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觀山》

《姜維觀山》

《姜維觀山》是哈哈腔的傳統劇目。哈哈腔,又稱“喝喝腔”、“合兒腔”。流行於山東西北部和河北東南部,是產生於河北、山東兩省民間的一種地方戲曲劇種。在河北或稱“柳子調”、“拉拉腔”。

唱詞

《姜維觀山》《姜維觀山》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
耳聽得城外亂亂紛紛。
又只見旌旗招展空翻影,
原來是司馬懿你發來了大兵。
你此番進兵我就早料定,
料定你父子們要做西行。
一來是小馬謖無能少才能,
二來是將帥不和才失街亭。
你連得三城多僥倖,
萬不該貪而無厭又奪我的西城。
諸葛亮城樓早把駕等,
等候著司馬都督到來談咱們談談談心情。
西城的街道打掃乾淨,
準備著司馬好屯兵。
你到此我沒有別的敬,
早備羊羔美酒我犒賞你的三軍。
你到此就該把城進,
為什麼猶疑不決徘徊不定疑心重重進退兩難,
為的是何情?
我的左右琴童人兩個,
我是一沒有埋伏二無有兵。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
你就來,來,來,請,請,請,
請登城樓把酒飲,咱們對坐撫琴,
我給你洗塵接風

越調大師申鳳梅

申鳳梅,女,河南越調生角。祖籍河南省臨穎縣人。藝名大梅。漢族。

《姜維觀山》《姜維觀山》

她自幼家境貧寒,11歲入本縣張藩鎮越調科班學戲,14歲登台搭班演出。1947年,她所在的民間戲班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劇團,後改為河南省越調劇團。1949年轉為漯河市人民越調劇團。1951年隨團到項城改為項城縣越調劇團,後調入開封專區、商丘專區、周口地區越調劇團。195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10月當選為河南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8年任劇團團長,1979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同年被推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1980年被選為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83年改任為河南省越調劇團名譽團長,1984年被為河南省勞動模範和優秀共產黨員;1987年10月選任為河南省第六屆政協委員,

《姜維觀山》《姜維觀山》

並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代表;1988年11月任劇團黨支部書記,同年12月被評聘為國家一級演員;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90年被河南省文化廳樹立為焦裕祿式的文藝戰士,號召全省文化藝術界向她學習;1992年當選為河南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同年再次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代表。

她是一位成績卓著的越調錶演藝術家,在她五十七年的藝術生涯中,先後在傳統戲、新編歷史劇及現代戲等近二百個劇目中扮演過生、旦、淨、醜等各種行當的角色,塑造了各色類性格迥異的眾多的藝術形象。她在傳統戲《過街樓》中飾演李天保,在《擂鼓戰金山》中飾演過巾幗英雄梁紅玉,在《梁山伯與祝英台》中飾演花旦閻惜姣,在新編歷史劇《明鏡記》中飾演過創業皇帝李世民,在現代戲《苦菜花》中還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革命老媽媽的形象。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為她題詞,稱讚她是“越調能手”,演戲“生旦不擋,悲喜鹹宣”。尤其是她在《孔明出山》、《舌戰群儒》、《華容放曹》、《臥龍奔喪》(《諸葛亮弔孝》)、《七擒孟獲》、《收姜維》、《失空斬》等劇目中塑造的諸葛亮這一藝術形象深得廣大觀眾好評。在許多觀眾心目中申鳳梅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就是申鳳梅,以“活諸葛”蜚聲劇壇。周總理看過她演的《收姜維》後,誇讚她是“活諸葛”,還風趣地說;“河南的諸葛亮會做思想政治工作”。

申鳳梅藝術造詣高深,1963年至於1995年她曾帶團先後六次晉京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文藝界專家及廣大觀眾的高度讚譽。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李先念、鄧小平、江澤民、楊尚昆、彭真等同志曾多次觀看她的演出,並親切接見合影留念。《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晚報》、《戲劇報》、《中國文化報》、《河南日報》、《文匯報》、《天津晚報》等二十多家報刊雜誌發表評論她的文章近四百餘篇。

申鳳梅1963年帶團首次赴京演出,一舉轟動京華,內外行爭譽成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先生收她為徒,使她在藝術上受益非淺。她一生為了越調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嘔心瀝血,執著追求,無私奉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963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為她拍攝了紀錄片《申鳳梅的藝術生涯》。1965年,她主演的現代戲《扒瓜園》,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成戲曲藝術品片。她的代表作《李天保娶親》、《諸葛亮弔孝》、《收姜維》,1979年至1981年先後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成了彩色藝術品片。1994年,由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音像工作室、河南省直越調劇團聯合拍攝了她主演的七部十四集越調電視系列藝術片《諸葛亮》,1996年被評為河南省“十大文化藝術優秀成果”獎。1992年應邀赴上海演出《諸葛亮弔孝》、《吵鬧親家》,申鳳梅榮獲上海第四屆“白玉蘭”獎。1995年,新編歷史劇《七擒孟獲》參加中國戲曲“金三角”第二屆交流演出,申鳳梅榮獲表演“特別獎”,該劇同年還獲得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和河南省“十大文化藝術優秀民果”獎。

申鳳梅的弟子有申小梅、馬蘭等。

出生:1927年,農曆丁卯年
逝世:1995年7月20日,農曆乙亥年六月廿三日

姜維-人物概述

姜維(公元2n年一263年),字伯約,天水冀地(今甘肅省甘谷縣東南)人。

《姜維觀山》姜維

童年時,姜維便失去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是遠近聞名的孝子。

青少年時代,姜維喜歡研讀鄭玄的學說,心懷大志。他的父親姜同過去曾任郡中功曹,

在羌、戎族人叛亂時以自己的身體護衛太守,死在戰場上。因為這個緣故,姜維受朝廷封賞做了中郎,參議本郡的軍事。同時,姜維還是郡中的上計掾,專門負責將計簿送到魏中央政府。不久,他被州府任命為從事。這時,姜維雖滿腹韜略,身為魏國州府佐吏,但沒有用武之地,無法充分顯示他的才華。他的政治生命開始於二十七歲那一年。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佯稱要經斜谷道(今陝西眉縣南)攻取郡,讓趙雲、鄧芝帶部作為疑軍,而自己則率領6萬大軍從漢中向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東北)進發.曹魏因為劉備死後幾年蜀中寂然無聲,一點準備都沒有,突然聽到蜀軍攻向祁山,一時朝野俱驚。當時天水太守馬遵正外出巡視,姜維以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隨從。馬遵聽說蜀軍將到,而各縣都起來回響,便懷疑姜維等人懷有二心,於是連夜逃跑,退保上卻(今甘肅省天水市)。姜維等發現馬遵逃離,立刻追趕,追到上都城門時,馬遵命關閉城門,把姜維等拒之於外。姜維等人只得返回冀縣,冀縣也不讓姜維進城去。這時,魏的大門向姜維緊鎖,而城外又有蜀軍壓來,姜維進退維谷。他想到素來在魏軍中懷才不遇,此時又遭到冷遇和猜忌,而又聽聞諸葛亮求賢若渴,知人善任,於是便橫下一條心投到諸葛亮帳下。

在這次蜀軍的進軍中,諸葛亮不顧先主劉備的叮囑,用人失誤,痛失街亭,揮淚斬了馬謖,姜維的歸降令諸葛亮喜出望外。因為當時蜀國國力弱小,虎將關羽張飛皆已死去,人才奇缺,諸葛亮早在領兵南征深入不毛之地時就已考慮到“諸將才不及己”,而他早就聽說姜維乃“涼州上士”,能得到這一員年僅二十七歲的年輕將領,豈不是一大幸事!

諸葛亮用人旨在德才兼備,他寫信給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說“姜伯約忠於職守,勤於政事,考慮問題精細周密,經我仔細考察:永南、季常(李邵字永南,馬良字季常,二人皆有才名,為蜀漢良臣)等人的才能都比不上他。這個人,是涼州的上等人士。”又說:“讓他先教練中虎步兵士,姜伯約對於軍事非常敏銳,有膽有義,又深深了解兵士的心意。這個人一心忠於漢室,而且才識超群,等他結束這次軍事教練後,就讓他進謁宮中,朝見聖上。”可見諸葛亮對姜維的器重。當時,姜維被諸葛亮任命為倉曹掾,加授奉義將軍。

後來,諸葛亮興師北伐,四出祁山,姜維都跟隨左右。在諸葛亮的言傳身教下,姜維一步步成長起來,日益顯示出傑出的軍事才能就像一柄寶劍,終於磨礪出熠熠鋒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