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與沉思》

《孤獨與沉思》

《孤獨與沉思》是由法國詩人、散文家蘇利—普呂多姆創作的詩集。1901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該作品的主題是心靈深處對愛的渴求、無法驅散的疑慮和憂傷。

基本信息

《孤獨與沉思》孤獨與深思
《孤獨與沉思》是由法國詩人、散文家蘇利—普呂多姆創作的詩集。1901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正如瑞典文學院對他的評價:“心靈深處對愛的渴求、無法驅散的疑慮和憂傷,成為他作品中常見的主題,這些作品形式完美,措辭嚴謹,並富有一種精雕細琢的美感”,“優雅精緻的詩歌語言,嫻熟完美的表現藝術,……他那些玲瓏剔透的抒情詩篇充滿了感情和冥想,呈現出一種高貴和尊嚴,更難能可貴的是那種豐富的情感與細緻的思考完美地融為一體,使之獨具魅力”,“他時常在自己的詩作中充分地顯示出善於置疑和思考的心靈;他愛從道德的範疇、良知的呼喚以及高尚的、責無旁貸的義務中探索人類在冥冥中的命運。

作者簡介

《孤獨與沉思》蘇利-普呂多姆
蘇利—普呂多姆(1839~1907),原名勒內·弗朗索瓦·普呂多姆,法國詩人.生在巴黎一個工商業者家庭,父親是工程師。蘇利—普呂多姆自小聰穎好學,但由於健康原因未能入大學深造。早年當過職員、工程師、並從事過法律工作後轉入詩歌創作。堅實的科學修養使他想溝通詩與科學;而強烈的哲學興趣,使他更想從哲學思考中捕捉靈感,提煉詩的主題。他的主要著作有《考驗》、《正義》、《幸福》、《孤獨與沉思》等。

60年代前後曾參加帕爾納斯派詩歌運動,並成為該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帕爾納斯派是由一些標榜"為藝術而藝術"的高蹈派詩人組成的,是象徵派的先驅。這扔詩人在藝術上主張遠離現實,冷靜、客觀,抑制個人感情的直接抒。

其它作品

1865年,蘇利—普呂多姆發表第一部詩集國《韻節與詩篇》即露頭角,引起詩壇重視。此後發表的詩集《孤獨》(1869)、《徒勞的柔情》(1875)是抒情氣息較濃的兩部代表作,主要抒寫孤寂的心境,失戀的愛情,充滿憂鬱的情調。但更受知識界讚賞的是兩部哲理詩集《正義》(1878)和《幸福-12首詩歌》(1888),詩集主要探討人類意識與現代社會的衝突,有說教成分,比較晦澀難懂。此外,他還有詩集《考驗》(1866)、《戰爭印象》(1870)、《法蘭西》(1874)、《稜鏡》(1886)、《詩的遺言》(1901)和散文著述《散文集》(1883)、《詩的考察》(1892)、《從巴斯卡得到的真信仰》(1905)。1900至1901年,他編輯出版了《蘇利-普呂多姆詩文集》。

蘇利-普呂多姆的詩歌長於提示人心靈演算的隱秘、幽微的感受和體驗。更長於分析,無論是靈感詩還是哲理詩,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於他創作上的成就,1881年,他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901年,瑞典學院為了“特別表彰他的詩作,它們是高興的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的實證”,把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他。

著作有《韻節與詩篇》、《孤獨》、《徒勞的柔情》、《正義》、《幸福-12首詩歌》、《考驗》、《戰爭印象》、《法蘭西》、《稜鏡》、《詩的遺言》、《散文集》、《詩的考察》、《從巴斯卡得到的真信仰》、《蘇利-普呂多姆詩文集》。

內容摘要

《孤獨與沉思》《孤獨與沉思》
《靈感》(《孤獨與沉思》開篇)

一隻色彩奇異的孤鳥

落在一個女孩肩上;可是

她拔去它艷麗的羽毛,

製造了痛苦,用鳥的整件彩衣。

柔軟的絨毛,還帶著身體的溫熱,

殘忍的嘴吐出微風把它吹散。

這鳥,就是我的心;那女孩,犯了罪惡,

是我提起來就禁不住要流淚的女伴。

這遊戲使她快活,而我卻心情沉痛,

我傷心地望著心中的美

被她取樂,吹上蒼茫的天空。

她愛揚起頭,用口中的氣息

搖晃我的夢,我就是所謂的詩人。

願這氣息吹不著我的夢,我什麼也不再是。

獲獎評論

《孤獨與沉思》瑞典皇家科學院
當阿爾弗萊德·諾貝爾決定捐贈巨款(這理所當然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時,他畢生所從事的工作性質本身使他首先優待自然研究,獎勵某些科學領域內的發明創造。同樣,他國際性的願望使他成了愛好和平與博愛的人民的朋友。但是,在遺囑規定中,他也給了文學一個位里,雖然他把文學安排在他感到最誘人的科學之後。文學感謝他,因為那些在文學領域耕耘的人也成了他關心的對象,如果說文學最後才進入瑞典頒獎小組,難道不是由於這如此正確的想法:文明這朵崇高的鮮花,也許是最美的,儘管也是最嬌嫩的,只能開放在現實這塊從此以後堅實的土地上?

無論如何,在這現代的百花詩賽中,獲獎者將得到在物質價值上超過古代黃金桂冠的獎賞。

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發遇到了一些性質十分特殊的困難。

“文學”這個概念的範圍很廣,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正確地規定,參賽不僅應包括純文學,還應包括那些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可這樣一來,範圍擴大了,困難不斷增加。如果說決定該獎是否——假設被提名的作者旗鼓相當——應頒發給抒情詩人、史詩詩人或戲劇詩人已顯得困難重重的話,要是這種比較在傑出的歷史學家、大哲學家或天才詩人之間進行,那么工作會更加複雜。量值是無公度的,正如數學家所說。然而,想到這個獎是每年頒發一次,不止一個該獲獎而又不得不讓給另一個同樣偉大的同行的作家下一年可以獲得他應得到的獎賞,人們心中又略覺安慰。

瑞典文學院收到了許多有關文學獎的優秀建議,並對這些建議進行了最為認真的研究,在具有國際聲譽、文學價值幾乎相當的各個名字的選擇中,它停在了一個從各方面來看它都覺得這回該被選中的名字上。它把首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法蘭西學士院的詩人和思想家——蘇利· 普呂多姆。

蘇利· 普呂多姆生於1839年3月16日。1865年,在《詩歌集》 中他一下子就顯露出自己非凡的才華;繼這本集子之後,他又寫了許多別的詩篇、哲學美學著作。如果說其他詩人的想像主要在外界打轉,反映我們周圍的生活和世界,蘇利·普呂多姆則具有一種更傾向於內心的特點,它既敏感又微妙。他的詩很少出於自身的考慮去追求外在的形象和情景,而是把注意力主要放在這些外在因素如何能夠作為詩沉思的鏡子這一點上。他那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消滅的精神之愛、懷疑和不安就是他形式完美、用詞簡潔、富有雕塑美的作品常見的主題。他的詩沒有斑斕的色彩,如果說它鏇律優美,那只是個例外;它的造型美在形式適合於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創作中表現得更充分。他高貴、深思、偏於憂愁的靈魂在這溫柔但又不陷入多愁善感的詩中懺悔,這痛苦的分析吹起了讀者一種憂鬱的同情。由於他迷人優美的詩句和嫻熟的技巧,蘇利·普呂多姆成了當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這樣的詩是價值永恆的瑰寶。特別引起瑞典文學院注意的,並不是他的訓諭詩和抽象詩,而是他那些極少鋪陳、感情豐富、思想深刻的抒情作品,這些作品憑它們的高貴和神聖,以其精細的思考和豐富的心靈極為罕見的結合而發散出迷人的魅力。

最後,還應該再強調一點。蘇利·普呂多姆的作品反映了一個追尋者和觀察者的靈魂,他在已逝的歲月里沒有停止尋求,他覺得要認識另一個世界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精神領域,在意識的聲音中,在責任崇高而不可否認的要求中,證明了人類歸宿的非凡。在這一點上,蘇利·普呂多姆比大多數人更好地體現了立囑人曾稱之為文學中的理想主義的東西;因此,文學院相信,當它第一次必須鬚髮這個獎時,在眾多著名的文學家的名字當中選擇了蘇利·普呂多姆,是符合遺囑的精神的。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