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蜂”無人機

火蜂無人機是美國研製的無人機。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空軍損失慘重,為此美國空軍較多地使用了無人機。火蜂是在此期間頻繁使用的無人機機型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1

研製國家:美國

型號:火蜂無人機(AQM-34N Firebee)

研製單位:賴安航空公司(Ryan Aeronautical Co)

現狀: 退役。

概述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空軍損失慘重,被擊落飛機2500架,飛行員死亡5000多名,美國國內輿論譁然。為此美國空軍較多地使用了無人機。火蜂是在此期間頻繁使用的無人機機型之一。

早在越南戰爭時代,美國防部就使用了無人駕駛飛機(如:BQM-34A“火蜂”)和遙控飛行器從事作戰偵察活動。此後,無人機一直服役於美國武裝部隊。

性能指標

翼展3.93米

機長6.98米

結構特點

火蜂的機翼是中間懸掛式的,後掠,翼尖有一個傾角,發動機在腹部有一個膨脹的噴射口,進氣口為橢圓形,初期口為圓形。機身是圓形而且向後逐漸縮小,鼻部比較尖,尾部為錐形,腹部有一個副翼。水平尾翼為上部高掛形,後掠。

裝備情況及型號演變

火蜂有很多個型號,如空軍的BQM-34S,陸軍MQM-34D,中國伊朗也有很多個仿造於147型的無人機。

中國的長虹系列無人偵察機基於在越戰中繳獲的美制火蜂無人機而設計。

火蜂除了有一些型號作為靶機以外基本上已經退出現役。

實戰表現

越南戰爭中AQM-34Q型147火蜂無人機飛行500多次,進行電子竊聽、電台干擾、拋撒金屬箔條及為有人飛機開闢通道等。

1967年3月到1971年7月中,AQM-34N型火蜂共執行了138次任務。他由DC-130飛機發射,在預先編制的程式控制下飛行。有一些在降落在中國。約有65%被回收。

歷史

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自身程式控制裝置操縱的無人駕駛飛行器。它最早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當時是作為訓練用的靶機使用的。

無人機的飛速發展和廣泛運用是在海灣戰爭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充分認識到無人機在戰爭中的作用,競相把高新技術套用到無人機的研製與發展上:新翼型和輕型材料大大增加了無人機的續航時間;採用先進的信號處理與通信技術提高了無人機的圖像傳遞速度和數位化傳輸速度;先進的自動駕駛儀使無人機不再需要陸基電視螢幕領航,而是按程式飛往盤鏇點,改變高度和飛往下一個目標。新一代的無人機能從多種平台上發射和回收,例如從地面車輛、艦船、航空器、亞軌道飛行器和衛星進行發射和回收。地面操縱員可以通過計算機檢驗它的程式並根據需要改變無人機的航向。而其他一些更先進的技術裝備、如高級竊聽裝置、穿透樹葉的雷達、提供化學能力的微型分光計設備等,也將被安裝到無人機上。

在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乃至北約空襲南斯拉夫的過程中,無人機都被頻繁地用於執行軍事任務。無人機雖然不是戰場上空執行空中任務的主力,但也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無人機是無人駕駛,因而可以把它送到危險的環境執行任務而無須擔心人員傷亡,所以世界上各主要軍事國家對無人機在軍事上的用途十分青睞。

全球無人機大掃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