的錦繡谷,看谷中千岩競秀,萬壑回縈;斷崖天成,石林挺秀。再往前行,“龍首崖”拔地千尺,下臨絕壑,孤懸空中宛如蒼龍昂首,飛舞天外。每當大霧襲來,深澗峽谷中,雲霧升騰,龍首崖如遨遊在茫茫雲海之中;人站在岩上,有如騰雲駕霧,雲遊太空。荊浩《匡廬圖》中“一壺春酒看雲生”的悠哉妙哉,卻只有親臨廬山的遊人,才能體味到其中的雄奇美妙和舒暢忘懷的心境!錦繡如畫的山谷南端,是傳說中洞賓仙人修道成仙的仙人洞。雲霧繚繞之時,洞內洞外便驟添幾分仙氣。毛澤東的那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說的就是廬山此地。

觀妙亭中稍做歇息,來到黃龍、烏龍兩潭。黃龍潭所在的峽谷間古木成蔭,一道溪澗穿繞石壘縫隙奔涌而下,化作一層輕柔的銀紗,卻咆哮地墜入深潭。碧綠的潭水深不可測,恍惚真藏巨龍。龍潭之上綠蔭如蓋,清涼宜人。坐在靜謐幽深的潭邊,聽古道落葉、宿鳥鳴澗,自然升起遠離塵世、超凡脫俗之感。烏龍潭水則清澈見底,潭水分五股從巨石隙縫中飛揚而下,短而有力,像是一把銀鍛的豎琴,日夜撥動著琴弦。

黃龍寺拾級而上,經過綠浪連天的三寶樹,不覺已進入蘆林大橋的佳境中。站在30米高的橋上,看橋壩之下湖水如鏡,似發光的碧玉鑲嵌在林蔭秀谷之中。團團白霧簇簇涌涌地飄將過來,滿山的松樹吐著雲霧,蘆林湖宛若天上的神湖。此情此景讓人頓覺豁然開朗!不曉得這翻滾的雲霧,曾牽動了多少世人的胸懷,讓他們忘卻塵世的喧囂和苦惱。古代大師的畫中也總少不了這廬山雲霧,其中體味,大概與駐足於此的遊人無有不同吧!

“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被譽為“廬山第一景觀”的三疊泉隱藏在深峽險壑之中,隱居在這裡的李白,講學在它下游白鹿洞朱熹都沒能找到它,直到南宋時期才被人發現。高聳的峭壁之上,三疊泉分三疊飛瀉而下,“一疊如飄雪拖練,二疊如碎玉摧冰,三疊如玉龍走潭”。站在第三疊抬頭仰望,飛瀑如一條急速飛游的銀龍,衝破青天,凌空而下,響雷般的轟鳴聲,令五老峰也退避三舍!至此,人方才體會到沈周《廬山高圖》中“澗道千丈開鴻,瀑流淙淙瀉不極,雷埏殷地聞者耳欲聾”的雄壯了。

廬山的美是一種獨特、叫人品味不盡的美。它融入在這些傳世名畫中,融入在1500餘位文壇巨匠的詩詞歌賦中,融入在白鹿洞書院中,融入在中國第一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中,融入在國民政府的“夏都”中,融入在政治風雲人物的故居中……廬山的每一滴水、每一棵樹、每一幢房,都如一首詩、一幅畫、一本書。

·古畫風景相關條目·

·《姑蘇繁華圖》 ·《清明上河圖》
·《邗江勝覽圖》 ·《廬山》
·《黃山》
·《驪山避暑圖》 ·《登岱圖》
·《長白山圖卷》 ·《鵲華秋色圖》
·《武當霽雪圖》 ·《天山積雪圖》
·長江與《長江萬里圖》 ·《漁莊秋霽圖》
·《惠山茶會圖》 ·《富春山居圖》
·《錢塘觀潮圖》

總條目:中國藝術地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