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藝》

《中國手藝》

《中國手藝》配合這一重大展覽,採用演播室和外拍短片相結合的方式,希望讓觀眾在感受傳統手藝凝聚的民間智慧的同時,喚起人們懷念傳統手藝、傳統文化的情懷,並闡釋留住這些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傳承和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的主題。

(圖)《中國手藝》《中國手藝》
《中國手藝》:文化部、發改委和教育部等10餘家部委在京舉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系列活動。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依託此次活動,與中國藝術研究院聯合製作特別節目《中國手藝》於2009年2月15日播出。節目選取若干項曾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手藝進行展示和探討,讓觀眾感受傳統手藝凝聚的民間智慧的同時,喚起人們懷念傳統手藝、傳統文化的情懷,並闡釋傳承和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概述

(圖)《中國手藝》《中國手藝》演播室訪談區

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播出由中央電視台社教中心與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聯合製作的時長為120分鐘的特別節目《中國手藝》。該片分為“認識手藝”、“解密手藝”和“重振手藝”三部分,選取那些曾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間手工藝項目進入演播室進行現場展示,同時邀請一批優秀手藝傳人和文化學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家對有關話題進行深入的文化討論。力圖讓觀眾在感受傳統手藝凝聚的民間智慧的同時,喚起人們懷念傳統手藝、傳統文化的情懷,並闡釋留住這些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傳承和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的主題。

簡要介紹

特別節目《中國手藝》配合這一重大展覽,採用演播室和外拍短片相結合的方式,選取若干項曾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手藝進行展示和探討。希望讓觀眾在感受傳統手藝凝聚的民間智慧的同時,喚起人們懷念傳統手藝、

(圖)《中國手藝》中國手藝作品

傳統文化的情懷,並闡釋留住這些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傳承和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的主題。

在演播室錄製現場,包括海南黎族鑽木取火技藝、福建屏南木拱橋營造技藝、揚州雕版印刷技藝粉蠟箋製作技藝、浙江樂清龍檔製作技藝在內的五個傳統手工技藝項目的傳承人,為觀眾展示了他們精湛的手藝,展現了傳統技藝所蘊含的精湛技巧、高超智慧和傑出創造力。知名學者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專家在演播室現場,與主持人一起由現場演示切入,談到了主持人及嘉賓自己對手藝的記憶和切身感受,並在文化傳承層面和文化影響力展開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其中包括: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田青、孫建軍、呂品田;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徐藝乙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何星亮、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杭間、蒸餾酒技藝傳承人陳林。

節目簡介

一、概述
正月十五《中國手藝》節目為演播室綜合節目,主要由主持人與嘉賓訪談、現場手藝展示和VCR短片構成,時間長度為150分鐘。時間分配大約為:vcr短片 ——7個(每個約10分鐘,共70分鐘);現場展示——6個(每個約5分鐘,

(圖)《中國手藝》《中國手藝》王小丫、撒貝寧主持

共30分鐘);嘉賓討論——約50分鐘。
二、演播室元素
1、主持人2人:
2、演播室專家6人:
3、現場手藝展示14人
三、演播室分區
演播室主要分三個區域:嘉賓區(主持)、手藝展示區、攝像工作區
四、展示內容
鑽木取火、搭木橋、樂清龍檔、紙加工、雕版印刷
五、演播室技術
視頻6訊道:搖臂、主持、嘉賓、展示、游機2
音頻6胸麥:主持2人、嘉賓2人、展示2人
六,演播室工作人員
62人(視頻、音頻、燈光、場工、制景、道具、裝置、等離子、現場導演、小片導演、導播、設備、保衛、製片、監製)

樂清龍檔

在樂清民間草根生存了500多年的樂清龍檔,一路走出樂清“飛”向世界,2009年2月15日晚,一個不同尋常的夜晚,中央電視台10套元宵節特別節目《中國手藝》,樂清龍檔這一種融合了木工、雕刻、油漆、刺繡等綜合性藝術的傳統手工技藝再一次讓人們為之驚艷。2009年2月初,就接到了樂清龍檔要“飛”進央視現場展示的訊息,一直在關注著,還在筆記本上做了特別提醒。2009年2月15日晚早早地打開電視,9:20分,央視名嘴王小丫撒貝寧上台主持,拉開了今年元宵節特別節目《中國手藝》的序幕。為時兩個小時的節目由主持人與嘉賓訪談、

(圖)樂清龍檔安家樂清龍檔安家

現場手工展示和外拍短片構成。四川瀘州油紙傘、龍泉寶劍、鐵觀音、軲轆車等,外景短片介紹的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喚起了人們懷念傳統手藝、傳統文化的情懷。
快到11點時,鏡頭裡出現了熟悉的樂清龍檔和黃德清、黃北父子的身影,亮相央視的樂清龍檔是柳市的黃氏龍檔第三、第四代傳人黃德清、黃北父子於2006年精雕細刻而成的,由於場地限制,在央視展示時,只節選了其中的兩檔。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展示了樂清龍檔傳統技藝的精髓。這兩檔龍檔採用透雕、鏤雕、浮雕等工藝技法雕刻了《八仙過海》《轅門斬子》等經典戲曲片段,刻畫惟妙惟肖,亭台樓閣精美絕倫,讓全國億萬觀眾通過電視螢幕領略了樂清龍檔的獨特魅力。黃德清、黃北父子對樂清龍檔的歷史和工藝製作流程等的講解,使觀眾對樂清龍檔有了更多的了解。2月6日錄播《中國手藝》那天,黃德清、黃北父子上午10點多就趕到了中央電視台。據了解,《中國手藝》欄目組受中國文化部委託,在全國選擇了樂清龍檔、鑽木取火、搭木橋、紙加工和雕版印刷 五個進入非遺項目的傳統手工藝項目進行現場展示,由於錄播的項目多,他們一直錄到了當天晚上10點多。黃德清、黃北父子在央視演播大廳現場將2檔樂清龍檔搭好,金碧輝煌的樂清龍檔立即吸引了好奇的主持人撒貝寧與黃家父子一起抬著樂清龍檔在演播室盤鏇歡舞。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田青、南京的徐藝乙等專家也亮相《中國手藝》,解讀傳統手工技藝,解密傳統手工製作流程,展現了我國傳統工藝的魅力,讓我們在感受傳統手藝凝聚民間智慧的同時,也喚起人們留住這些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傳承和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傳統技藝

特別節目《中國手藝》展現傳統手工技藝魅力,傳統手工技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並且現在仍舊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那些延續了幾代人的手藝,也大都曾是傳承人謀生的手段和生活的依靠。從正月十五元宵節開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將於北京農業展覽館舉行。同時還有一系列相關活動在北京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的一次傳統技藝大展。在這次大展中,有1176位民間藝人將參與其中,展示他們帶來的各地各民族獨具特色的傳統手藝,有2322件珍貴實物與觀眾見面。
2009年2月15日央視的科教頻道用極大篇幅播出了一檔特別節目——《中國手藝》,節目為我們展示出的那些

(圖)巨型紫砂《歸來平安》巨型紫砂《歸來平安》

傳說中令人驚嘆的民間手工藝以及那些令人肅然起敬的手藝人,使人震撼,令人深思。華夏5000年燦爛的文明被揭開了一角,過去,我們過多的關注了華夏文明當中的大雅之道,書法、繪畫、雕塑、唐詩、宋詞、元曲。後來又關注茶道、陶瓷、玉器、青銅等等。我們歌頌這些文物的同時,也好奇的思考起一個更實際的問題,如此精湛的手藝在當今社會是否有在流傳?就象我在《淺談勝芳民間文化的生存之道》里所闡述的,手藝人的失業就意味著手藝的失傳。是現代價值觀決定了手藝人是否會失業的問題。節目中為觀眾展示了很多古老的技藝,有榫卯結構造木橋的工藝,雕版印刷的工藝,龍泉劍的鍛造工藝,有製造雲錦的工藝,還有瀘州手工油紙傘的製作,也有手工制鐵觀音的絕技。每一種工藝無不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節目中展示了一種古老的手藝——木車輪。嘉峪關的幾個老手藝人為這次節目專門製作了一個車輪。這幾個手藝人當中最大的70多歲,最小的也60多歲了,要不是節目找到他們做這個車輪,他們是根本不會做的,因為沒有人會用這種車了。他們也上了年紀,做不動了。由此不禁要思考一下,我們勝芳的一些傳統技藝,包括民間花會里的一些技藝不也是面臨這樣的窘境嗎?同時,這個車輪也有另一個富含哲理的意味,歷史的車輪走到今天的時候,那些不符合當今價值觀的東西必將面臨被淘汰的境地,不是他們不優秀,而是他們沒有了市場。但是,手藝里所包含的科技和智慧乃至文化也要跟著手藝人的沒落而從此失傳,這是十分悲哀的事情,是令世人惋惜的事情。是央視將這幾位老人找了出來,為觀眾展示這門手藝,也使手藝以影像的方式得到保護和傳承。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節目,喚醒一些人的意識,讓更多好的東西浮出來,從而將中華文化的脈絡重新延續起來。

重要意義

節目中展示的各種手藝在當今社會中的存在方式有一些不同,如瀘州手工油紙傘,它們無疑是精美的藝術品。在當地油紙傘以100元左右一把的價格賣給遊人,這就養活了一部分從事油紙傘製作的手藝人。但是油紙傘的原始功能就是擋雨,它們的壽命差不多是3年左右。而如今成為了藝術品,誰也不忍心使用這價值100多元的傘擋雨了。但可喜的是,畢竟這些精美的傘和制傘工藝得以保存。反思我們這裡編制葦製品的工藝呢?博物館里展示者蘆葦編制的捕魚工具,張家大院裡展示過這些蘆葦是如何編織的技藝,僅此而已。勝芳沒有了大片的蘆葦,也沒有了蘆葦製品的用武之地,那些編織的手藝也就瀕臨失傳了。類似的手藝還有白鐵手藝、烘爐手藝、扎制燈籠的手藝等等。雖然這些手藝還在,但手藝人們卻掙扎在失業的邊緣。

龍泉劍的鍛造工藝,周正武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大量的實驗,終於將失傳的古劍鑄造工藝恢復了起來,

(圖)中國手藝-天作之合中國手藝-天作之合

他製作的龍泉劍完全達到古書中描述的寶劍的要求——手振拂揚,其華捽如芙蓉始出。觀其釽,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岩岩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百鍊成鋼繞指柔、鋒利五筆削金玉。每一柄龍泉劍要經過3萬2千多層的反覆鍛打,數月至1年多的捶打,在淬火的一瞬間,使寶劍擁有了靈魂。周正武成功了,曾經有用5口寶劍換得一架寶馬MINI Cooper汽車的驕人事跡。目前到正武堂求購龍泉劍的人絡繹不絕,收藏的價格一路飆升至50萬元一把。這是對手藝人最大的褒獎與激勵。對於龍泉劍收藏的熱衷從側面反映出世界對華夏文明及手工藝的推崇和認可。可是,在周正武成功之前的那些歲月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那是怎樣的一種生存狀態?每天反覆的重複這一樣的工作,繁重的體力消耗和寂寞的苦熬。他也曾經打制過廉價的刀劍出售,以賺取微薄的收入。
沒有政府資金的扶持,甚至沒有人相信,古籍當中描述的寶劍能被恢復出來。如果他不成功呢?倒也餓不死,他有手藝,而且龍泉地區的刀劍兵器產業也基本能保證一般的銷路不成問題,甚至可以引進現代機械化生產刀劍裝飾品。是對祖先遺留下的精湛技藝的發掘與傳承的決心激勵這這些如周正龍一般的手藝人,前赴後繼的踏上這條艱苦的人生旅程,我們難道不應該為他們喝彩嗎?回來再看勝芳,各個武術會艱難求存,在低矮破舊的房屋裡,老師傅們苦守著前輩們留下的種種絕技,少數幾個徒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練練,甚至有的徒弟乾脆一年也去不了一次。古話說“窮文富武”餓著肚子練武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大家都去做生意去了。有的人甚至抱怨,大隊不給錢,誰還願意出會呀?再見不到錢咱們就不出了。話雖然是氣話,但透露出的是面對當前窘境的無奈,和對玩意的惋惜。他們也不願意前輩們留下的玩意斷送在自己手裡,他們也希望本門的武藝發揚光大。他們所缺乏的其實就是象周正武這樣的精神。成功往往就在於苦苦的鑽研和思索,堅持不懈的努力,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的決心。
與之相比,雲錦有了一個好的歸宿。燦若雲霞、絢麗多姿的雲錦曾是皇家御用的衣料。隨著封建帝制走向末路的時候,雲錦失去了買家,老百姓絕對消費不起這樣的衣料的。幸好國家意識到其瀕臨失傳的危險,在南京市成立了雲錦研究所,使這樣一種富麗堂皇的人間瑰寶得以保護並傳承下來。我們不會因為其無人能消費的起而對雲錦的處境而擔憂了。與類似雲錦這樣被國家保護起來的技藝相比,還有很多工藝和技藝需要保護和傳承,這就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支持。一個喪失了自己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也是可恥的,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這一輩人肩負的重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