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賦微》

《屈賦微》,《楚辭》研究著作。2卷,近代馬其昶(1855~1930)撰。馬其昶,字通伯,晚號抱潤翁,安徽桐城人。

《屈賦微》

正文

卷首作者自序著重分析了個人和國家民族的關係,認為“宗國者,人之祖氣也”;屈原不忍離開楚國,終於一死以明志,乃是“返其氣於太虛”;太虛不毀,則浩氣長存,因此屈原雖死而精神是永存的,強調了歷代對屈原忠君愛國思想的讚嘆。
《屈賦微》廣引博採清人注屈專著及文集筆記中語,尤以引桐城前輩方苞姚鼐吳汝綸之說為多。凡清人說解之精覈者,大抵薈萃。也有自立新說,如釋《離騷》開頭兩句,說“同姓之臣,義無可去,死國之志,已定於此”。又如《惜誦》解題云:“《說文》:‘惜,痛也’,惜誦猶痛陳也。《詩》云:‘家父作誦,以究王訩’”,對“惜誦”的含意作了新的解釋。
現存刻本有光緒三十二年合肥李氏《集虛草堂叢書》本,及民國初年北京鉛印單行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