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

英國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對於一般的中國讀者來說有些陌生,但提到她的兩部作品則是家喻戶曉:《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她筆下的偵探——一個是身材矮小,卻十分可愛的老太太馬普爾;一個是身材矮胖,留著黑色鬍子的比利時人赫爾克里·波洛,他們甚至與福爾摩斯齊名。

基本信息

簡介

1

帷幕

【Curtain: Poirot's Last Case】

又譯作:幕,別墅陰雲,幕後兇手

波洛的最後一案。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在1944年完稿的作品,是留給女兒羅莎琳德的禮物,書中黑斯廷斯之女朱迪斯即以羅莎琳德為原型。1976年8月6日,《紐約時報》刊登了波洛的訃告

題詞

To Rosalind

獻給羅莎琳德

首版時間

美國報刊:Ladies Home Journal, 1975年7~8月連載

英國:Collins, 1975.09

美國:Dodd Mead, 1975

版本收藏

《幕》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0.7 陳亦君 曾胡 譯

《別墅陰雲》 花城出版社 1981.11 陳淵 支叔良 譯

《帷幕》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8.10 陳亦君 曾胡 譯

《幕後兇手》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03 丁葉然 譯

作者簡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譽為舉世公認的偵探推理小說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銷售量逾10億冊,而且還被譯成百餘種文字,銷售量亦逾10億冊。她一生創作了80部偵探小說和短篇故事集,19部劇本,以及6部以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的筆名出版的小說。著作數量之豐僅次於莎士比亞。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部小說《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戰時她擔任志願救護隊員。在這部小說中她塑造了一個可愛的小個子比利時偵探赫爾克里·波洛,成為繼福爾摩斯之後偵探小說中最受讀者歡迎的偵探形象。

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寫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羅傑疑案》(又譯作《羅傑·艾克羅伊德謀殺案》)。1952年,她最著名的劇本《捕鼠器》被搬上舞台,此後連續上演,時間之長久,創下了世界戲劇史上空前的紀錄。

197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獲得英國女王冊封的女爵士封號。1975年,英格麗·褒曼憑藉根據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改編的影片獲得了第三座奧斯卡獎盃。阿加莎·克里斯蒂數以億計的仰慕者中不乏顯赫的人物,其中包括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法國總統戴高樂。1976年,她以85歲高齡永別了熱愛她的人們。

創作習慣

克里斯蒂喜歡躺在浴缸里,邊吃蘋果邊構思小說。她一生中寫了70部偵探小說,包括《陽光下的罪惡》、《死亡約會》和《破鏡謀殺案》等。她的作品被譯成100多種文字,在157個國家出版,總印量僅次於《聖經》,並與《聖經》、《莎士比亞戲劇集》同列世界暢銷書前三名。

風格

克里斯蒂在創作中通常把兇殺案的現場設計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比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就在一列火車上,《尼羅河上的慘案》在一條遊輪上,《破鏡謀殺案》在一次酒會上,人物與地點都不變,這就為推理創造了特定的範圍。讀者百般努力,卻次次步入歧途,最終由波洛撥開迷霧,這種推理論據確鑿,令人嘆服。

克里斯蒂的這種設計成為偵探小說的一種模式,各國先後出現了許多“克里斯蒂式”偵探小說家,並把克里斯蒂創作的犯罪模式,作為一個樣板而加以推廣。由於克里斯蒂的小說具有通俗性與大眾化的特點,同時推動了偵探小說走向影視化,《無人生還》、《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等多部影片多次被拍成電影。

內容簡介

黑斯廷斯上尉應波洛之邀,在事隔多年後回到了現已是鄉間旅館的斯泰爾斯莊園——這對老朋友初次相遇並共同經歷第一樁謀殺案件的地方。然而,令滿心憧憬著與波洛及女兒朱迪思相聚的上尉始料未及的是,比上次更加兇險的謀殺正等待著他的到來

故事概述

《幕》 河北人民出版社《帷幕》是波洛偵探生涯中的“最後一案”。它完成於20世紀40年代中期,然而直到1975年才與讀者見面。

黑斯廷斯上尉應波洛之邀,在事隔多年後回到了現已是鄉間旅館的斯泰爾斯莊園——這對老朋友初次相遇並共同經歷第一樁謀殺案件的地方。然而,另滿心憧憬著與波洛及女兒朱迪斯相聚的上尉始料未及的是,比上次更加兇險的謀殺正等待著他的到來。

原來,波洛追尋一個手法高超的謀殺犯來到此地,希望阻止罪行的發生。身體每況愈下的他要求黑斯的協助。但波洛拒絕透露兇手,只斷定兇手就是旅館中的某一個人。

旅館主人夫婦,女兒的僱主——富蘭克林夫婦,護士克萊雯小姐,卡林頓爵士,科爾小姐,史蒂芬·諾頓,生性不羈的阿勒頓少校,甚至波洛的新男僕科蒂斯……究竟誰才是兇手?

黑斯逐漸發現,這些人之間,以及他們與前幾次謀殺案件的當事人之間,都存在著某種聯繫;而兇手的犯罪手法有一個共同點:在每次事件中似乎都有一個明顯的嫌疑人等待著走上被告席,然而,真正的罪犯卻隱藏在他們背後,逃過了法律的制裁。

正當一切看似平靜的時候,兇手已經開始行動了,有人相繼被害,波洛卻未能阻止慘案的發生。這位畢生都在與罪惡周鏇的傑出偵探會以失敗鳴鈴謝幕嗎?

黑斯廷斯苦苦思索著波洛留給他的線索,陷入重重迷霧之際,收到了一份手稿。原來,真相竟然是

本書章節

第一章~第十九章 (Chapter 1~19)

尾聲 (Postscript)

出場人物

赫爾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別墅陰雲》 花城出版社
喬治George
阿瑟·黑斯廷斯上尉Captain Arthur Hastings
朱迪斯·黑斯廷斯Judith Hastings
諾頓Stephan Norton
賴特雷爾上校Colonel George Luttrell
阿拉軍少校Major Allerton
波德·卡林頓Sir William Boyd Carrington
柯露小姐Elizabeth Cole
顧蕾絲護士Nurse Craven
卡狄斯Curtiss
巴巴拉·弗蘭克林Barbara Franklin
富蘭克林博士Dr.John Franklin
賴特雷爾太太Daisy Luttrell

作品相關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克里斯蒂正處於創作高峰期。她擔心自己遇到不測,寫好《帷幕》《神秘的別墅》兩部小說,存到銀行的保險箱里。1975年,《帷幕》出版發行,在這部小說中克里斯蒂結束了偵探波洛的一生。美國《紐約時報》破天荒在頭版刊登了波洛的訃告,這是該報第一次刊登虛構人物的逝世訊息。而克里斯蒂對馬普爾小姐則寵愛有加,因為這個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參照她祖母寫成的。所以在《神秘的別墅》中,她讓馬普爾小姐結束了最後一案,便回到故鄉安享晚年去了。

影響

1976年1月12日,克里斯蒂在牛津郡沃靈福德附近的冬溪屋安詳去世,享年86歲。她將英國古典偵探小說推向黃金時代,是公認的“偵探小說女王”。日本的一些優秀推理作家江戶川亂步松本清張森村城一赤川次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過克里斯蒂小說風格的薰陶。法國總統戴高樂自稱是“克里斯蒂迷”;英國女王瑪麗也把讀克里斯蒂的小說作為一種最好的享受;而克里斯蒂的外孫這樣評價祖母的作品:就像中國唐朝詩歌一樣,後人很難超越。

書摘

第一章任何人在重新體驗到跟往日相同的經驗,或重溫跟昔日同樣的心情時,可不會不覺為之愕然的嗎?
“從前也有過這樣的事……”
這句話總是常常劇烈地震撼心靈。為什麼呢?
我眺望火車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風光,自言自語地問向自己。
從前,我曾經有過一次一模一樣的旅遊,但那是幾年前的事呢?對我來說,人生的顛峰時代已經結束了……我正在膚淺的這樣想著!想當年,我在那次大戰中,只是負傷的的份兒。提起戰爭,在我的心裡,過去與未來,只有那場戰爭而已——雖說那次戰爭已隨著第二次的更悲慘的戰爭之爆發,漸漸地從人人的記憶里消失了。
一九一六年那時候,年輕的我,亞瑟·海斯亭滿懷著自己已老大成熟的微妙心情。因為我從沒想到我的人生竟是從現在才開始的。
當時我無從知道,為什麼竟會在一次旅遊的尾聲,邂逅了對我的人生有很大影響的一個人物。其實,那時候我正想去老朋友約翰·卡雍狄修的家裡逗留些時日,因為前些時候,梅開二度的約翰的母親,擁有名叫史泰爾茲莊的別墅。我本來的意思只是打算和昔日朋友促膝談心而已,但是作夢也沒想到不久竟被捲入那樁離奇謀殺案的黑暗的漩渦里。可喜的是我在史泰爾茲莊,和那位在比利時初次見面,為幾則又分手的矮個子男人,赫丘里·白羅久別

叢書信息

阿加莎·克里斯蒂偵探推理系列 (共54冊), 這套叢書還有《殺人不難》,《奉命謀殺》,《大象的證詞》,《清潔女工之死》,《地獄之旅》 等。

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說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