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少女莫妮卡》

《不良少女莫妮卡》

《不良少女莫妮卡》是英格瑪·伯格曼導演,哈里特·安德森等主演的作品,於1953年上映,片長96分鐘。

基本信息

詳細資訊介紹

更多外文片名:
Monika

Summer with Monika

導演
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

編劇
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 .....uncredited

Per Anders Fogelström .....also novel (uncredited)

演員
哈里特·安德森Harriet Andersson .....Monika

Lars Ekborg .....Harry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
96 min
國家/地區:
瑞典

對白語言:
瑞典語
色彩:
黑白

劇情介紹

在蔬菜店工作的女孩不堪忍受酒鬼父親和年幼弟弟們的喧囂,收拾行裝去找男孩。男孩父親自他母親十幾年前去世後就一蹶不振,正在住院。男孩將她安頓到父親的小艇上。因為男孩睡過頭,被工廠辭退。兩人決定駕舟出行,四處遊蕩。著實在海上海邊有過一段快樂日子,不過終於彈盡精絕,衣食無著,女孩還在醞釀著新生命。兩人決定回去結婚。男孩開始邊學習他喜歡的機械邊工作養家,女孩生了個女孩,卻視她為累贅,覺自己這樣年輕貌美不能就此虛度,要跳舞玩耍,又對物質艱苦多有抱怨,真男孩出差,與舊情人有染,用付房租的錢給自己買了新套裙。任有過多少海誓山盟,家庭解體,女孩自由,男孩抱著小女孩在姑媽協助下賣掉舊家具,不知何去何從……

導演介紹

英格瑪·伯格曼瑞典的國寶級編導,20世紀電影大師之一。將電影藝術帶進深不可測的內心世界,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豐富的視覺意象、閃回和極端特寫等手法,展現心靈深處的憧憧幽影,以及人和上帝或人和死亡的關係。從50年代開始,作品接二連三榮獲國際大獎。1987年出版自傳。

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出生於瑞典烏普薩拉一個具有濃厚宗教氣氛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虔誠的路德教徒,Bergman的童年並不自由,充斥了殘酷和壓抑,父親對他嚴厲的態度讓他在之後的創作之路上一直滲透淡淡的苦難。

1937年,伯格曼進入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文學和藝術史,莎士比亞和斯特林堡等著名戲劇作家的作品給了他最初的靈感和啟示,1944年,年僅26歲的他寫出人生第一個電影劇本《折磨》 ,劇本以校園生活為題材,糾纏了專制和壓迫,後50年代初,他的作品已經豐盛,《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 《魔術師》,一系列經典讓他迅速躋身世界名導行列。

伯格曼喜歡在電影中討論生活於靈魂,他開創了很多藝術表現手法,比如運用複雜的電影語言手段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用室內心理劇的結構形式,在看似狹小的空間裡展示人的內心無比廣闊的時空變幻。

雖然伯格曼的電影總是相關苦難,而在他的電影最後,往往透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1981年,他拍攝了電影《芬妮與亞歷山大》,這部陣容超級強大,記錄了他以往電影所有元素的電影,成為他電影人生的結尾,也為他的藝術傳記畫上完美句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