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ur corner

thefourcorner:四角拖延戰術。在許多時候,當球隊領先,比賽時間剩下沒多少;這時候來個五位球員拉開布陣的拖延戰術,從戰術策略唯勝討論,它(拖延),並不是「小人」行為。資料顯示,四角戰術(thefourcorner)發明於1967年,發明人是北卡大學的教頭DavidSmith;包括他那位鼎鼎大名的愛徒MichaelJordan,以及他在1999年於紐約發行的著作「The12LeadershipPrinciplesofDavidSmith」等等來說,這些都叫籃球人稱讚不已!

歷史記載的是1967年藉藉無名的鄉下球隊北卡,對上彼當時已經頗負盛名的肯塔基大學;年輕的Smith在賽前對這些鄉巴佬球員解說:假如比賽能夠取得優勢,就在比賽中採用新練習的戰術;注意聽著,別理會那些搗蛋的觀眾,也別擔心對方是何方神聖,大家放手去乾。記得,把他們當成是不堪一擊的田納西隊,而不是肯塔基。
於是,北卡就在第三節進攻順暢取得領先之下,場外年輕的Smith教練,立刻示意控球後衛Brown發動新戰術;就在隊友散開布置於球場四個角落,Brown一個人就帶著球,慢慢搓麻將似的運著球。而當肯塔基球員壓迫上來防守時候,Brown就直搗黃龍般的殺入禁區;等肯塔基其它球員迅速移位幫忙時,Brown又快速的將球傳導到幫忙側,給在角落等候的隊友。比賽就這樣,在Brown運球切入上籃與切入分球給隊友攻擊、北卡球員總散布在球場四個角落中渡過;最後,該場比賽就由名不見經傳的北卡,以68比66取勝肯塔基。
Smith教練這一戰成名之後,連續七年都打進NCAA最後四強;而且在前16年當中,北卡在ACC聯盟從未落到第二名之後。可見北卡的迅速崛起、與Smith教球功力之雄厚;也因為如此,就在Smith執教的第21年,北卡終得NCAA冠軍桂冠。以當時美國大學籃球規則,和現有美國籃球規則的進攻許可權35秒來說;當領先、並在時間所剩不多情況,握有控球權的球隊,採取四角戰術是想當然爾的觀念。
但是,以當時美國籃球界來說,反應不一;贊成者多數認為:競賽唯勝利是求,所謂「小人」評論豈有此理!另一派反對人士則認為:把籃球搞成死氣沉沉的球賽,這不只會趕走觀眾,也會把籃球藝術弄的不倫不類。老一輩球迷應該還記得,業餘籃球也曾經一度引進美國大學籃球的「1加1」罰球制;結果就在四角戰術與犯規戰術互別苗頭之下,業餘籃球的1加1罰球遂無疾而終、黯淡下台。
『四角戰術四大要點』
四角戰術又名散開進攻(spreadoffense);其實不只北卡大學經常使用,包括1985年來台參加瓊斯杯的范登堡大學,在彼當時比賽領先時候,也一再使用四角戰術。當然,要想在四角拖延戰術收到效果的話,首先球隊需要培養一個控球能力超強,和單打能力超強的球員;這主要在於,把球員布陣在進攻半場四個角落的安排,其實不單只是製造遼闊空間和單打的機會,而且更重要的是,允許、並要求一個優秀的球員能夠控制球隊進攻節奏,並減少在傳接球之間的失誤。因此,在實行四角進攻的同時,可以的話,也希望能夠減少對方進攻次數,從而減低對手得分的機會。
從帶隊的訓練、指導過程體驗,要教好四角拖延戰術首先要強調四大觀念,分別是視野與布陣要遼闊,其次預判形式要多層,最後要有責任感,以下敘述。
所謂視野要遼闊重點在,持(運)球者、空手進攻球員的視野要包括所有防守者位置、隊友位置這基本要求;這就像過去常要求球員要同時能夠看到四位隊友、五位對手、二(或三)位裁判、邊線、中線、底線、禁區線、3分線、籃框等「九要件」一樣。因為,假如前述九項要件不能同時掌握,當然不知道對手是否要前來包夾,也更看不到適當的傳球對象,更不了解那個位置才有空檔;如此看不清形勢,當然不能隨時反應,這就難以達到四角的目的了。
而所謂布陣要遼闊指的當然是,五位在場球員之間的位置,要充份布陣於球場四個角落,否則就不叫做「四角戰術」了;除此之外,也儘量不要幫持(運)球者掩護,因為此技術容易引來瞬間的包夾防守。尤其遇到防守方做出積極阻絕動作時,空手進攻球員應該多做走後門移位,好讓防守者不能掌握動向,也間接帶給防守方壓力;當然,當空手進攻球員有機會接應傳球、或者需要接應隊友時候,最好移位迎向球去接應傳球,而不要固定站在原地。
其次預判形式要多層指的是,在處理球(尤其是傳球)過程,不能一箱情願的單純預估;除了要考慮隊友身材、能力來傳球之外,也要對防守方的沖搶速度、能力要多加斟酌。甚至於當你是空手的進攻球員時候,你也需要如教練要求、指導的積極去走位,不能一箱情願站在原地認為,隊友可以處理一切的輕忽態度。而假如接獲傳球後,應該做好三種威脅(triplethreat)姿勢;除了方便傳球、運球切入、或者馬上投籃之外,這也會逼迫、威脅防守方的退縮防守。還有,每當持球時候,更需要謹慎保護好球體,這是基本的敵情預判觀念;並且,在許多時候應該避免持球過久,儘量繼續帶球而且不能隨意收球,否則將喪失運球權,難以保持切入的威脅。
最後要有責任感指的是,處理球(大部分是指傳球)要謹慎小心;尤其不能傳導那種「軟趴趴」的高吊球,這是最容易被抄截的傳球。其次,在每次的傳導球過程,要有足夠耐性等待最好的出手機會,不能草率、冒然的、沒有責任感的倉促出手攻擊;因為,持球者必須了解,四角戰術其中目的就是要拖延攻擊時間,如此草率攻擊正好落入對手圈套。再者,持(運)球者應該了解,避免被防守方犯規,或被防守方拚命式的沖搶;尤其,假如發現防守方已經採取拚命式抄截時候,更應該在防守方犯規前把球傳出,而不可做個人賭博式的錯估,如此就能避開被犯規、或被抄截的危險了。
『北卡四角戰術』
以下介紹其中之一的北卡四角戰術。首先在布陣上把進攻球員粉紅色圓圈1號、圓圈2號、圓圈3號、圓圈4號、圓圈5號等,分別如左下圖安排在半場四個角落;此時要求持球球員(1號)有機會與其防守球員X1有一對一單打的機會,可以的話當然就直接得分。當持(運)球球員(1號)的切入路線,被防守球員X1截斷時(如右下圖黑色橫線),1號控球員就如右下圖所示,把球交給分布在四角的任何一個球員,圖中舉例如藍色虛線箭頭所示傳給2號;然後,1號控球後衛還是要,馬上如紅色箭頭所指的,移位到可接回傳的空檔位置上。
後續是如左下圖,當1號接到2號的回傳球,面對因移動而失位的防守球員X1,此時當然可以如紅色箭頭所指運球切入。如果防守球員X1再次截斷1號的切入路線,或者像右下圖所示,X5如紫色箭頭前來協防,1號可將球如藍色虛線箭頭指傳去給站在另一角的5號隊友,然後,1號球員再如紅色虛線所指,馬上移動到可接回傳的空檔上。
從以上介紹讀者不難理解,拉開布陣是基本的常識,這其實也是打籃球非常需要的空間原則。其次,從中不難理解,1號控球後衛的重要性相當高;他不僅需要具備優秀的控球,還需要擁有空手走位、移位接應的技巧與體能,當然,他更需要具備指揮隊友的組織能力。以過去所帶土庫國小,93年獲得全國冠軍那一屆球員來說,時間剩下2分多鐘領先12分我就指示,要求控球後衛主打拖延、控制節奏的四角戰術;可是,因為在場太吵、現場太亂,只有少數幾位球員接收到此訊息,因此,在為數不到10秒情況就採取攻擊策略。

例句:We usually see he four corner in the last minute.

例句解釋:在比賽的最後關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四角拖延戰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