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后天》

《先天后天》

《先天后天》詳細記錄了我們對基因的理解中所發生的一場新的革命。里德利描述先天力量的信徒與後天力量的信徒,為解釋人類這種悖論式的造物如何能夠既有自由意志同時又受本能與文化的推動而發生的百年之爭。對基因如何建造大腦來吸引經驗做了一次激動人心、緊跟前沿的論述。全文充滿洞見、智慧,文風迷人。

基本信息

概述

《先天后天》詳細記錄了我們對基因的理解中所發生的一場新的革命。里德利描述先天力量的信徒與後天力量的信徒,為解釋人類這種悖論式的造物如何能夠既有自由意志同時又受本能與文化的推動而發生的百年之爭。對基因如何建造大腦來吸引經驗做了一次激動人心、緊跟前沿的論述。全文充滿洞見、智慧,文風迷人。

內容簡介

《先天后天》《先天后天》
2001年2月,學界宣布,基因組所包含的不是如原先所預想的10萬個基因,而是只有3萬個。這個令人震驚的修改導致一些科學家做出結論,認為人類基因其實不足以解釋人們的所有不同方式的行為:我們必定是由後天而不是由先天所造就的。生物學再一次要被放在先天一後天的爭論這張普羅克汝斯忒斯之床上撕扯。
廣受讚譽的科普作家馬特·里德利主張,正在出現的真相比這種神話要有趣得多。後天培育依賴於基因,而基因也要求後天培育。基因不僅預先規定大腦的廣義結構,而且它們還吸收塑形的經驗、因應社會的線索,甚至運轉記憶。它們是意志的原因。也是意志的結果。在DNA雙螺鏇結構發現50年之後出版的這本《先天,後天》,詳細記錄了我們對基因的理解中所發生的一場新的革命。里德利描述先天力量的信徒與後天力量的信徒,為解釋人類這種悖論式的造物如何能夠既有自由意志同時又受本能與文化的推動而發生的百年之爭。《先天,後天》對基因如何建造大腦來吸引經驗做了一次激動人心、緊跟前沿的論述。

作者簡介

馬特·里德利(MattRidley)的著作,曾入圍六項文學獎最後名單,包括《紅色皇后》《美德的起源》《基因組:人種自傳23章》。他是科學家、記者和一價全國報紙的專欄作家。他住紐卡斯爾附近,出任那裡的國際生命研究中心的主席,他也是大名鼎鼎的冷泉港實驗室的訪問教授。他與神經科學家安妮雅·荷爾伯特結婚。
陳虎平,200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博士在讀,研究方向為生物學哲學與科學方法論。
嚴成芬,200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後在湖北中醫學院從事英語教學工作。

目錄

序:個有鬍子的人
第一章動物范型
類人猿的肥皂劇,
性及其效果
進入遺傳學
切換開關
第二章本能眾多
火星人和金星人
曼尼還是戴蒙德
民間心理學
一個心智,多個部分
柏拉圖式的烏托邦
第三章先天與後天:恰切的對仗
分開雙胞胎
巧合
智力
加強肯定因素
烏托邦

編輯推薦

天和地被創造,大海波浪拍岸,魚兒戲水,鳥兒歡唱,大地上運物成群,但還沒有一個具有靈魂的、能夠主宰世界的高級生物。這時普羅米修降生了……他賦予萬物以智慧,盜來天火照亮人間……(本書)為一個古老的爭論賦予現代的靈魂,同時又給當代遺傳學提供一次卓越的導讀:包含基因和環境的反饋環通常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而現在,這種可塑性、這種優美的互動性,對於我們對人類的本·性的新理解如何影響公共政策似乎至關重要。這些時代就需要這樣一本書。
——伊恩·麥克伊文(IanMcEwan)
著名作家,英國布克文學獎、美國全國圖書獎得主
清晰地解釋有關是什麼使我們是我們現在之所是的最為晚近的發現、解釋我們在沉思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時應該如何思索這些發現……非常出色,寫得充滿洞見、智慧,文風迷人。
——史蒂芬·平克《白板說》的作者
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令人心曠神怡的知識享受,清楚,立論公允,當然也是妙趣橫生。《先天,後天》對我們現代對基因與經驗的理解做了一次精深而迷人的考察。
——奧利夫·薩克斯(Oliversacks)
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神經學教授,著名腦神經科普作家
這真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他是多么出色的作家,他看來越來越優秀了。
——理察·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延伸的表現型》的作者,牛津大學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