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通訊》

《作文通訊》

中學內部資料《作文通訊》,1979年,由全國13所重點中學發起刊印。成為全國作文類期刊的一面旗幟。

基本信息

簡介

《作文通訊》《作文通訊》

1979年,由全國13所重點中學發起油印內部資料《作文通訊》,旨在交流各校作文教學情況、探索中學作文教學規律。1980年,新蕾出版社與13校建立了緊密的協作關係,二者率先在全國創辦了第一個作文專業刊物——《作文通訊》,發行量最高峰達到200萬冊。1981年,他們又創刊第一家國小生作文雜誌,發行量達到300萬冊。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閱讀《作文通訊》成為中學生的一種時尚。20多年來,《作文通訊》走“激情辦刊”的路子,用自己的激情感動了讀者,成為全國作文類期刊的一面旗幟。然而進入90年代後,各類新生作文刊物如雨後春筍,200萬冊的發行量已成為奢望和遙遠的回憶。

主辦學校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景山學校

天津南開中學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蘇州中學

杭州學軍中學

福州一中

福州三中

國內名家盛讚

豐富靈魂,完善頭腦,以文會友,其樂何如!-----當代著名作家王蒙

快樂作文,認真做人。-----中國作協主席鐵凝

莫言廿年耕耘無回報且看萬千少年喜捧讀------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

寫好作文,善於用文字敘事與表達,將終生受益。------黑龍江作協副主席張抗抗

你可以不喜歡文學,但一定請寫好“作文”。

作文是船,載你駛往充滿誘惑的遠岸。------當代著名作家趙玫

作文是人生必備的本領,不會作文的人無法同別人進行書面交流;自己的能力和未來的事業將受到很大的局限!祝《作文通訊》在培養青少年作文能力方面,在新世紀再創輝煌!

------中國語文報刊協會會長李行健天津市優秀期刊華北地區優秀期刊全國十三所重點中學始創中國首家中學生作文精品期刊

告別“一統天下”的鼎盛時代

輪迴,《作文通訊》告別“一統天下”的鼎盛時代金新網路時代網遊是一種精神時尚。然而,我的網遊卻是極其有限的。蓋因一個民主蹣跚前行的國度,網文由99%的垃圾與1%的精品構成。我只小心翼翼地選擇那些代表中國最高水平卻與傳統平面紙媒無緣的1%的精神美食咀嚼。當然,也有例外者。比如,能勾起我淡淡憂愁,為永別抑或告別者祈禱,為漸行漸遠者輓歌的人與事——縱然“芝麻綠豆”,也可能留意之。今日“得寬餘”,網遊間“作文通訊”四個字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浙江部落格網風行書壇網友部落格里的一則準“訊息”,大意是:《作文通訊》舉行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頒獎典禮,浙江省教育廳、杭州市教育局、《作文通訊》雜誌社領導以及獲團體獎的學校代表和個人一、二等獎的學生,還有杭州部分名校文學社負責人和學生代表參加了頒獎大會。從風行書壇的文字里感到了一種無比的驕傲,一種無上的光榮。

喔,久違了,《作文通訊》!這是一本“文革”後創刊最早的作文類雜誌,他的誕生,我們首先應該記住兩個人:亞方,原天津新蕾出版社副社長;許祖雲,原南京師大附中語文特級教師。《作文通訊》1978年的時候,只是一本內部交流的油印刊物,16開,沒有封面,“作文通訊”四字系南京師大附中數學特級教師、書法家馬明先生題寫(一直沿用至今)。其主要由祖雲兄許先生張羅,當時創刊前聯絡了很多學校,杭州原聯繫了學軍中學與杭二中,後者不知何故沒有回覆,遂作罷成其一。

記得當時連臨時準印證都沒有的《作文通訊》出了沒有幾期。就被新蕾出版社的副社長亞方女士慧眼識珠,並與通訊的13個聯誼學校聯繫,由許老師“拍板”,終與新蕾結“秦晉之好”,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編輯方式——編委校輪流擔任執行主編。亞方(原中國作協常務書記鮑昌之妻),195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歷任天津軍管會文教部、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幹部,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雜誌記者、編輯,天津日報社文藝部編輯、副主任,天津《作文通訊》、《國小生作文》、科學文藝雙月刊《智慧樹》主編,新蕾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作家出版社副總編、副社長。這是一位難得的出版家。撥亂反正後各地出版社開始增多,天津亦然,從天津人民出版社裡“孵化”出天津新蕾出版社、天津科技出版社、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當時新蕾出版社社名雖茅盾題詞,但創辦伊始“‘社’微‘名’輕”,小小的出版社坐落在赤峰道不顯眼處。隨著《作文通訊》從以書代刊變為正式期刊,從新華書店零售變為郵局發行,從白皮書變為彩封本,從8分錢一本變為2角5分、3角2分、7角2分、9角……從1978年發行不足1萬冊變為1993年220萬冊,為新蕾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是當年出版社的主要財源。

《作文通訊》當年創造的精神之社會效應與物質之金錢效應,千萬不要忘記這些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新蕾出版社的耿志遠(社長,分管《作文通訊》)、陳蘭德(河北大學中文系畢業,責任編輯)、王金香(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責任編輯)、李勝武(軍旅作家,復員後分管《作文通訊》)、邱勤(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責任編輯)……

編委校的王立根(福州三中)、李西渠(福州一中)、馬洪邦(東北師大附中)、趙德明(華師大一附中)、葉瑾(華師大二附中)、劉和傑(北師院附中)、張文敏(北大附中)、張皓(景山中學)、蔡大庸(蘇州中學)、趙永年(南開中學)……

2004年赴北京參加教育科學出版社的語文教材編輯會議,特意在天津作短暫停留,勾留數日,拜會了一些地主,盡地主之誼舉箸碰杯之際談到上述老朋友自然提及《作文通訊》,據說是發行倘不包括編委學校的訂閱業已降至個位數,,為此出版社早就取消了編委的執編權,改為每月送稿,心中不禁悵然之至。筆者執編《作文通訊》近10年,1993年退避三舍前,印象中該雜誌一直孤傲不羈“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舉個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例子:13個編委校主動要求訂雜誌,近5萬學生人手一冊,編務會議上有編委提出雜誌社每本補貼3成(如9角則補貼3角,以6角訂閱),經費供各校語文教研活動所用。新蕾勉強(勉強的原因不是為錢,而是怕寄雜誌麻煩)同意後,竟然讓各校到郵局訂閱,憑發票補貼,這就意味著,雜誌社是大虧血本(如9角,給郵局是六折5角4分,再補貼3折2角7分,每本雜誌2角7分要付紙張費、印刷費、裝訂費、稿費),每年將有巨額損失。對此,新蕾居然不屑一顧,財大氣粗見一斑,牛啊!2009年9月去福建泉州參加“全國中語會‘文本解讀’研討會”,與老編委王立根與原福州一中分管《作文通訊》的副校長陳日亮閒聊起《作文通訊》,據說出版社眼下抓編委校的訂閱可謂“見縫插針”、“一絲不苟”、“任勞任怨”。一分錢逼死英雄漢?

此一時彼一時也!網上搜尋,近年來《作文通訊》在全國各地頻繁舉辦徵文比賽,透過頻繁的編讀“情感”聯絡現象清晰可窺竭力雄起的強力願望。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好漢”難提“當年勇”呀!其實,雜誌的變化有兩個必然的因素。想當初,作文類刊物全國只有《作文通訊》一家,吃著“頭口水”,時下則不然,實在是多如牛毛。日前參加某省級黨報年末座談會,知道一個數字——中國有一萬兩千家報刊。

想當初,作為通訊的編委都是些文章高手:王立根寫詩歌的,葉瑾寫報告文學的……時下不知如何,只是有新聞界的碼字朋友告訴我,讀了這次令風行書壇網友自豪的大賽所謂佳作,文字華麗異乎尋常,遺憾的是,無論是《一路走來》還是《悠悠____情》等命題,中學生作文中的“古人”比比皆是,有王維、范仲淹,也有楊貴妃、李香君……堆砌痕跡明顯,很少看到中學生自己的故事——這是今年浙江省聯考作文閱卷最“反感”的無病呻吟的文章。

清人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有言:“大先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優勢,我是親眼看見的。”

“《作文通訊》,告別‘一統天下’的鼎盛時代”已成事實。

俗話講“風水輪著轉”,但願還能轉回來。走出必然之困境,在偶然之佳境裡再造必然後重振雄風,亟需大智慧而非雕蟲小技。祝一路走好,我曾為之嘔心瀝血與新蕾出版社與13校的老朋友共同創造刊林220萬發行量“神話”的《作文通訊》!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二十二)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小生作文期刊大盤點

中國小生作文期刊琳琅滿目,數不勝數,對學生們寫作起到很大幫助作用,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