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岳瀆經》

《古岳瀆經》

《古岳瀆經》,中國唐代小說。

簡介

唐代小說家。字顓蒙。隴西(今甘肅東南)人。生卒年不詳。舉進士。憲宗元和年間為江南西道觀察使判官。八年(813)春,罷職。淹留於上元常州蘇州一帶,至十三年夏,始歸長安。又《舊唐書·宣宗紀》載有李公佐於武宗會昌初為揚州錄事參軍,宣宗大中二年(848)因事削兩任官。與小說家李公佐是否一人,不能肯定。李公佐與白行簡有交往,曾慫恿白行簡作《李娃傳》。其自作傳奇今存《南柯太守傳》、《謝小娥傳》、《廬江馮媼傳》、《古岳瀆經》(一名《李湯》)4篇。《全唐文》錄其文1篇,即《謝小娥傳》。又《直齋書錄解題》“雜史類”著錄《建中河朔記》6卷,今不傳。

內容

《古岳瀆經》記代宗永泰年間,楚州刺史李湯聽說漁人在龜山下水中見大鐵鏈,乃用牛引出之。鏈末鎖一巨獸,狀如猿猴,上岸後,顧視人群,欲發狂怒。觀者奔走,獸亦徐徐入水,不復出。元和九年,李公佐泛太湖,登包山,於石洞間得《古岳讀經》,乃知此怪獸是淮渦水神無支祁,禹治水時獲之於桐柏山,鎖以巨鏈,徙於淮陰龜山下,使淮水得以安流入海。《廬江馮媼傳》、《古岳瀆經》故事均頗離奇,而文辭則較為簡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