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症候群》

《世紀症候群》

《世紀症候群》是2006年上映的泰國/法國/奧地利電影,由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導演。ArkanaeCherkam,JaruchaiIamaram等人主演。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本片根據導演自己的童年回憶拍攝,他的父母都是醫生。一位女醫生在鄉下醫院裡為前來求診的村民和和尚看病,她和一個蘭花養殖場的主人熱戀,同時,在一間城市醫院裡執業的一名醫生愛上了她,而在他和他之間,卻發生了一段不尋常的情感交流。導演仍以長鏡頭表現人物細膩的情感,片中不時出現一些幽默的小人物,譬如牙醫兼職做歌星,求藥的老和尚亦為他人施藥,年輕的和尚一心想做唱片騎師等。

獎項

獲獎:2006年威尼斯電影節提名金獅獎

2007年法國杜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

2007年法國《電影手冊》評分-3顆星

2007年法國《電影手冊》年度十大影片

影評

評論一:這不就是你的人生

仿佛這部劇集,儼然一部以催眠為目的緩緩推出的熱帶風景紀錄片。

一個夏天,總是要看幾部悶片的,今年選中泰國,濕熱讓人惦記熱帶。

城鄉結合部的女醫生,喜歡上賣蘭花的花匠。情節幾乎不再推進,熱帶植物從醫院的視窗探進來,仿佛一場曠日持久的戀物癖。

影片的前半部分幾乎沒有人物的正面,只是淡淡的側影,實習醫生向女主人公坦陳自己愛的折磨,你知不知道這種炙烤和煎熬?女醫生平靜地說她都明白,她愛上栽培蘭花的男人,跟隨他去郊外的家中,側著身子問他,我若喜歡上一個人,該如何表白?

鄉間的集市,夜晚的喧囂。牙醫在集市上唱情歌,深刻動人。

後半個影片,在枯燥中重新開始敘述,人物開始正面對著鏡頭,訴說的依舊是日常和寂寞。有人開始冗長的催眠,實習醫生與人做著散漫的聊天。

實習醫生吻了別的女人,女人說我們去新建的工地吧,那裡有你喜歡的大海。醫生看著她,笑著不置可否。

廣場上仍舊是人群和保健操,和尚來來往往,沒有一個做得成DJ。

泰國真是一個寂寞的國度,不論是宇宙只有我和你,還是午夜之愛http://www.douban.com/subject/2287150/,還有那么多孤獨的人,在熱帶緩慢行走。

評論二:醫治無效的神秘變奏

著實看不透徹阿彼察邦的意圖,據說這是從物理學的角度在研討生存本身,而那些穿插於正常敘事中的緩慢長鏡,在聽似聖潔孤冷的配樂中亦昭示出一些或須臾或永久的謎,鏡頭所掠之處的黃袍僧侶、銅製雕塑、白牆、醫療器械,仿佛都被塗抹上了迷霧森林般的神秘氣息。——陸支羽

阿彼察邦對於“疾病”的迷戀總是籠絡著一絲熱帶神秘主義氣息,得益於《熱帶疾病》的成功,才使我們有幸知曉到那些奇妙的泰式密語,或許,正如人所說,唯在阿彼察邦的魔幻手筆下,那一切才能果真閃現出一道道恢宏的亮色。

兀自覺得,阿彼察邦電影裡的建築都有著一種森林般密匝匝的質感,而不若安東尼奧尼的荒漠式建築美學,兩者唯一同質的是,他們都在探討著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淡漠,並以建築群落間的空隙與填充物來測量人心的深淺,若剖其本質,想必亦同是關於孤獨。另外,阿彼察邦也如安東那般迷戀著中途變奏的恣意。安東曾在《奇遇》中沿路丟棄了女主角,並化其為虛妄的烏有;而阿彼察邦亦在《熱帶疾病》中運用了此番招數,原初好端端的同性故事卻於中途發生斷層,鏡頭被硬性扭向了熱帶叢林,以致影片後半段過度“失語”。

及至《綜合症與一百年》,阿彼察邦的變奏猶然於不經意間締造出奇妙的效果。那些穿插於正常敘事中的緩慢長鏡,在聽似聖潔孤冷的配樂中昭示出一些或須臾或永久的謎,鏡頭所掠之處的黃袍僧侶、銅製雕塑、白牆、醫療器械,仿佛都被塗抹上了迷霧森林般的神秘氣息。除此之外,另有一層變奏則更深僻地關涉至情節建構的問題。影片中出現過兩組相同的對話內容,唯獨置換了外設的空間背景,介於古樸和現代的比照;而所謂“一百年”的時間跨度,從這番新舊比照中便可見一斑。另外,第二番重述中人物的臉部被處理成了正面景別,人說是為了彰顯出“相同中的不同”,但在我以為這是借鑑了伯格曼《假面》中的異質手法。總而言之,這其中的變奏,極大意義上破毀了原初建制的一系列敘事,劇情隨之丟失了正軌,甚而淪落為創作理念的附庸。所幸,阿彼察邦的把控足夠深邃,不至於被人一眼戳破。而在我想來,他的野心著實太大了些,任何情感都被他的鏡頭無情地碾碎,人物亦無可避免地被符號化,及至“綜合症與一百年”的題旨,在我以為那更像是一組探究世事變遷的強大公式。

著實看不透徹阿彼察邦的真正意圖,據說這是從物理學的角度在研討生存本身。我的臆測中,“綜合症”或許正意指著人所共有的疾病,可釋義為一種關於孤獨的困境;而“一百年”則是一個時間的虛指,意指人之孤獨是慣以有之的共性,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消除抑或激增,它總是不多不少不好不壞地存在在那裡。細想來,哲學上所言的“人生而孤獨”及至安東尼奧尼所言的“生活的本質就是虛無”,實則都是同宗同族的命運溯源地。

無論如何,此片的觀影過程無疑是艱難的,仿佛被標貼著靈魂的密碼,叫人無力讀解。或許,阿彼察邦的所謂“大師氣象”多少有些過分虛飾的嫌疑,但至少,波頓蜀黍的首肯終令其贏得了金棕櫚的親睞。

評論三:安靜的看悶片

對於導演ApichatpongWeerasethakul倒是談不上有多少熱愛,但是依然看了他的兩部電影。

相對於《祝福》,導演在敘事上做了一點小創意,簡單的將電影劃分節。起點相同,猶如一個端點兩邊的無限延長,卻同樣的複述著遊走在孤獨城市中內心安靜的人們之間發生的細小瑣事。

第一部分中,導演刻意的將鏡頭拉遠,記錄著人與人之間細膩的情感。對女醫生表達愛意的實習醫生透露出的緊張與侷促,女醫生與蘭花養殖主一起時的歡愉,牙醫談及自己理想是的輕鬆與面對和已逝朋友相似的僧者所表現出的自我救贖欲望,不同的情感錯落在一起,支撐起清淡如水的影像。

第二部分導演則將鏡頭拉近,人物的臉龐占據了鏡頭。麻木,希望,內心的悸動,通過一個流轉的眼神,一個嘴角洋溢的微笑,輕輕的一挑眉細細道來。

Apichatpong影像中的人物總是有著些許的隱忍,外在之下隱藏著各自不同的堅持。這些理想與現實的交錯,情感的相互碰撞,在沒有敘事衝突的情況下只有用長鏡頭才能表達的淋漓盡致。人物內心的寧靜與堅持亦淡化了欲望,使得鏡頭之下,每個人都籠罩著一片神聖霞光。

別先被悶片的表象所嚇壞,安靜下自己再去看鏡頭裡安靜的人,我們得學會與電影一起深呼吸。

評論四

先說,我是很愛這位導演的。

綠意盎然,雖然有僧侶但少了意味畫了一幅醫院的醫生應聘、看病、做操、(又把牙醫分出來)娛樂生活(彈吉他)、感情生活(又有蘭花的故事)、講話、玩飛盤的長卷。其中還有休息部分,休息部分連到高潮部分。

戀愛部分:他似乎喜歡得很痛苦。

綜合症部分:說不定得病的不是僧侶,是醫生們吧。

音樂部分:唱歌、吉他手和泰語獨特的綿綿音少不了。然後人們就在吉他聲中的夜色滑走,聆聽。活動。

牙醫給一盤音樂帶給《熱帶》里的男主角(這次變僧侶)。

像極了《祝福》和《熱帶疾病》,但更成熟。。。怎么說呢,用的東西更少吧。

喜歡的部分:後部分,兩個醫生穿著白大褂迎面出來討論鈴聲。

觀看一些人走過,很……

高潮部分:也是最吸引人最有……攝魄力?的地方——長時間描述醫院什麼器具地方之類的。一段靜止之後是全民健美操(很喜歡),這么高潮居然在最後。然後停住,字幕出來,字幕的速度和配樂讓人少少的喜歡。是吧,每個人都是少少的喜歡這部,很多地喜歡前面那部。

總覺得和前面的電影(熱帶病)很有關係。不然我們也不會等那么久期待那么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