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踏青》

《和子由踏青》作者蘇軾,是宋朝的一部詩詞。

作者

蘇軾

詩詞正文

春風陌上驚微塵,遊人初樂歲華新。
人閒正好路旁飲,麥短未怕游車輪。
城中居人厭城郭,喧闐曉出空四鄰。
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烏鳶馴。
何人聚眾稱道人,遮道賣符色怒瞋。
宜蠶使汝繭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語,強為買服禳新春。
道人得錢徑沽酒,醉倒自謂吾符神。


注釋

①喧闐——形容人聲、鼓聲相雜。

②簞,食器;瓢,炊具。這句形容郊遊的人有許多在那兒野餐,烏鳶也來撿食,並不避人。

③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說:那稱道人的是什麼人,眾人都聚觀他。

④遮道——攔路。 

⑤瓮——瓦罈子。麇(jūn)——野獐子。這兩句是說道人吹噓他的符十分靈驗;能使你的蠶繭像罈子那樣粗大,羊飼得像獐子那樣肥、那樣健、那樣活潑。

⑥強——勉強。服——佩帶在身上。禳——祈福除災。

⑦神——靈驗。這句是說道人自己相信自己的符,頗有騙錢買酒的“靈驗”。

作品簡析

此詩為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正月蘇軾在鳳翔所作。蘇軾弟蘇轍時在京師侍父,當看到北方新年之初的異域風俗,不由想起了家鄉眉山歲首鄉俗,便寫下了《踏青》、《蠶市》詩二首。蘇軾應弟之作也和詩二首。這是其中之一。此詩描寫了蘇軾青少年時在家鄉新春之際,與家人及“城中居人”遊春踏青的盛況,具有濃郁的鄉情。後四句刻化了一位騙錢道人的生動形象,增添了郊遊的喜慶氣氛。故鄉的風俗民情令人倍感親切,耐人回味。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辛棄疾並稱“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今存《東坡全集》15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