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政策與我們》

《中國經濟新政策與我們》

《中國經濟新政策與我們》是香港資深財經評論員梁海明所撰的一本財經分析著作,該書打破經濟政策分析晦澀難懂的常規,用輕鬆詼諧的筆調解讀新一屆政府的經濟政策,為讀者揭秘其中的投資啟示。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隨著新一屆政府頻頻推出新政,讀者朋友們也將日益關心:新一屆政府在經濟政策上有什麼新動向?中國未來經濟將向何處去?普通民眾生活又會有什麼變化?該如何應對呢?
本書作者身處香港,長期從事財經報導,通過利用海內外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及多種分析角度,以詼諧的語調,輕鬆易懂的文字,從貨幣政策、樓市政策、股市改革、李克強指數、通脹問題、人民幣國際化、綠色革命、城鎮化規劃、中美經濟關係和中歐日經濟關係等十個方面,剖析、提煉出新一屆政府的經濟發展的思路脈絡,來為讀者一一解答上述問題。
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無論辦公司開工廠,還是個人投資股市、房地產,讀懂中央政策尤為重要,因為中央政策傾斜之處,往往就是機遇出現的地方。因此,本書在每個章節的最後,都會告訴你當中的機遇所在,以此作為讀者在進行投資部署前的參考。

《中國經濟新政策與我們》《中國經濟新政策與我們》

作者簡介

梁海明,香港資深財經評論員,專欄作家,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會員,盤古智庫研究員,先後在中央電視台、《香港經濟日報》等中港兩地媒體從事財經報導、評論工作逾十年。長期在新聞第一線注視中國及環球經濟榮枯,先後為香港《智富雜誌》、《南方日報》、《財經》雜誌、新浪財經等媒體撰寫評論、財經專欄。

圖書信息

書名:《中國經濟新政策與我們》
作者:梁海明
書號:978-7-5154-0393-9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專家推薦

易鵬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

對中國經濟從不同緯度來觀察,尤其是通過香港、海外的視角來分析中國的經濟政策,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梁海明先生長期在香港專業財經媒體工作,以香港的視野來觀察、分析和解讀中國新經濟政策,這種視野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洪灝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

梁海明先生的新書非常系統地解釋了中央經濟新政策。投資者可以從中看到梁先生對中央經濟新政策的邏輯思路、背景的仔細剖析,以及對中國經濟和投資的影響。這是一本讀者可以一氣呵成地讀下來以了解中國的新經濟政策的暢銷書,也是一本日後在投資過程中遇到疑問可以反覆印證的參考書。
羅昌平《財經》雜誌副主編

海明曾是政治記者,後來專攻財經。他沉浸在浩如煙海的財經資訊、數據報表之中,絕非膠柱鼓瑟,而是勇於市場實戰。兄台文心誠實,著墨嚴謹,贏得各方讀者的認可和信任。每閱雄文,既可感受他的細緻、敏銳,又可體會專業之素養與眼界之開闊。

目 錄

第一章 中央十八大以後的貨幣金融政策 / 001
銀行哭窮,錢荒變錢慌 / 001
四萬億刺激計畫 / 006
寬鬆貨幣如補品,少吃有益多吃傷身 / 011
輕鬆讀懂新出台的貨幣政策 / 014
新貨幣政策下的投資關注點 / 022
第二章樓市政策:逐漸交給市場 / 025
房地產泡沫的“證據” / 025
造成高房價,你也有份! / 029
香港“八萬五建屋計畫”的教訓 / 033
未來房地產政策會“搞促保” / 037
買房?買房! / 043
第三章新一屆政府的股市改革 / 047
以前股市政策關鍵字:救市 / 047
中國股市缺的究竟是什麼? / 050
健康的股市應該是什麼樣? / 056
新一屆政府的股市改革 / 060
炒股賺錢不易,買股賺錢不難 / 065

第四章中國的物價難題 / 069
通脹猛於虎 / 069
通縮比通脹更可怕 / 073
美國遏制高通脹的方法 / 076
政府心中的通脹目標 / 078
通脹和通縮下的投資選擇 / 082
第五章​
人民幣國際化:美元的今天是人民幣的明天? / 085
人民幣為何要國際化 / 085
人民幣國際化須解決的問題 / 090
人民幣是否要持續升值? / 093
美元的霸權 / 099
人民幣升值或貶值下的投資機遇 / 102
第六章綠色革命:中國在低碳中崛起 / 105
節能減排,不再是說說而已 / 105
歐美國家的綠色壁壘 / 109
美國開發頁岩氣——“製造業的文藝復興” / 112
新一屆政府的環保戰略 / 115
投資者的投資機遇 / 119
第七章城鎮化之路:中國崛起之途 / 121
誰的心裡話? / 121

城鎮化研究與實踐 / 125

城鎮化被神化了? / 129
城鎮化這個雞蛋里有沒有骨頭? / 133
城鎮化規劃令投資機會大增 / 137
第八章美國是中國崛起無法繞過的挑戰 / 141
美聯儲:收與放之間 / 141
美聯儲退市:餵奶容易斷奶難 / 148
美國要TPP,中國如何應對? / 152
老大美國向來喜歡對付老二 / 156
中美合作與摩擦中的投資機會 / 160
第九章不能不了解的歐洲和日本 / 163
歐債危機,中國意外收穫 / 163
貿易糾紛——歐洲撒嬌還是撒潑? / 168
“安倍經濟學”的不歸路 / 171
英語攔住日本逃過環球金融危機? / 176
在歐日與中國之間尋找投資機遇 / 182
第十章從“克強指數”到“克強經濟學” / 187
什麼是“克強指數”? / 187
誰在唱淡中國? / 190
“克強經濟學”:回歸市場搞經濟 / 194

讀懂巨觀經濟形勢,要留意這些數據 / 199

投資選擇 / 206

文 摘

房地產泡沫的“證據”

說房地產有泡沫,一般是說冬粉賣出魚翅價,大家買不起,所以不買了,這就出現泡沫了;現在的情況是,別說魚翅價,冬粉都賣出金絲的價格,大家還是一邊說貴一邊買,這種情況能叫泡沫嗎?再加上,按說泡沫那是吹彈可破的,但這個泡沫論從2002年講到現在,尤其是最近三年,儘管推出了號稱“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對這個“泡沫”又捶又打,都沒能把它擊破,世上有這么硬的泡沫嗎?

一、新房燈不亮就是泡沫?
住房問題,從大的方面講是牽涉到國計民生,小的方面來說,對老百姓的吃喝拉撒都有影響,大家是不會不關心的,而且幾乎都到了“言必談樓”,不談仿佛不是地球人的地步了。
最近大家熱烈議論的“克強經濟學”,很少提及房地產,不過“很少提”不代表新一屆政府在這方面的想法真的就很少。恰恰相反,徹底改革樓市體系,根除“買房難”問題,是新政的重要部分。然而,我們在分析、解剖中央房地產政策新思路之前,要首先探討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那就是房地產到底有沒有泡沫。
所謂房地產泡沫(Propertybubble),國外的解釋說,房地產泡沫是一個周期性的全球或區域性不動產泡沫經濟,表現為快速的房地產增值,最後價格到了相對收入或其他經濟因素太高的一個位置。咱們中國對房地產泡沫的定義,則是指土地和房屋價格極高,與其使用價值不符。雖然賬面上價值增長很高,但實際上很難賣出變現,形成一種表面上的虛假繁榮。
不知道讀者讀完這箇中外名詞解釋後,是否感覺頭暈、讀不下去、越讀越糊塗?如果會的話那就對了。這個房地產泡沫,說白了就是由於冬粉竟然賣出了魚翅的價格,很多人都買不起了,因此不買了,所以就形成了泡沫。
不少專家、學者乃至普通民眾,都很容易覺得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而且也相信這個泡沫很大,很快就會破。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主要有以下幾個依據:
依據之一是新樓房“燈沒有亮”,所以樓市有泡沫。以新樓房的燈有沒有亮、亮得多不多來證明房地產市場有無泡沫,是個很有趣的辦法,而且還有很多人採用。早在2002年,北京就有位著名的經濟學教授,雖然他在位於北京四環的海淀區工作,但平時晚上總愛踩腳踏車到三環,去那裡不是閒著無聊亂逛,而是去看三環的新樓房裡的燈有多少沒有亮。不看還好,一看竟然發現三環大多數新樓房都是黑燈瞎火的,這讓憂國憂民的教授那個一步一驚心啊。
因此,這位教授得出了個結論:首都北京的新樓房都這樣了,其他城市估計更嚴重,所以他斷定中國的房地產已出現泡沫了,而且這個泡沫很大,很快就會破。
但事實是,隨著經濟逐步發展,現在不但北京三環的新樓房的燈亮了,就連六環新樓房的燈都非常明亮了——由於房子供不應求,不少在北京工作的民眾都跑到河北買樓去了。
“北京三環燈不亮就是房地產泡沫”這一齣戲落幕以後,讀者千萬別覺得事情就完了,過去幾年的不舉例子了,就在最近,鄂爾多斯、常州和營口,甚至是地處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的新江灣城,都由於出現類似燈不亮的問題,不但被稱作“鬼城”,更引得不少人又跑出來大呼房地產泡沫要破滅了。
看到這,只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一個城市房子嚴重供不應求導致房價上漲,外界說是泡沫;另一個城市房子嚴重供大於求了,外界也說是泡沫。那么究竟供大於求的狀況是泡沫呢,還是供不應求的狀況是泡沫呢?
面對這些亂象,筆者只能回答說,除了一些別有意圖的國際炒家,想通過唱空中國房地產市場而上下其手圖利外,中國也確實有部分人天然有“戀泡沫情節”,不管什麼都覺得有“泡沫”。這種情況下,就難怪我們天天都能在媒體看到大聲疾呼“房地產泡沫”的了。
二、房價漲得快,還是收入漲得快?
“泡沫論”依據之二,根據國際標準,中國房價收入比率、租金與售價比率超標,因此有泡沫。按照歐美國家制定的國際標準,房價收入比率的合適水平為3至6倍,最高不宜超過7倍,一旦超過7倍即代表大部分居民無力買樓,該國或該地區就出現房地產泡沫了。至於月租金與售價比率,國際標準為1比200至300,超過這個標準則代表過多人買樓導致房價上漲過急,已經遠遠不是穩健投資了,因此出現了泡沫,帶來了風險。
由於歐美國家都在採用這些標準,因此不少專家學者也跟著採用這些個數據來計算中國一城市的房價收入比率。北京人均年收入為65436元,以一家三口人計算,家庭年收入是19.6萬元。以該家庭購買一個90平方米的單位來算,需要247萬元,房價收入比超過12倍,意味這家人不吃不喝不消費,需要12年才能買房子,遠遠超過7倍。而租金與售價比率方面,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都超過1:400,均高於國際標準。因此,專家判斷房地產存在很大的泡沫。
但是,這些學者的依據有些值得推敲之處,一方面,學者舉的例子只集中在一線城市,範圍不夠廣。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2012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565元,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5430元每平米,房價收入比是6.63倍,仍未超過7倍這個國際標準。而且,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2012年比1998年增長超過3.5倍;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則由1854元每平米,上漲至5430元每平米,總漲幅只有1.93倍。可以看出,1998年至2012年期間,全國房價漲幅速度遠低於全國人均收入的增幅,房地產市場泡沫之說,從何得出?
另一方面,不能將國際標準,尤其是歐美標準完全套在中國身上。在歐美國家,城市化程度都比較高,普遍超過70%;但中國的城市化水平還比較低級,只有50%出頭,在城市化過程中需要消化大量的房子,這種情況下,能否將歐美的標準放在中國身上是值得商榷的。這情況就像一個老年人,如果每天多吃幾塊肥肉,怕消化不了確實容易出毛病,但一個年輕人如果多吃了幾塊肥肉、幾碗飯,讀者覺得他會患上高血壓、高血脂和脂肪肝等病嗎?
而且,說房地產有泡沫,一般是說冬粉賣出魚翅價,大家買不起,所以不買了,這就出現泡沫了;現在的情況是,別說魚翅價,冬粉都賣出金絲的價格,大家還是一邊說貴一邊買,這種情況能叫泡沫嗎?再加上,按說泡沫那是吹彈可破的,但這個“泡沫論”從2002年講到現在,尤其是最近三年,推出了號稱“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對這個“泡沫”又捶又打,都沒能把它擊破,世上有這么硬的泡沫嗎?
此外,即使從經濟學角度而言,房價是否存在泡沫也是值得探討的。因為房價屬於資產價格(資產轉換成貨幣的比例,也就是一單位資產可以轉換為多少貨幣),在經濟學意義上,沒有不含“泡沫”的資產價格,因為這個“泡沫”叫做虛擬價值。什麼叫虛擬價值呢?簡單來說,就是資產價格不是按形成這個資產需要花多少錢來決定的,而是按照這個資產能掙多少錢來決定的。例如,一畝肥地就比一畝薄地要貴,因同樣面積的土地產出效率不同,但讀者能說那畝肥地的售價就是泡沫嗎?

因此,如果除去不明真相、人云亦云的民眾,有“戀泡沫情結”的人,好心辦壞事的學者,喜歡唱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國際炒家這些因素不談,對於這屆政府而言,中國房地產還是一個很年輕的市場、在蓬勃發展的市場,“泡沫”暫時還沒有出現。但是,高房價的情況確實出現了,而且部分城市還比較嚴重,因此不少人將高房價等同於泡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