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涕”災難

1939年發生了一件事,似乎對全世界的農民以及對諸如瘧疾一類熱帶病流行的地區來說,都是一個好訊息。那就是有一種新的、安全的、名稱為“滴滴涕”(即DDT,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的商品名)的殺蟲齊被發明了出來。昆蟲一碰到它,便因神經系統麻痹而被殺死。將它噴酒在農作物上,或噴酒在帶菌昆蟲賴以繁殖的沼澤類地區,會收到良好的滅蟲效果。


發展狀況

在後來的30年間,千百萬噸滴滴涕在全世界被使用。在非洲,它可能拯救了幾百萬人的性命。消滅了蟲害,農民的收成劇增。
但不久以後,科學家們開始擔憂,因為有些昆蟲對滴滴涕產生了抗藥性,藥效不如從前那樣明顯了。人們還發現,動物在吃了噴過滴滴涕的植物後,滴滴涕能在其體內積累。由於滴滴涕在動物體內未被降解,這使人擔心它會通過食物鏈傳遞下去。
對滴滴涕積聚的最初警告信號是來自對鳥類的研究。鳥類從吃下的昆蟲那裡吸收了滴滴涕,從而使產下的蛋殼變薄。薄蛋殼很容易破碎,致使幼鳥死去。既然滴滴涕能影響鳥類,難道它不會影響人類嗎?
巴布亞紐幾內亞一個農民正在莊稼上噴酒殺蟲劑。現代殺早齊比滴滴涕較易降解。
科學家和生態學家得出結論,滴滴涕弊多利少。1972年,美國已限制其使用。現在,美國、歐洲國家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已完全禁止使用滴滴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