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的春天

沉寂的春天

蕾切爾·卡遜 (Rachel 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是美國的海洋生物學家。 但她是以她的作品《寂靜的春天》引發了美國以至於全世界的環境保護事業。她的專業素養以及她對自然的深情,又使她無法保持沉默。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沉寂的春天

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是美國的海洋生物學家。 但她是以她的作品《寂靜的春天》引發了美國以至於全世界的環境保護事業。卡遜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斯普林達爾的農民家庭,1929年 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女子學院,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學獲動物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先後在霍普金斯大學和馬里蘭大學任教,並繼續在麻薩諸塞州的伍德豪海洋生物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但由於1932年她父親去世,老母需人贍養,她的經濟條件不允許她繼續攻讀博士,只得在漁業管理局找到一份兼職工作,為電台專有頻道廣播撰寫科技文章。1936年通過了嚴格的考試篩選,戰勝了當時對婦女在行政部門工作的歧視,作為水生生物學家,成為漁業管理局第二位受聘的女性。她的部門主管有一次認為她的文章太具有文學性,不能在廣播中使用,建議她投到雜誌,居然被採用,出版社建議她整理出書,而她於1937年因為姐姐去世,還需要負責兩個外甥女,經濟也需要支持,1941年出版第一部著作《海風的下面》,描述海洋生物。蕾切爾·卡遜因乳腺癌不治於一年後逝世,時年56歲。 在她去世後,1980年美國政府追授她美國對普通公民的最高榮譽——“總統自由獎章”。

創作背景

她撫養的一個外甥女在36歲就去世了,留下一個5歲的兒子,她收養了這個孩子,為了給這個孩子一個良好

沉寂的春天

的成長環境,同時還要照顧已經年屆90的老母親,她在馬里蘭州買了一座鄉村宅院,正是這個環境促使她關心一個重要的問題,並產生了她最重要的作品-《寂靜的春天》。麻薩諸塞州一位鳥類保護區的管理員給她寫了一封信,告訴她滴滴涕造成保護區內鳥類瀕臨滅絕,希望她能利用她的威望影響政府官員去調查殺蟲劑的使用問題,她覺的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在雜誌上提醒公眾,但出版界不感興趣,她決定要寫一本書。 作為當時已經是一位有世界影響的科學家,她能夠得到著名的生物學家、化學家、病理學家和昆蟲學家的幫助,她掌握了許多由於殺蟲劑、除草劑的過量使用,造成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的證據,但她以更文學化的、更生動的方式寫出來,寫這本書她用了4年時間,其間她得了乳腺癌。這本書尚未出版,她就受到了以殺蟲劑等化工產品生產商為首,和受到農業部支持的各種媒體的攻擊,罵她是“一個歇斯底里的婦女”。[2] 事實上,當卡遜準備寫這本書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這是一個多么敏感和極易引發爭論的話題。但是,她的專業素養以及她對自然的深情,又使她無法保持沉默。當卡遜抱病完成《寂靜的春天》後,面對詆毀和無端的攻擊,她始終保持平靜,因為她相信事實自會證明一切。

內容

本文敘述了美國女性生物學家和環境科學家蕾切爾·卡遜的人生歷程,以及她的《寂靜的春天》所產生的影響。1962年《寂靜的春天》正式出版後,許多大公司施壓要求禁止這本書的發行,但沒有成功,反而在社會上引起更大的反響,卡遜收到了幾百封要求她去演講的請柬,這本書成為美國和全世界最暢銷的書。殺蟲劑開始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1963年,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節目中,卡遜

沉寂的春天

和化學公司的發言人進行了一場辯論,這時她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但她儘量克制。年底她被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並獲得許多獎項,包括奧杜本學會頒發的奧杜本獎章和美國地理學會頒發的庫蘭獎章。最重要的是引起美國政府的重視,她最後一次在公眾中露面就是在參議院調查委員會上作證,從而導致1972年在美國全面禁止滴滴涕的生產和使用,美國廠家開始向國外轉移,但其後世界各國紛紛效法,目前幾乎全世界已經沒有滴滴涕的生產廠了。《寂靜的春天》成為促使環境保護事業在美國和全世界迅速發展的導火線。 在《寂靜的春天》中,卡遜寫道:“使用有毒藥品這種風靡一時的做法,就像洞穴人掄起棍棒那樣粗魯,這是在認識生命力量這一基本命題上的徹底失敗。試圖以化學方法治療蟲害的信徒們一直忽視生命本身的這種非凡力量。他們行而不思,面對強大的對手,不知謙卑。”類似這樣的智慧話語在《寂靜的春天》中隨處可見,足以喚醒我們沉睡中閉合的自然之眼,讓我們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充分評估自然之於我們的深層價值。如果我們承認詩歌、繪畫等藝術對人類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為什麼我們卻對自然的慷慨恩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要知道,我們從自然中來,並終將重新融合到自然中去。它創造了我們,造就了人類這個物種。自然並非僅僅保障了我們的生存,它同時還賦予並塑造著我們的美感。很難想像,人類如何能生活在一個醜陋的世界裡。很多人或是出於眼前的微小利益或是過分誇大即將面臨的危險,不惜飲鴆止渴,堅持拒絕生態學家的勸阻,仿佛自然是我們的敵人,是一隻需要征服的野獸。他們可憐的頭腦中只有簡單的二分法:要么我們徹底控制自然,要么自然控制我們。他們完全不明白我們就在自然之中,徹底控制自然的想法如同抓住自己的頭髮想飛起來一樣荒唐可笑。另一方面,自然造就人類本不是讓人隨波逐流。問題只是我們如何與自然進行良性互動,不能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把我們自己一起解決掉。而這需要的是智慧、洞察力乃至愛心。 有人說,環保已經是個泛濫的名詞,然而,它“泛濫”得還遠遠不夠,僅僅衝擊了我們的視覺。《寂靜的春天》可以衝擊我們的心靈。沒有這種心靈底層的觸動,環境保護將永遠停留在簡單的概念之中。別忘了卡遜的這句話:“我們的子孫後代絕不會寬恕我們對待生命賴以生存的自然的草率態度。”

然而,回想《寂靜的春天》剛出版的時候,卡遜所面臨的攻擊絲毫不遜於《物種起源》剛出版時達爾文所受到的攻擊。當時,《時代周刊》的態度與現在幾乎背道而馳,曾撰文指責卡遜“過於煽情”。有人分析,卡遜當時遭到攻擊的一個原因是,她的觀點侵犯了那些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獲取經濟利益的人。在《寂靜的春天》中,卡遜花費四年時間,蒐集了大量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由於毒性農藥DDT的泛濫,已經讓春天變得寂靜無聲。可以想像,當時的農藥生產商對這本書有多么惱怒。疾風暴雨般的詆毀甚至歇斯底里的謾罵如同潮水般向作者蜂擁而至。後來的很多文章提到,正是由於這些詆毀的折磨,卡遜在本書出版後的第二年就與世長辭。這種說法或許會引起人們的同情,激發人們對農藥商的憎恨。但是,這種說法同時也低估了這個身材嬌小、外表溫和的女子的非凡勇氣。

貢獻

1 、 現代環境主義的先驅,在她的專業寫作生涯中,她創作了一些向讀者描繪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中所蘊涵的美麗和有待於人類發現的奇蹟的作品,包括《幫助孩子想像》(Help Your Child to Wonder, 1956)以及 《變換無窮的海岸》(Our Ever-Changing Shore,1957)。在卡遜的所有作品中都充滿了激情的人文思想,她認為人類僅僅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自然的美正在被人類的醜惡所取代,自然的世界正在變成人造的世界。

2、《寂靜的春天》讓人們不再寂靜 ,在這段時間裡,卡遜受到同行的啟發,開始關

沉寂的春天

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合成化學殺蟲製劑的濫用問題,並進行調查和研究。應該說,這並不是,或者至少在開始的時候不是卡遜最感興趣的問題。她不太情願地放下自己感興趣的寫作題目,開始將研究結果撰寫成對公眾具有警示意義的濫用殺蟲劑的長期效果調查報告。1962年,她發表了震驚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驚世之作《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 1962年該書銷售了50萬冊。她在書中對農業科學家的科學實踐活動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挑戰,並號召人們迅速改變對自然世界的看法和觀點。《寂靜的春天》發表後,她承受了巨大的來自化學工業界和政府部門的壓力和攻擊,她被說成是“杞人憂天者”,“自然平衡論者”。在琳達·利爾的《自然的見證人》(Witness for Nature,賀天同譯,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8)一書中對當時的轟動有十分詳細的描寫。1964年4月14日,蕾切爾·卡遜在經過了長時間的與乳腺癌抗爭之後與世長辭。她開創的現代環境主義、對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激勵著後人的理性發展。

3、理性呼喚永存

美國著名刊物《時代》在2000年12期,即20世紀最後一期上將蕾切爾·卡遜評選為本世紀最有影響的100個人物之一。在紐約大學新聞學院評選的本世紀100篇最佳新聞作品中,《寂靜的春天》名列第二。《匹茲堡雜誌》將卡遜評選為“世紀匹茲堡人”之一, 讚揚她對現代環境保護思想和觀點的開創性貢獻,認為她是現代環境運動之母。她對公眾和政府加強對環境的關注和愛護的呼籲,最終導致了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的建立和“世界地球日”的設立。

評價

柯林頓副總統、環保分子艾爾·戈爾公開表示,他當年之所以投身環保事業,正是受了卡遜女士的啟迪。“《寂靜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動主義的種子,並且已經深深植根於廣大人民民眾中。”戈爾在該書中文版的序言中寫道:“1964年春天,蕾切爾·卡遜逝世後,一切都很清楚了,她的聲音永遠不會寂靜。她驚醒的不但是我們國家,甚至是整個世界。《寂靜的春天》的出版應該恰當地被看成是現代環境運動的肇始。” 他甚至說:“《寂靜的春天》的影響可以與《湯姆叔叔的小屋》媲美。兩本珍貴的書都改變了我們的社會。” 《寂靜的春天》詳述了濫用滴滴涕等殺蟲劑帶來的嚴重的環境危害,立刻引起強烈爭議,今天已經成為現代環保運動的經典,多年來暢銷不衰。其出版商mariner / Houghton Mifflin自1987年出版該書25周年紀念版以來,僅平裝版便賣出了150萬冊,現年每年仍能賣掉3萬冊。

《寂靜的春天》最終獲得了巨大成功。有人評價,這本書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生

沉寂的春天

活方式。對於這樣的讚譽,卡遜當之無愧。確切地說,《寂靜的春天》是一本描寫死亡的書。然而蕾切爾·卡遜的本意並不單單是為自然寫一曲哀傷的輓歌。恰恰相反,在這本書中,作者用其女性所獨有的細膩筆觸,將一個複雜事實的主題敘述得優美簡潔而極其震撼人心。四十年時光的流逝,也不能使這本書的光芒有絲毫褪色。《寂靜的春天》引發的全球性環保運動,至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並不斷發展壯大。

很多人認為,在環保概念被大肆渲染的今天,實在沒有太大的必要去讀一本四十年前的書,況且,這本書討論的是早已被禁止使用的DDT。然而,任何一個讀過《寂靜的春天》的人,都可以指出這種說法的荒謬。確實,這本書所談論的是濫用DDT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是對花鳥蟲魚的危害,也包括對人的危害。但它同時又不僅是一篇由這些枯燥事實組成的報告文學作品。在DDT紛爭早已平息的今天,這本書的價值甚至比當年更加清晰。

影響

《沉寂的春天》直接觸及到農藥製造商的利益,不難想像,卡爾森遭到來自各方面的指責和抨擊,特別是化學工業界。一些主要的化學工業公司如杜邦(Du Pont), Monsanto, Velsicol, American Cyanamid對她組織圍攻,揚言要把她告上法庭,嘲笑她是一個歇斯底里的毫無資格寫書的女人。整個化學工業界和農業部都站在反對卡爾森的立場,化學工業界發言人說,要是相信卡爾森的危言聳聽,社會就要回到黑暗的中世紀年代,昆蟲和疾病就會在地球再度蔓延。

卡爾森預料到她的書出版後會引起的震動,在四年的準備時間裡,她蒐集了大量的資料和證據,並在出版前讓數千名科學家和律師審閱過這些素材,徵求他們的意見,書中表述的觀點幾乎無懈可擊。這本書得到學術界許多著名科學家的贊同,也得到一貫支持環保的最高法院大法官William Douglas的肯定。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卡爾森一方面和已經轉移的癌症搏鬥,一方面和她的支持者毫不妥協地捍衛自己的信念。

受《沉寂的春天》影響,全美有14000多名科學家、律師、管理者和其它各界人士加入了辯論並支持環保的呼聲。鑒於這本書在全國引起的強烈反響,甘迺迪總統指示他的科學顧問委員會對書中的結論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證實了書中的觀點,化學工業界試圖消除這本書影響的努力燒向了自己,民眾越來越多地站到卡爾森一邊。僅僅一年,那些激烈反對卡爾森的人沉默了,一個環境保護的聲浪在全國出現。可是由於癌症擴散,卡爾森於1964年離開了她深深熱愛和致力保護的世界,那年她56歲。

精彩章節

《明天的寓言》 ( 《寂靜的春天》第一章 )

從前,在美國中部有一個城鎮,這裡的一切生物看來與其周圍環境生活得很和諧。這個城鎮坐落在像棋盤般排列整齊的繁榮的農場中央,其周圍是莊稼地,小山下果園成林。春天,繁花像白色的雲朵點綴在綠色的原野上;秋天,透過松林的屏風,橡樹、楓樹和白樺閃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輝,狐狸在小山上叫著,小鹿靜悄悄地穿過了籠罩著秋天晨霧的原野。

沿著小路生長的月桂樹和赤楊樹以及巨大的羊齒植物和野花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悅神怡。即使在冬天,道路兩旁也是美麗的地方,那兒有無數小鳥飛來,在出露於雪層之上的漿果和乾草的穗頭上啄食。郊外事實上正以其鳥類的豐富多彩而馳名, 當遷徒的候鳥在整個春天和秋天蜂擁而至的時候,人們都長途跋涉地來這裡觀看它們。另有些人來小溪邊捕魚,這些潔淨又清涼的小溪從山中流出,形成了綠陰掩映的生活著鱒魚的池塘。野外一直是這個樣子,直到許多年前的有一天,第一批居民來到這兒建房舍、挖井築倉,情況才發生了變化。

從那時起,一個奇怪的陰影遮蓋了這個地區,一切都開始變化。一些不祥的預兆降臨到村落里:神秘莫測的疾病襲擊了成群的小雞;牛羊病倒和死亡。到處是死神的幽靈。農夫們述說著他們家庭的多病。城裡的醫生也愈來愈為他們病人中出現的新病感到困惑莫解。不僅在成人中,而且在孩子中出現了一些突然的、不可解釋的死亡現象,這些孩子在玩耍時突然倒下了,並在幾小時內死去。

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比如說,鳥兒都到哪兒去了呢 ? 許多人談論著它們,感到迷惑和不安。園後鳥兒尋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僅能見到的幾隻鳥兒也氣息奄奄, 它們戰慄得很厲害,飛不起來。這是一個沒有聲息的春天。這兒的清晨曾經蕩漾著烏鴉、鶇鳥、鴿子、橙鳥、鷦鷯的合唱以及其他鳥鳴的音浪;而現在一切聲音都沒有了,只有一片寂靜覆蓋著田野、樹林和沼地。

農場裡的母雞在孵窩,但卻沒有小雞破殼而出。農夫們抱怨著他們無法再養豬了——新生的豬仔很小,小豬病後也只能活幾天。蘋果樹花要開了,但在花叢中沒有蜜蜂嗡嗡飛來,所以蘋果花沒有得到授粉,也不會有果實。

曾經一度是多么引人的小路兩旁,現在排列著仿佛火災劫後的、焦黃的、枯萎的植物。被生命拋棄了的這些地方也是寂靜一片。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釣魚的人不再來訪問它, 因為所有的魚已死亡。

在屋檐下的、雨水管中,在房頂的瓦片之間,一種白色的粉粒還在露出稍許斑痕。在幾星期之前,這些白色粉粒像雪花一樣降落到屋頂、草坪、田地和小河上。 不是魔法,也不是敵人的活動使這個受損害的世界的生命無法復生,而是人們自己使自己受害。

上述的這個城鎮是虛設的,但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個這種城鎮的翻版。我知道並沒有一個村莊經受過如我所描述的全部災禍;但其中每一種災難實際上已在某些地方發生,並且確實有許多村莊已經蒙受了大量的不幸。在人們的忽視中,一個猙獰的幽靈已向我們襲來,這個想像中的悲劇可能會很容易地變成一個我們大家都將知道的活生生的現實。

是什麼東西使得美國無以數計的城鎮的春天之音沉寂下來了呢 ? 這本書試探著給予解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