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武松》

《假如我是武松》

《假如我是武松》由詹同導演,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完成,中國國產經典的卡通片。 該片講述了宋武愛說大話,他說“假如我是武松,我也能打死老虎!”可當他真的遇上老虎時卻嚇破了膽。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假如我是武松《假如我是武松》
電影名:假如我是武松
導 演:詹同
造型:黃文江
布景:程中嶽 柏松 
攝影:陳增福
動作:孔繁春 尤磊 張慶發 
配音:郭冰朱韶浚 
特技:陸正龍 
錄音:候申康
剪輯:李開基
效果:張元浩
作曲:段時俊
演奏:上影樂團
指揮:陳傳熙
時長:25分鐘
出品年代:1982年
出品: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故事梗概

木偶電影《假如我是武松》木偶電影《假如我是武松》

本美術片為木偶片。
愛說大話的宋武小朋友和妹妹一起看電視時,見電視機里又再講老掉牙的武松打虎的故事,便頗不以為然地吹牛,“這算啥,要是我是武松,也能打死老虎。”話音剛落,他果然由“宋武”變成了“武松”。在景陽崗下的酒店,“武松”被店小二熱情招待,可是他哪裡喝得下幾大碗“三碗不過崗”呀,好在他比較聰明,矇混過關。上了景陽崗,“武松”對著美景倒頭就睡,夢醒時分立刻被嚇壞:他面前站著一隻好大的老虎。但是很奇怪,這隻老虎不但對他的底細知道得一清二楚,也並不打算傷害他,相反和他一起玩起了遊戲。

角色口頭禪

宋武的口頭禪:這算啥
小白兔的口頭禪:我知道
不高興的口頭禪:不高興
小豬的口頭禪:我不需要誰幫忙,我也不忙誰忙

關於導演

《假如我是武松》《假如我是武松》

詹同(1932─1995),漫畫家。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導演兼美術設計,原名詹同渲,祖籍廣東南海人,1932 年農曆正月生。祖父是我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1956 年,美術學院畢業後,他被分配在文化部電影局,以後又到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工作。詹同參加了三十多部影片的美術設計工作,其中比較出色的影片有木偶片《雕龍記》(1959 年),該片榮獲布加勒斯特國際木偶影片及傀儡木偶片二等銀質獎章;有木偶片《砍柴姑娘》(1960),該片曾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還有1964 年攝製的剪紙片《差不多》,榮獲法國第十屆圖爾國際電影短片電影日青年獎。
詹同搞導演工作是1964 年開始的。木偶片《南方少年》,是他將學到的電影導演知識,直接付諸實踐的第一部作品,雖然是與別人合作導演的,但卻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後來,他又導演了紀錄片《福建工藝新花》、《上海工藝美術》兩部影片。粉碎“四人幫”以後,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創作,先後參加了八部影片的拍攝:有卡通片《畫廊一夜》(他是該片編劇之一)、《象不象》(同上)、《人參果》(美術設計),木偶片《奇怪的球賽》(導演之一兼美術設計)、《真假李逵》(導演)、《假如我是武松》(導演),剪紙片《熊貓學木匠》(美術設計)、《王七到此一游》(美術設計)。漫畫《百鬼斬盡,此精獨留》獲1982年全國漫畫展佳作獎,《擺平》獲1992年《諷剌與幽默》優秀作品獎。兒童讀物《豬八戒吃西瓜》獲1980年全國少兒讀物美術作品一等獎。1994年7月被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授予“中國漫畫金猴獎”榮譽獎。出版有《詹同漫畫選》、《詹同兒童漫畫選》和文集《我畫漫畫五十年》等。1995年10月27日逝世,終年63歲。

點評

木偶電影《假如我是武松》劇照木偶電影《假如我是武松》劇照

太多經典場面了,像小老虎的小貓,宋武的口頭禪“嗨~~~這算啥”和歪帶的瓜皮帽,店小二的兩撇小鬍子和羅圈腿,還有那隻像布老虎的小老虎,它毽子踢的很華麗,讓我羨慕,“前踢後踢左踢右拐”,尾巴都能踢,一邊踢一邊還唱“一個毽兒,踢兩半兒,有個小孩說大話兒”,我一直捉摸,踢毽子怎么拍的?應該有個繩子栓著那毽啊,但是怎么找都找不到。影片細節把握的也好,上獵人轎子那段,本來很簡單的戲,但是巧妙的利用了高個矮個營造出喜劇效果,不能不讓人感嘆導演編劇的想像力,隨便說一下,四個獵人里有個高個的據我觀察是那個店小二客串的。
影響最深的是小老虎走的那兩個方步,搖頭晃腦的,背個手,每句話後面都要加一句“對吧?”當時雖然覺得討厭,但是不知道咋形容,現在看,典型的官僚作風!

劇情劇照

假如我是武松假如我是武松
假如我是武松假如我是武松
假如我是武松假如我是武松
假如我是武松假如我是武松
假如我是武松假如我是武松

相關視頻

中國 經典動畫 假如我是武松

盤點兒童卡通片(三)

每年的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它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節日。讓我們都來關心一下祖國的未來,盤點一下兒童卡通片,作為我們的祝福!
《鄭和下西洋》[卡通片]
《小鈴鐺》[卡通片]
《啄木鳥》[卡通片]
《格林童話集》[卡通片]
《綠野仙蹤》[卡通片]
《龍脈傳奇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
《全能冠軍生肖鼠》
《精衛填海》[卡通片]
《我知》
《東方神娃(第二部)》
《醜小鴨》[卡通片]
《自古英雄出少年》[卡通片]
《西遊記》》[卡通片]
《長尾巴的兔子》
《潑水節的傳說》
《少林傳奇》[動畫]
《找小哥哥》
《新沒頭腦和不高興》
《山羊回了家》
《智慧島》
《派特森與芬達貓》
《水鹿》
《夾子救鹿》
《足球小子》
《紅孩兒傳奇》
《胖嫂回娘家》
《快樂的買買提》
《沒牙的老虎》
《快樂的數字》
《幼兒故事》
《神探威威貓》
《會搖尾巴的狼》
《牆上的畫》
《大花與小花》
《三十六計》[卡通片]
《快樂星貓第一部》
《渴望藍天》
《童話動物園》
《新裝的門鈴》
《小卓瑪》
《雙胞胎》
《蓮花公主》
《八仙與跳蚤》
《補票》
《除夕的故事》
《時空少年》
《高女人和矮丈夫》
《巫婆鱷魚和小姑娘》
《豬豬俠第二部》
《米菲和她的朋友們》
《星貓歷險記國畫篇》
《小糊塗神》
《芭比十二跳舞公主》
《遠方的呼喚》
《十二生肖的故事》
《小白鴿》
《湖上歌舞》
《火童》
《不怕冷的大衣》
《賈二賣杏》
《中華勤學故事》
《機智的山羊》
《老鼠嫁女》
《戰神金剛》
《誇口的青蛙》
《摔香爐》
《砍柴姑娘》
《成龍歷險記》
《網》
《小貝流浪記》
《火焰山》[卡通片]
《小哥兒倆》
《山羊和狼》
《大嘴巴嘟嘟》
《麻辣小冤家》
《小八戒》
《小鵝與紅房子》
《小甜甜歷險記》
《小雨滴歷險記》
《小飛龍》
《枕頭裡的故事》
《伊索寓言故事集》
《小故事大道理》
《孤獨的小豬》
《象形字的故事》
《葫蘆小金剛》
《尾巴夢幻曲》
《露露和豬豬》
《大盜賊》
《雕龍記》
《鯉魚跳龍門》
《天降小子》
《特別車隊》
《連升三級》
《美麗的小金魚》
《老狼請客》
《奇怪的病號》
《假如我是武松》
《南郭先生》
《功夫學園》
《小馬虎》
《小熊貓學木匠》
《小貓釣魚》
《善良的夏吾冬》
《新鐵臂阿童木》
《OZ國曆險記》
《黑貓警長Ⅱ》
《豬八戒吃西瓜》
《螞蟻和大象》
《極限狂飆》
《大英雄狄青》
《大草原上的小老鼠》
《海力布》
《嶗山道士》
《魔法小歌手》
《誰唱得最好》
《家有兒女》[卡通片]
《小紅臉和小藍臉》
《小狐狸》
《孔雀公主》
《螳螂捕蟬》
《金牌熊貓》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
《老豬選貓》
《小虎還鄉》
《少年狄仁傑》
《東方神娃》
《帽兒山的鬼子兵》
《哈哈西遊行》
《咪咪流浪記》
《小和尚》[卡通片]
《驕傲的將軍》
《九色鹿》
《長髮妹》
《八百鞭子》
《曹沖稱象》
《半夜雞叫》
《超級肥皂》
《鷸蚌相爭》
《漁童》
《女媧補天》
《小蛋殼》
《抬驢》
《葫蘆兄弟》
《黑貓警長》
《神鵰俠侶》[卡通片]
《蠟筆小新》
《三毛流浪記》
《抗日小奇兵》
《金絲猴神遊屬相王國》
《倒霉熊》
《企鵝部落》
《巴布熊貓》
《馬丁的早晨》
《電擊小子》
《老呆和小呆》
《托馬斯和朋友》
《龍娃》
《阿凡提的故事》
《聰明的一休》[卡通片]
《四驅兄弟》
《憨八龜的故事》
《天上掉下個豬八戒》
《舒克和貝塔》
《魔豆傳奇》
《濟公》[卡通片]
《神廚小福貴》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可可可心一家人》
《中華小當家》[卡通片]
《海爾兄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