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診斷學》

《實驗診斷學》

實驗診斷主要是運用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等的實驗技術和方法,通過感官、試劑反應、儀器分析和動物實驗等手段,對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組織細胞等標本進行檢驗,以獲得反映機體功能狀態、病理變化或病因等的客觀資料。

基本信息

簡介1

《實驗診斷學》《實驗診斷學》

“實驗診斷學”是醫學類本科教育階段的主幹課程、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渡的重要橋樑課程、啟蒙臨床思維方法的核心課程。本教材以第一篇經典實驗診斷學為主體,包括臨床血液學、臨床生物化學、臨床酶學、臨床內分泌學、臨床免疫學、臨床病原學、排泄物/體液/分泌物及臨床遺傳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檢驗和臨床實驗室檢驗質量保證和評價,還增加了常見疾病的實驗室檢查策略和典型病例實驗診斷分析兩篇。本教材以五年制本科醫學生為主要適用對象,也可供醫學專業研究生和臨床醫生參考使用。

圖書資料

  •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14014
  • 出版時間:2011-02-01
  • 版次:1
  • 頁數:316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所屬分類:圖書>醫學>臨床醫學
  • 商品編號:10554300

    目錄

    緒論
    第一篇 臨床實驗診斷學
    第一章 臨床血液學實驗診斷
    第一節 血液一般檢查
    第二節 溶血性貧血的檢查
    第三節 骨髓細胞學檢查
    第四節 血栓與止血檢查
    第五節 血型鑑定與交叉配血試驗
    第六節 骨髓幹細胞檢查
    第二章 臨床生物化學實驗診斷
    第一節 胺基酸代謝檢查
    第二節 蛋白質代謝檢查
    第三節 脂質代謝檢查
    第四節 糖代謝檢查
    第五節 膽紅素代謝檢查

    ………………

    精彩書摘

    二、臨床感染的流行病學特點感染性疾病包括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蟲所致的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近年來臨床感染日趨複雜化,引起感染的病原體及其感染譜型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流行病學
    目前,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學具有下述特點。新傳染病陸續被發現(近年來就發現了SARS、H,大腸埃希菌出血性腸炎、瘋牛病、伊波拉病等三十餘種),業已絕跡的老傳染病死灰復燃(梅毒、結核病、霍亂等)。多重耐藥細菌的出現,導致抗感染治療的困難(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萬古黴素的腸球菌、耐萬古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產超廣譜8一內醯胺酶的革蘭陰性桿菌)。器官移植、抗腫瘤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等醫療手段均會削弱機體的免疫防禦功能,造成條件性致病菌感染機會的增加。由於人們對新傳染病的認識和準備不足,加之人群對其缺乏免疫力,使感染性疾病傳播快、範圍廣、傳播途徑多,可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廣泛的社會影響。(二)臨床類型對人類致病的病原生物約在五百種以上,可引起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螺鏇體、細菌、真菌的感染和寄生蟲病等。迄今為止細菌感染仍然是發病率較高的感染性疾病,病原種類以腸桿菌、非發酵菌等革蘭陰性桿菌和葡萄球菌為主。病毒感染是人群發病率最高的感染類型。近年來,隨著免疫抑制患者的增多,真菌感染的發病率呈顯著增高趨勢。三、臨床感染的常用檢測手段由實驗技術直接或問接獲得病原體及病原體結構成分,是確診感染性疾病的一個重要依據。臨床實驗室診斷細菌感染性疾病以分離培養技術為主,診斷病毒性疾病以免疫學方法為主。各種病原體感染後,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相應的抗體或釋放某些抗原成分,可利用免疫學技術手段進行檢測,幫助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或早期診斷。臨床常見病原體實驗診斷方法有以下幾種。

  • 簡介2

    《實驗診斷學》《實驗診斷學》

    為適應我國醫科類高職高專教育的發展,培養面向2l世紀的高職高專實用型人才,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與有關院校組建了高職高專教材編委會,編寫並出版醫學類高職高專全套教材。根據教育部“要突出實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切實做好高職高專教材建設”的精神,經高職高專教材編委會研究決定,將實驗診斷從《診斷學》中分離出來,列為一門獨立教材。本教材是針對醫學類高職高專的教學需要,組織全國部分醫學院校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和檢驗醫師,在認真學習有關檔案的基礎上,潛心研究編寫大綱,集體編寫而成。
    在編寫內容上,結合實驗診斷髮展迅速、套用廣泛等特點,在《診斷學》的基礎上進行了充實和提高。既有臨床常用的繼承性內容,又有現代先進的知識信息,不僅體現“三基”、“五性”,而且突出實用性和先進性。本教材的編寫突出“全面、系統、先進和實用”的特點,將實驗診斷,尤其是實驗診斷的新技術和新方法與臨床密切結合,客觀地評價實驗診斷的檢測項目和臨床意義。本教材適用於大學專科水平高職高專教育的社區醫學、臨床醫學、高級護理、婦幼衛生等專業的師生使用,也可作為臨床醫師的參考用書。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特別感謝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王鴻利教授的熱情支持。王教授在繁忙的工作中應邀擔任本書的主審並作序,為本書的編寫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帶有方向性的建議。對王教授嚴肅認真的學風和熱心醫學教育事業的精神表示衷心的感謝,對編委所在院校的領導,尤其是河北醫科大學滄州分校領導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主要參考王鴻利主編的《實驗診斷學》、陳文彬主編的《診斷學》、侯振江等主編的《現代實驗診斷與臨床》、張秀明等主編的《現代臨床生化檢驗學》等大量參考書。本書雖經編委們精心策劃、認真編寫,但錯誤和不足在所難免,懇請師生指正,以便再版時修正。

    目錄

    緒論
    一、實驗診斷學的臨床套用價值
    二、實驗診斷學的發展史
    三、學習實驗診斷學的目的和要求
    四、質量控制
    第一章 血液檢查
    第一節 血液一般檢查
    一、紅細胞檢測
    二、白細胞檢測
    三、血小板檢測
    第二節 血細胞分析儀及其臨床套用
    一、血細胞分析儀的原理
    二、血細胞分析儀各參數及其臨床意義
     第三節 臨床輸血檢查
    一、ABO血型系統檢測

    ………………

    圖書資料

    作者:侯振江主編

    出 版 社: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2-1

    頁數:294

    字數:480000

    印刷時間:2005-2-1

    I S B N:9787533731366

    包裝:平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