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學院》

《孫子學院》

本書以孫子的兵法謀略為底料,從《孫子兵法》中吸收智慧,試圖將孫子兵法謀略與現代商戰有機結合在一起,為讀者編寫了一本商戰謀略全書。

基本信息

圖書詳情

ISBN:978-7-80175-516-2
孫子學院孫子學院

作者:秦榆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B
印張:20.000印張
開本:1/16
印刷用紙規格:710*1000
頁數:320頁
印刷色:雙色
定價:¥35.00元

內容簡介

孫子是世界軍事史上最負盛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但在中國,而且對中國之外的許多國家都有很大影響。而《孫子兵法》一書自問世以來,就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乃至整箇中國傳統社會的進步產生了極其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封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歷代軍事家、政治家甚至是醫學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其自身的實踐。《孫子學院》正是以孫子的兵法謀略為底料,從《孫子兵法》中汲取智慧,試圖將孫子的兵法謀略與現代商戰有機結合在一起,為廣大讀者朋友編寫一本商戰謀略全書。

前言

《孫子兵法》一書作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家和軍事著作,其軍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芒萬丈,具有世界範圍的影響力。不僅如此,作為軍事著作《孫子兵法》,不僅對當今世界軍事學起著彌足珍貴的啟迪意義,其所蘊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尤其是現代商業競爭中,它的作用已被愈來愈多的商界人士所重視。
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日本商界,《孫子兵法》幾乎人手一冊,更有甚者,號稱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竟把《孫子兵法》列為松下公司全部管理人員的必讀書。日本商人為何如此痴迷於中國古代的一本兵書呢?況且打仗與做生意根本是兩碼事嘛!這些問題在當時很讓國人費解,但縱觀戰後日本經濟的騰飛,以及日本商人高超的商戰韜略,人們起碼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孫子兵法》的戰爭藝術與現代商戰韜略有很多內在的聯繫。基於當今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市場競爭空前殘酷,比之於戰爭也毫不過分的現實,如何打贏現代商戰,制定自己的商戰謀略,成了每一位企業決策者的必修之課。《孫子兵法》所提倡的上兵伐謀、兵貴神速、出奇制勝、先為不可勝、避實就虛、知己知彼、重用人才等等對現代商戰極富啟示意義。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解讀孫子的兵法謀略是有著巨大價值和空間的。本書正是以孫子的兵法謀略為底料,從《孫子兵法》中汲取智慧,試圖將孫子的兵法謀略與現代商戰有機結合在一起,為廣大讀者朋友編寫一本商戰謀略全書。
一部論語可治天下,一部《孫子兵法》亦足以稱霸商場。前人的智慧,後人的財富,古為今用。值得提醒讀者的是:《孫子兵法》最講究的就是靈活二字,所以在運用時萬不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不知變通,此乃讀書之大忌也!
當然,作為一本研究孫子及其兵法謀略的書,本書不僅限於商戰,而且將孫子兵法謀略在處世中的重要意義也一併奉獻給了讀者。另外,為了證明其可操作性和典型性,又用孫子的兵法謀略在歷代政治得失上的影響來加強其指導作用。相信讀者在讀完本書之後一定能領略到孫子商戰藝術和處世智慧的精髓。

目錄

第一章東方謀略——孫子和他的《孫子兵法》
孫子其人
《孫子兵法》的思想與智慧
享譽世界的東方聖典
百家皆尊的制勝秘訣
第二章做人不妨活一點——孫子與現代人的處世之道
暫時讓步以圖更好的選擇
動人心者先以情
臨危不亂,隨機應變
察微知著,細節決定成敗
敢於挑戰權威
交往貴在相互理解
敢於以奇招表現自我
利而誘之,懲治奸詐之徒
防人之心不可無
靈活應對各種人
第三章創業憑什麼——孫子教你走出創業之路
借米下鍋,沒有資本要會套
人脈即財脈,早為創業儲備社會關係
步步為營,選準創業的領域
聚沙成塔,把企業由小做大的藝術
順勢而為,緊抓機會創大業
說乾就乾,勇敢邁出創業的第一步
標新立異,創業需要創新
單幹難成大事,合夥生意風險小
創業須有全局和長遠眼光
第四章商者,詭道也——孫子謀略與現代商戰的制勝之道
市場競爭不相信眼淚
以實力說話,不可盲目出擊
危言聳聽,百事反敗為勝
投石問路,艾柯卡力挽狂瀾
捏人軟肋,戴爾與對手玩柔道
攻其不備,古耕虞出奇招整洋商
反傳統反壟斷,中內功“造反”制勝
商場不相信眼淚
裝瘋賣傻,小心背後被捅
金融鱷魚巧破“毒丸”
靈活取捨,不與對手硬拼
第五章精心策劃,不打無準備的商戰——孫子談現代商戰的策劃之道
商業策劃以精準的預測為根本
戰術的運用是勝利的關鍵
“專案定位”,攻擊對手弱點
面向大眾,精心謀劃
廣告策劃,常用常新
尤伯羅斯:巧婦能為無米之炊
巧施煙幕,迂迴制勝
不要小看比你弱的對手
開風氣之先,搶占市場
第六章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與現代商業的信息戰
保密,築起反商諜的防火牆
“技術扒手”,無孔不入
情報信息是決策成敗的關鍵
重金收買,情報扭轉乾坤
將計就計,反問更具殺傷力
巧用信息,先發制人
諜中諜,讓人防不勝防
閉門造車沒好處,利用信息廣賺錢
全方位的獲取信息
第七章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與現代企業的團隊精神
企業文化要符合人情和人性
勞資關係決定生產力
發動全體職員改進工作
毫無保留地接納意見
決策總在討論之後
最大限度發揮員工的積極性
激情利劍無所不能
進退一致,方能所向披靡
獨木不成林,獨花不是春
第八章形象宣傳懂謀略——孫子與現代企業的形象塑造
贊助公益,讓形象來推銷你
迂曲公關,看利益要立足長遠
提高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率
塑造企業形象,從名稱開始
“禮品”開路,白蘭地傾倒美國
巧借名人效應,擺脫經營困境
企業宣傳也要鬥智鬥勇-
吸引顧客要賣巧又學乖
借樹開花,造勢宣傳出奇蹟
第九章善於合作,追求雙贏——孫子與現代企業的戰略合作意識
取長補短,追求雙贏
合作是壯大自己實力的手段
多兵團作戰,有錢大家賺
從合作對手的陰影中走出來
欲取先予,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在商言利,要合作更要競爭
有利共享,與競爭對手合作
靠著大樹好乘涼
第十章得人才者得天下——孫子的用人之道
用人只用聰明人
學會尊重每一位員工
為人才而收購對手
收兵馬,借腦生財
薪酬是爭奪人才的手段
提升所有員工的競爭力
用紀律來保障企業的發展
招聘人才不妨用“詐”術
激發手下的士氣
視“員工”如子
第十一章攻心為上——孫子與現代商家贏得顧客的謀略
了解顧客的心理需求
多花心思打“廣告”
巧妙地調動客戶興趣
讚美的語言最能打動客戶的心
別把顧客當作實驗品
以誠信取得顧客的信任
多收集客戶的資料
讓顧客自己說服自己
顧客就是上帝
攻心為上,說到顧客心裡去
第十二章“將”聽吾計則必勝——從孫子謀略看政治智慧
五“德”兼備,化敵為友
政者,詭道也
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
知己知彼,方能占儘先機
善戰者,敵人而不敵於人
避其鋒銳,擊其“軟”肋
雜於利害,政治家的雙重眼光

文摘

《孫子兵法》是我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兵書,自誕生一來就一直為歷代政治家、軍事家、商人、學者奉為至寶。該書對中國歷代軍事家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 《孫子兵法》共13篇,約6000餘字,但言簡意賅,回味無窮,正可謂字字千鈞,擲地有聲。它從“始計”開始,到“用間”結束,把用兵中的各個側面、各個環節都論述得細密而周全。特別是由於它使用“舍事而言理”的敘述方式,將戰爭中的計與戰、力與智、利與害、全與破、迂與直、數與勝等等的相互衝突又相互連結的辯證關係,分析得鞭辟人里,更顯示出它特有的哲理之光。如孫武最著名的論斷:“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孫武認為,戰爭有客觀的法則,這些法則可以被人認識,因此,戰爭雙方的勝負也可以預知。這些法則究竟是藉助於哪些條件而起作用呢?他提出道、天、地、將、法五條。一是決策時必須使老百姓和他的意願一致,“令民與上同意”(“道”);二是有利的天候氣象條件(“天”);三是便於作戰的地形地貌和有利的地理位置(“地”);四是有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將”);五是有良好的軍事紀律及充分的後勤供應(“法”)。假若這五方面都勝過對方,便可以興兵作戰,有取勝把握:假如其中一項或兩項不合乎要求,又沒有相應的補償辦法,便不應發兵,即使發兵也難以取勝。當然,以上這幾點並不是制勝的全部。在孫子看來,全面地了解敵我雙方情況,只是提供了戰爭中取勝的必要條件,尚不是充分條件。想要取得最終的勝利,還須對了解來的實際情況,進行“察”(考察、研究)、“算”(計算、謀劃),形成具體的戰略、戰術,然後在行動中力求創造出使自己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再設法戰勝對方,也就是“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這裡的“察”和“算”都要有上乘的思維方式輔助進行,也就是運用辯證思維。孫武還提出:“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這裡說的生,意思就是出現、發生或轉化。這種轉化就像在自然界裡“四時無常勝,五行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一樣的道理。孫武這種把考察對象看成活生生的、運動變化的、相互聯結而又彼此對立的東西的觀點,體現了科學的辯證思維。

精彩片斷

利而誘之,懲治奸詐之徒
【原文】“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
【大意】以利引誘敵人,使其行迂趨患,陷入困境。
天有陰陽,人有善惡。善人做善事,不喜歡用“詭道”;惡人行惡事,當然滿腦子是壞水。然而,倘若善人對惡人只做善事,那就會應了“人善被人欺”的箴言,那就是愚蠢的善人!善人之善,在於讓眾人得善。讓眾人得善,不僅要對善人做善事,行正道,還得要對惡人施“詭道”。所以,對惡人施“詭道”就是對善人做善事,是真正的善人。
在湖北襄陽城南門口,有一家旅店,老闆姓趙。說起這個趙老闆,遠近都知道他可是個為人奸詐、唯利是圖的人。白米飯中摻雜質,一盤肉里儘是碎骨頭之類的東西,客商與過往行人都不願進這店門。無奈南門口只有這一家旅店,所以到南門口辦事的人常常不得不在這裡投宿。
一天,有個過路客商大搖大擺地走進店來。趙老闆一看他那架勢,知道又有油水可撈,躬著腰樂哈哈地迎了上去,問道:“貴客哪裡來的啊?”那客商回答說:“我是武漢來的,後面還有五個夥計,趕著三十多頭豬,天氣太熱,想來貴店討擾,度過中午再走,不知道有沒有放這些豬的地方?”趙老闆一聽,來者果然是個大戶頭,看來今天的油水撈定了,如此良機,豈能放過。於是,他便討好那客商說:“請坐,請坐,有什麼儘管吩咐,敝店盡力而為。”客商應聲道:“老闆太客氣了。我是領頭的,先到這裡來訂個數,我們五個人共要煮三升米,炒三隻雞,再來二斤半白酒,並請熬四斗米的稀粥,備做豬食。”“行,行,現在就做。”趙老闆趕緊招呼老婆煮飯、殺雞,自己便安上三口大鍋,熬起稀粥來。
過不多久,一陣雞香味兒飄進房來,那客商見自己夥計還沒趕到,心裡不免著急起來,老是跑到店門口去張望。崔老闆一看,連忙招呼老婆把飯菜端上來,轉身對那客商說:“客家,飯菜做好了,你就先吃吧,何必一個人在這苦等呢?”客商想想也是,便說:“也可以,不妨我邊吃邊在這裡等他們。”於是,客商就坐下吃喝起來。吃著,喝著,他看見崔老闆饞涎欲滴地坐在桌邊,便大大方方地對崔老闆說:“店家,你也來喝幾杯吧,錢全由我付。”崔老闆巴不得客商說這句話哩,假意推辭了幾句,便順水推舟地一起喝了起來。
吃飽喝足了,客商那幾個夥計還沒趕到,客商沉不住氣了,跑到門口望了幾回,大路上連個影子也沒有。一定壞事了!客商哭喪著臉對崔老闆說:“店家,幫個忙吧,請你把那三鍋粥熬稀爛些,我去接接他們,今晚不走了,就住你這兒了!”說著,又從身上解下一個錢褡子,交給崔老闆說:“店家,隨身帶著也不方便,請幫我照管一下。”崔老闆接過錢褡,心裡樂壞了:你交給我這錢褡也沒說個實數,待會我盡可拿掉一些,看你能拿我怎么樣!想到這裡,便滿口答應道:“可以,可以,你快去接他們吧。”
客商謝過崔老闆,三步並作兩步奔出店門。崔老闆看著那客商走遠了,得意洋洋地拉起老婆回到裡屋,提起錢褡往桌上倒——只聽“稀里嘩啦”一陣響,崔老闆傻眼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倒出來的儘是些扁圓的鵝卵石,裡面還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道:“崔老闆,活剝皮,酒摻水,飯糊粘;今日碰上唐慣石,請你嘗嘗稀粥味。”
原來,這客商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唐慣石!唐慣石也是貧家子弟,他生性豪爽,仗義執言,平時好打抱不平。前天路過此地,聽得崔家店如此貪財圖利,唐慣石便存心治一治崔老闆。今天,就是衝著他來的。這崔老闆兩口子呢,原以為能撈到大油水,殊不知丟了雞、賠了米不算,稱米煮粥時摻了六斤糠,這一下三鍋粥也全完了。兩口子一個“我的娘呀”,一個“我的雞呀”,號啕大哭起來。眾客商見了,好一陣哄堂大笑。
而要對惡人施“詭道”,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利誘之,因為惡人往往是見利忘義之徒。
上面這個故事中的趙老闆損人、坑人、害人,對這樣的惡人不懲治,豈不是要讓更多的人被損、被坑、被害嗎?然而懲治要有道,對惡人以利誘之最見效。這叫“以毒攻毒”、“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唐慣石先是以“大戶頭”氣勢出現,給崔老闆以可圖之“利”,一出場便將崔老闆“誘”住,此為一誘。
繼而拋出“五個夥計”、“三十多頭豬”、“煮三升米,炒三隻雞”、“來二斤半白酒”、“熬四斗米稀粥”之“利”,再將崔老闆“誘”住,此為二誘。
最後拋出“今晚不走了,就住你這兒”之“利”,以及交出沒說實數的錢褡子請崔老闆幫助照管之“利”,更把崔老闆牢牢“誘”定,此為三誘。至於請饞涎欲滴的崔老闆一起喝幾杯的蠅頭小利,那也是趙老闆自己的酒水錢。
試想,有此三“利”三“誘”,還不把崔老闆“耍”得狗眼一眨一眨的?“詐”得腦袋一暈一暈的?“氣”得渾身一抖一抖的?“治”得神經一愣一愣的?
由此可見,處世之中若遇到惡徒欺壓不妨就巧用孫子兵法中的“以利誘之”,讓其吃盡苦頭。一來為自己出口惡氣,二來也能為他人打抱不平,三來讓惡徒知道厲害,有所收斂。一舉三得,又何樂而不為呢?

盤點中外哲學、宗教書籍

中外哲學、宗教書籍是思想境界的基礎,是人生思考和做人基礎,本任務盤點中外哲學、宗教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