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ar code

polar code

極化碼(polar code)是由土耳其畢爾肯大學(bilkent)Erdal Arikan教授於2008年首次提出,其論文從理論上第一次嚴格證明了在二進制輸入對稱離散無記憶信道下,極化碼可以“達到”香農容量,並且有著低的編碼和解碼複雜度。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極化碼極化碼
極化碼“理論上”解決了近60年來資訊理論和編碼領域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

實際使用

雖然極化碼的理論很優美,但其實際性能從其剛出現時還不太理想(“理論上”是指當碼長趨向於無窮時的性能;“實際”是指有限長度碼長)。但近年來,極化碼實際構造方法和列表連續消去解碼算法(listsuccessivecancellationdecoding)等技術的提出,極化碼的整體性能在某些套用場景中取得了和當前最先進的信道編碼技術Turbo碼和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碼)相同或更優的性能。
由於理論和實際兩方面的優越性,極化碼的研究已成為資訊理論與編碼以及通信領域中的一個熱點研究。目前華為公司正極力推動極化碼進入5G移動通信標準。

中國發展

2016年11月18日,在3GPPRAN187次會議的5G短碼方案討論中,中國主推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從美國主推LDPC,法國主推Turbo2.0兩大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而LDPC碼成為數據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碼方案。此前,5G中長碼編碼確認方案為LDP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