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nike+

耐克 (Nike) 被譽為是“近20年世界新創建的最成功的消費品公司”。耐克 (Nike) 運動鞋除了強化高科技運動性能,如今更講究時尚的外形設計,頻頻與各國各界潮流達人合作推出聯名限量版。2009年初陳冠希的Clot品牌與耐克 (Nike) 的聯名新款紅色中國鞋 Clot×Nike AIR FORCE 1在上海一上市,即成為瘋搶對象。在美國,有高達七成的青少年的夢想是有一雙耐克 (Nike) 鞋。

簡介

"Nike+"跑鞋通過無線Nike+iPod運動組件與iPod實現信息互通

耐克標誌耐克標誌
將Nike+運動鞋與iPod連線後
iPod就可以存儲並顯示運動日期,時間、距離、熱量消耗值和總運動次數,運動時間,總距離和總卡路里等數據
使用者可以通過耳機或安裝iTunes的電腦來了解這些實時數據
現在Nike+支持機型有:
iPod Nano全系列:
iPod Nano 1,iPod Nano 2,iPod Nano 3,iPod Nano 4 ,iPod Nano 5,iPod Nano 6
iPod Touch系列:iPod Touch 2, iPod Touch 3, iPod Touch 4 (iOS4固件亦可)
iPhone系列:iPhone 3.0固件均可使用(iOS4固件亦可)

品牌檔案

國家:美國

菲爾·奈特菲爾·奈特
創建年代:1972年
產品類別:運動鞋運動服飾、運動設備、運動配飾 (Athletic Shoes, apparel, sports equipment, accessories)
創始人: Bill Bowerman (已於1999年12月24日去世)、Philip Knight (現任Nike董事長)
公司總部:美國俄勒岡州,近比弗頓城 (near Beaverton, Oregon, United States)

Nike歷史

1962年,一個名為菲爾·奈特(PhilKnight)的商學院研究生,在無意中聽到《俄勒岡期刊》(Oregon Journal)的人員,正在辯論日本的尼康相機有一天會不會取代昂貴的德國造萊卡(Leicas)相機,當下靈光一

NIKENIKE
閃,寫了一份論文。身為俄勒岡大學中距離賽跑的選手,菲爾·奈特認為,如果擅長低價生產的日本製造商,可以生產出品質優良的跑步鞋,利用此一價格優勢,就可以開闢出一個新的市場,進而與歐洲的製鞋商,如愛迪達(Adidas)與彪馬(Puma)等一較高下。儘管奈特畢業之後就到了一家公司擔任會計工作,但是在1963年夏天,他還是去了一趟日本,與生產虎牌(Tiger)運動鞋的鬼冢(Onitsuka)公司的經理見面。
當他看到這些便宜又輕便,而且與歐洲品牌質量不相上下的運動鞋時,奈特當即受到鼓動,一些樣品帶回家鄉,並出示給他的同學、同時也是運動教練的比爾·包爾曼(BillBowerman)看。這些樣品給這位傳奇性的俄勒岡教練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他因而同意出資500美元,成為合伙人。這兩個人後來與鬼冢公司簽約,以“藍帶體育用品公司”(Blue RibbonSports,簡稱BRS)的名義,買進1千雙虎牌鞋。他們把鞋子放在汽車後面的行李箱,運到運動大會的現場出售,結果,奈特在短短的一年之內就賣出了8千美元的鞋子。他隨後即辭去工作,並進口了更多的鞋子。奈特雇用了幾個銷售人員,他們都是志趣相投的賽跑選手,BRS公司剛好給了他們這個工作機會,讓他們可以有不錯的收入,同時也享受跑步的樂趣。 1966年,原本就一直在嘗試用各種不同方法製作更輕便鞋子的包爾曼,寄給鬼冢公司一雙自己設計的鞋子,裡面的鞋幫是一個軟尼龍的,而非傳統的皮革。這雙鞋叫做 Cortez,雖然一開始遭到愛迪達業務代表的奚落與嘲笑,卻在田徑比賽中風行一時,成為虎牌旗下最暢銷的鞋款。到了1969年,BRS已經賣出了超過100萬美元的鞋子。但是,由於長期過度依賴日本鬼冢公司,他們也開始擔心雙方的關係恐怕生變。後來,這種擔心果然成真,日本方面開始尋找更大的批發商,並威脅要中止合作關係。
運動用品運動用品
奈特被迫選擇,或者賣掉他的股份,並面對法律問題,或並另覓他法來生產鞋子。因此,帶著他的幾個員工這些員工已經開始開發設計出一條不同的生產線——奈特認為單打獨鬥的時候到了,他決定要接受更大的挑戰。因為違約,切斷了與鬼冢公司的合作關係之後,他找到一家位於愛塞特 (Exeter)的工廠,並與日本的一家貿易公司口商岩井(Nissho Iwai)合作(該公司向他們提供信用融資),開始以一個新的名稱與商標銷售鞋子。在員工詹森(Johnson)的一場夢境中,希臘勝利l女神的形象浮觀,因此,他們取了“Nike’’(耐克)這個名字(古希臘勝利女神,即名為Nike)。而當地的一個女學生凱洛琳·戴維森 (CarolineDavidson),只收取35美元的費用,為他們設計了一個胖胖的勾勾符號,成為耐克的新標誌。這個標誌一開始不太討人喜歡,因為它不像愛迪達鞋子上的條紋,具有支撐腳底足弓的修飾作用,也不像彪馬的標誌可以修飾支撐足部的圓形部位,只有純粹的裝飾功能。但是,這個 “Swoosh”(指“嗖的飛過去”),也就是耐克的綽號,卻成為全世界最知名的標誌,而且對於耐克公司的成功,居功至偉。

品牌故事

藍絲帶體育公司

1964年1月,當時身為俄勒岡州大學 (University of Oregon) 田徑運動員的菲利普·奈特 (Philip Knight) 和他的教練比爾·鮑爾曼 (Bill Bowerman) 創建了耐克 (Nike) 的前身:“藍絲帶體育”(Blue Ribbon Sports) 公司。當時“藍絲帶體育”(Blue Ribbon Sports) 公司是作為經銷商代銷日本運動鞋品牌 Onitsuka

代言代言
Tiger。比爾·鮑爾曼 (Bill Bowerman) 還設計出一種鞋底有“方格紋”(Waffle Pattern) 的運動鞋。 公司增長迅速。1966年,“藍絲帶體育”(Blue Ribbon Sports) 公司在塔倫頓大街 (Trenton Ave.) 上開了第一家專營店。1972年,隨著和代銷的日本品牌合作終止,2位創始人決定開發並製造自主設計的鞋。他們把製作任務承包給勞動力廉價的亞洲工廠,並給這種鞋取名叫耐克 (Nike) ,這是依照希臘勝利之神 (Greek goddess of victory) 的名字而取的。
新耐克 (Nike) 鞋的標識是“Swoosh” (意為“嗖的一聲”),是由 (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 的圖形設計學生卡羅琳·戴維森 (Carolyn Davidson) 於1971年設計的。Swoosh 極為醒目、獨特、有動感,也就是大家現在熟悉的 NIKE 的那個對勾形標誌。以後的每件耐克公司製品上都有這個標記。耐克公司

1978年,“藍絲帶體育”(Blue Ribbon Sports) 公司正式更名為:耐克公司 (Nike, Inc.) 。

代言人代言人
耐克 (Nike) 因為能充分掌握年輕人對運動休閒鞋的需求、了解他們的生活型態與現實的心理渴望,發展出饒具創意的新產品、傳播訴求及促銷活動,從頭到尾都是站在創造消費趨勢的排頭,耐克 (Nike) 的世界第一併非浪得虛名。
1980年耐克 (Nike) 占據約50%的美國市場份額,初步超過愛迪達在美國運動鞋業內坐頭把交椅。從那時起,耐克開始實行積極進取的市場活動,簽約頂級運動員。
1982年10月,在紐約馬拉松賽事播出的季節,第一隻耐克 (Nike) 品牌全國電視廣告播出。這隻電視廣告由 Wieden+Kennedy 廣告公司 (總部在波蘭,是1982年4月剛剛組建的新廣告公司) 策劃,其後,Wieden+Kennedy 繼續為耐克 (Nike) 品牌不斷製作出多個創意的平面廣告和電視廣告,Wieden+Kennedy 廣告公司至今仍然是耐克 (Nike) 首要合作的廣告公司。
1988年,Wieden+Kennedy 廣告公司創始人丹·維登 (Dan Wieden) 為耐克 (Nike) 新一輪的廣告創造了“只管去做” (Just Do It) 這一響亮的口號。耐克 (Nike) 的“只管去做” (Just Do It) 被著名的《廣告年代》雜誌 (Advertising Age) 評為20世紀最棒的5條廣告標語之一,這次耐克 (Nike) 的廣告案例也被記錄入史密森學會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的案例教程中。
耐克標誌耐克標誌
在20世紀80~90年代的大部分時期,專業運動員被像英雄一樣崇拜,因此耐克 (Nike) 投入大量資金,請成功、富有魅力的知名運動員為產品代言,採取是金字塔形形象推廣戰略。即從塔尖的頂級運動員到國家隊,再到NBA聯賽省級隊,直至包裝到普通青少年籃球活動,囊括整個體育用品市場構成的四等級要素。頂級的運動員人數是最少的,但具有很強的輻射力。利用運動員為產品做宣傳的不止耐克 (Nike) 一家,但只有耐克 (Nike) 做得最成功。耐克 (Nike) 公司有一句話,經營的秘訣是為運動員製造出優質的鞋,讓他們走在時尚的前面,市場的其他人都會追隨仿效。
1984年,耐克 (Nike) 與喬丹簽定了一份5年契約,給喬丹的條件還包括贈予耐克 (Nike) 的股票,以及以前所未有的禮遇——在耐克 (Nike) 運動鞋上使用喬丹的名字。喬丹的總價值合計高達每年100萬美元。
這個價目是愛迪達或匡威開出的價錢的5倍。愛迪達和匡威都認為喬丹不過又是個產品代言人而已,卻沒想到他會成為一個市場戰略和整個運動鞋、運動服生產線的核心。《財富》雜誌也曾刊登過一篇醒目報導,認為就耐克 (Nike) 當時的財務狀況,簽定這么個契約實在是個大錯。
結果卻證明,耐克 (Nike) 與喬丹的這次合作是個“完勝”的交易,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喬丹,他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想。喬丹對耐克 (Nike) 的影響是巨大的。喬丹身上凝聚了活力、聲望、高超的競技水平和令人振奮的體育精神,使耐克 (Nike) 得以跨出跑鞋的圈子,在美國剛剛開始盛行的籃球運動上大做文章。幾乎一夜之間,即使不從銷量上看,耐克 (Nike) 也成了高檔籃球鞋的主導產品。

發展歷程

1972年 NIKE公司正式成立。其前身是由現任NIKE總裁菲爾·耐特以及比爾·鮑爾曼教練投資的藍帶體育公司。
1973年 全美2000米到10000米跑記錄創造者佩里·方庭成為第一個穿NIKE運動鞋的田徑運動員。
1978年 NIKE國際公司正式成立。NIKE鞋開始進入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和南美等海外市場。
1979年 第一款運用NIKE專利氣墊技術的Thaiwind跑步鞋誕生。第一條NIKE服裝生產線開始上馬。
1980年 NIKE進入中國,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個NIKE生產聯絡代表處。之後,NIKE秉承“Local for Local”(在哪裡,為哪裡)的觀念,不僅將先進技術引入中國,而且全心致力於本地人才、生產技術、銷售觀念的培養,取之本地,用之本地,在中國取得了飛速進展。
1996年 正式在中國成立了全資子公司??NIKE(蘇州)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部設於上海,並在北京、廣州設立分公司(香港也於2002年1月作為分公司併入中國區)。
2002年5月 NIKE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舉辦NIKE蠍斗3對3足球賽,數百支青少年球隊在廣州、上海、北京三地分別角逐14、16、18歲三個級別的獎牌。這是NIKE公司為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做出的又一盛舉。
2002年7月 NIKE特邀被冠以“放客博士”之稱的NBA巨星文斯卡特來京,卡特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支持中國青少年籃球事業,傳播放客文化。
2002年8月 耐克將會贊助一批代表美國自由籃球文化的“街頭炫技籃球少年”來中國,跟中國的同齡人切磋球技。
2002年7月 NIKE特邀被冠以“放客博士”之稱的NBA巨星文斯卡特來京,卡特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支持中國青少年籃球事業的發展並代表耐克公司向中國籃協捐贈籃板。 2002年8月,耐克將會贊助一批代表美國自由籃球文化的“街頭炫技籃球少年”來中國,跟中國的同齡人切磋球技。
2002年8月 在中國,NIKE公司不僅支持中國足球事業的發展,還關注青少年的發展,推出了“我夢想”大型青少年體育系列活動,首創中國3對3籃球賽、NIKE高中男子籃球聯賽、NIKE青少年足球超級盃賽、4對4青少年足球公開賽等活動。
2009年5月 耐克熱力兄弟2010代言,堪稱“百年不遇,自成一派”的海豚王子趙晨浩所組建的超級人氣明星天體熱力兄弟,推出華語第一嘻哈舞曲天團的創作專輯,其中主打歌《我的感覺》轟動全亞洲,震撼網路,搜狗突破20億大關,創造華語樂壇新奇蹟!

產品系列

運動鞋類
耐克籃球鞋 (Nike baseball shoes) 、耐克板鞋 (Nike SB Shoes) 、耐克慢跑鞋 (Nike running shoes) 、耐克板球鞋 (Nikecricket shoes, Nike Air Zoom Yorker)

NIKE廣告NIKE廣告
2008年,耐克新品籃球鞋“Air Jordan XX3”上市,“Air Jordan XX3”既提高運動性能,更符合環保理念。
運動服飾類
為男性、女性和兒童提供各種運動的服飾穿著,包括:足球服飾、籃球服飾、網球服飾、美式橄欖球服飾、跑步服飾、競技類服飾……等。
戶外運動
高爾夫、滑板、棒球、腳踏車、水上運動等戶外運動服飾。
跨界合作
耐克 (Nike) 近期和蘋果公司合作推出“Nike+”產品,即在鞋中裝入電子監測設備記錄運動者的成績,這個電子監測設備是接入iPod nano的。

經營模式

首先,耐克將公司的所有人才、物力、財力等資源集中起來,然後全部投及到產品設計和市場行銷這兩大部門當中去,全力培植公司強大的產品設計和市場行銷能力。菲爾·奈特一方面強調產品開發設計能力的同時,更加注得公司行銷能力的培訓,產品設計和品牌行銷成了耐克的兩件有力的競爭武器。

NIKE廣告NIKE廣告
其次,耐克在生產上採取了一種虛擬化策略,即:向外部借力,通過整合外部資源,使其為我所有,從而拓展自身的疆域,利用外部的能力和優勢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投資建設生產場地,不裝配生產線,耐克公司的所有產品都不自己生產製造的,而是全部外包給其它的生產廠家加工製造出來的。耐克公司的這一妙招,不僅節約了大量的生產基建投資、設備購置費用以及工人人工費用,而且它又充分發揮了其它生產能力強的廠家的能力,尤其是將產品的生產加工外包給東南亞等地的許多開發中國家的企業,這些地方的勞動力成要極其低廉,從而力耐克公司節約了大量的人工費用,這也是耐克運動鞋之所以能以較低的價格與其他名牌產品競爭的一個重要原因。實施虛擬化生產,耐克公司將設計圖紙交給生產廠家,讓他們嚴格按圖紙式樣進行生產,並保證相應的質量,爾後耐克公司再將自己的品牌和商標貼在這些產品上,並將產品交給公司行銷人員。通過公司的行銷網路將產品銷售出去。這種模式充分實現了優勢互補的作用。
第三,耐克在行銷中的創新在於傳播。它採用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如邁克·喬丹等進行傳播,還利用電子遊戲設計耐克的專用遊戲。每當推出新款式,即請來樂隊進行演奏,通過娛樂的方式傳播出一種變革思想和品質。耐克的這種傳播策略,不僅使其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而且還能建立一種高度認同感的品牌資產價值。

銷售方式

NIKE公司從1999年開始,使用電子數據交換方式與其供應商聯繫,直接將成衣的款式、顏色和數量等條件以EDI方式下單,並將交貸期縮短至3~4個月。它同時要求供應布料的織布廠先到美國總公司上報新開發的布樣,由設計師選擇合適的布料設計為成衣款式後,再下單給成衣廠商生產;而且成衣廠商所使用的布料也必須是NIKE公司認可的織布廠生產的。這樣一來,織布廠必須提早規劃新產品供NIKE公司選購。但由於布料是買主指定,買主給予成衣廠商訂布的時間縮短,成衣廠商的交貨期也就越來越短,從以往的180天縮短為90天。

NIKE廣告NIKE廣告
NIKE在中國境內生產的NIKE鞋95%返回美國市場銷售。NIKE公司在中國的經營模式是以代理經營為主,少部分業務自己開店經營。像道吉、瑞納,跨世、先探公司等均為NIKE的代理公司。
NIKE在中國運輸方式主要是公路運輸,還有少部分涉及航空運輸。境外生產的產品委託第三方物流公司通過航空運輸直接運往設在中國主要城市的NIKE公司辦事處的倉庫,如北京、上海。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也同樣委託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公路貨運的方式運往設在中國主要城市的NIKE公司辦事處的倉庫。這部分運輸、倉儲費用是由NIKE公司承擔的。
對於NIKE公司來講,自己不做運輸,運輸環節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的,運輸費用只承擔從產地到地區性辦事處倉庫這個環節,倉儲是辦事處自行管理。倉庫的主要功能是,作為總公司直屬店的倉庫,並不是每一家代理公司的倉庫;另一個重要功能是中轉倉庫,產品從產地運到區域倉庫後,代理公司馬上會來提貨運往自己的倉庫,所以是做中轉庫使用。各個代理公司自備車輛,到NIKE公司當地的辦事處倉庫提貨,運往自己的倉庫,再運往代理公司的各個店鋪。這部分運輸、倉儲是代理公司自行完成的,運輸、倉儲費用是代理公司承擔的。

耐克文化

在一個形象代表一切的世界裡,耐克的是全世界最多人認得的標誌之一。要了解耐克的成功與企業文化,對於其標誌的了解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它是讓耐克品牌變得無所不在的一個商業標誌。由於實在太知名,

喬丹喬丹
以至於在耐克的廣告中只見到耐克的標誌,而沒有看到公司的名字,因為他們有充分的把握,人們看到這個符號即知道這是耐克,毋須出現隻字片語。它成為一個文化的聖像,一個耐克用來提高品牌價值、知名度,以及地位的聖像。沒有一家體育用品公司的品牌像它那么為人所知。耐克在與廣告商成後與甘迺迪(wicden&Kemledy)的合作下,希望這個勾勾標誌能在所有廣告中清楚地被看見。公司的廣告與行銷預算,估計約高達年收入的10%,就為了將它的符號深深烙刻在消費者的腦海中。耐克標誌
“體育、表演、灑脫自由的運動員精神”是耐克追求的個性化的公司文化。這個具有鮮明特徵的公司文化一反傳統觀念的企業形象,是由公司創始人菲利普·耐特創立的。永不停息是耐克的企業理念。塑造企業和產品完美和充滿活力的形象是公司的戰略目標。
Just do it.體現了耐克企業文化中注重個性化的特點,不管是工作,生活,運動,想到就做。體育、表演、灑脫自由的運動員精神”是耐克追求的個性化的公司文化。
塑造企業和產品完美和充滿活力的形象是公司的戰略目標。

品牌價值

為什麼這個標誌對於耐克的企業文化這么重要?理由是,它與美國的古老智慧“做就是了”(Just Do It)密不可分。耐克不只賣運動鞋,它所出售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是它成功的關鍵。這個標誌對於人心的激勵,

運動鞋運動鞋
以及這一哲學背後的幹勁與決心,是與每個人都有關的,不管你是不是運動員。耐克運用一種勵志式的語言來激發消費者。不管你是誰,你的頭髮或皮膚的顏色是什麼,你遭遇了身體上或社會生活中的什麼局限,耐克說服消費者,你一定可以辦到。它告訴人們要振作起來,抓緊人生的方向盤,並且採取行動。在“做就是了”的廣告詞背後,是一個非常美國式的意識形態;然而,隨著全球化的進展,原來是美國意識形態的東西,變成了一種全世界共同的渴望,渴望能有一個公平的競技場,可以讓人們不只在運動方面,而是在人生的每一層面都一爭短長。這可以追溯到美國早期的拓荒者精神,和他們對成功的渴求。耐克無疑是將偉大的美國夢行銷全球,並且提倡其工作倫理;耐克告訴它的消費者,如果你下定決心,奮鬥不懈,你就會超越他人,征服一切。藉由這樣的方法,即利用人們對於成功的熱切渴望,耐克也創造出了它自己的一種人格與態度。通過巧妙地運用一句非常簡單的廣告妙句,它成功地將一種生活態度融入其所出售的商品中。“耐克”品牌有許多值得挖掘的行銷啟示。“耐克”的行銷奧秘中一個很出色的方面是它的行銷溝通 (Nike’s Marketing Communication)。1994年,“耐克”的廣告費投入為2.8億美元,是寶潔公司廣告費的 l/9左右,但富有創意極具魅力的耐克行銷傳播,為“耐克”贏得了消費者,使“耐克”成為市場的勝利女神(Nike原意即為“古希臘的勝利女神”)。結合英文的一手資料,以下具體分析了耐克行銷溝通的成功之處: 如何從運動員專用鞋市場拓展出普通消費者的大眾市場; 如何採用“離經叛道”的廣告強化溝通; 如何借用偶像崇拜建立品牌忠誠; 如何運用動畫、電腦遊戲貼近青年兒童消費者;如何深入自我心理意識和價值爭取到女性消費群。
服裝生產服裝生產
耐克公司的“消費神話”——全球各地的眾多消費者們都因穿戴耐克而感到無比榮耀。香港《信報財經月刊》1991年4月期曾報導:美國紐約市一些鞋店店主紛紛向當局提出申請,請求批准使用槍枝自衛以保護人身、財產的安全。文章評論說,近年來,因傾慕耐克鞍,許多十幾歲的青少年,不借鋌而走險去盜竊甚至殺人,惡性事件時有發生,萬般無奈中,店主只好尋求如此“自我保護”
耐克公司還有一個“成長神話”:在六十年代,公司創建之初,規模很小,隨時都有可能倒閉。公司的兩個創始人布沃曼和耐特都要身兼數職,公司沒有自己的辦公樓和完整的經營機構。1985年耐克公司的全球利潤為1300萬美元,1994年公司的全球營業額達48億美元之多;其市場占有率獨占鰲頭,是位居第三的愛迪達公司的兩倍多,為24%。耐克公司的成長步伐並未減慢。95年與94年相比,全球銷售額上升38%,稅前利潤增長55%,耐克公司股價飛快上漲,兩年前每股43美元,猛漲到95年每股103美元。華爾街投資商和分析家中的許多人在80年代以前一直不看好耐克公司:“耐克沒有多少發展的基礎和前景。”如今解嘲道:“上帝喜歡創造神話,所以他選擇了我們意想不到的耐克。”

廣告變法

耐克神話是因為“上帝所賜”嗎?耐克公司的總裁耐特回答說:“是的,是‘消費者上帝’。我們擁有與‘上帝’對話的神奇工具——耐克廣告……”
廣告變法重在溝通耐克公司總裁的評論道:耐克公司注重溝通效果的廣告,使耐克品牌深客群愛,迅速成長。耐克公司的早期廣告作品主要側重宣傳產品的技術優勢,因為當時品牌定位在正式競技體育選手市場上。當然一些休閒跑步者及體育鍛鍊的人也購買耐克鞋,一為穿著舒適,也是因為耐克宣傳:誰擁有耐克,誰就懂得體育!這對消費者有一定的影響。但這段時期的耐克廣告稱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溝通,耐克的溝通廣告是在其“廣告變法”中產生出來的。
80年代,耐克產品開始從田徑場體育館進入尋常百姓家(特別是十幾歲的少年)。耐克公司必須在不失去正規體育傳統市場情況下,盡力擴大耐克廣告的吸引力,為此耐克必須像Levi品牌(牛仔服的領導品牌)一樣,成為青年文化的組成部分和身份象徵。耐克公司在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作戰,它面臨的難題是在適應流行意識和宣傳體育成就上如何獲得平衡與一致,耐克公司開始重新思考其廣告策略了。
1986年的一則宣傳耐克充氣鞋墊的廣告是真正的突破,在廣告片中耐克公司採用一個嶄新的創意,不是採用一味宣傳產品技術性能和優勢的慣常手法,而是由代表和象徵嬉皮士的著名甲殼蟲樂隊演奏的著名歌曲《革命》,在反叛圖新的節奏、旋律中,一群穿戴耐克產品的美國人正如痴如醉地進行健身鍛鍊,……這則廣告準確地迎合了剛剛出現的健身運動的變革之風和時代新潮,讓感覺耳目一新。耐克公司原先一直採用雜誌作為主要廣告媒體,向競技選手們傳遞產品的信息,但自此以後,電視廣告成為耐克的主要“發言人”,這一舉措使得耐克廣告更能適應其產品市場的新發展。
耐克公司的廣告變法非常成功,首先體現在公司市場份額的迅速增長:超過銳步公司成為美國運動鞋市場的新霸主。耐克的長期競爭對手銳步公司也不得不像耐克一樣強調溝通風格而不僅僅是產品功能,同時銳步公司改用 Chiat Day公司作為廣告代理商,後者曾在80年代中期當過一陣耐克的代理商,以圖重振昔日雄風。然而耐克公司產品的風格和優點已在消費者心中占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
廣告變法為其贏得了市場和消費者,但更重要的是耐克公司在變革中,逐漸掌握了廣告溝通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廣告思想和策略——須致力於溝通,而不是銷售訴求。這一策略與大多數美國公司的廣告策略是根本不同的,但正是這一獨特的策略和作法,使得耐克公司在市場招展中不斷成功,迅速成長。

廣告戰略

耐克公司拓展市場的首要突破口是青少年市場,這一市場上的消費者有一些共同的特徵:熱愛運動、崇敬英雄人物,追星意識強烈,希望受人重視,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並充滿夢想。針對青少年消費者的這一特徵,耐克相繼與一些大名鼎鼎、受人喜愛的體育明星簽約,如喬丹、巴克利、阿加西、坎通納等等,他們成為耐克廣告片中光彩照人的溝通“主角”。在廣告片“誰殺了兔子喬丹”中,麥可喬丹(飛人喬丹)和另一個受人喜愛的卡通片角色巴格斯·本尼(兔子喬丹)先後出現在片中。廣告開始的鏡頭是本尼正在地洞中呼呼大睡,突然地面上傳來強烈的振動,把本尼弄醒了,他爬出洞一看,原來是四個傢伙在玩藍球,本尼報怨了幾旬,但卻受到那些人的攻擊,他們把本尼像球一樣在空中拋來拋去,本尼大叫:“這是與我為敵!”這時,飛人喬丹出現了,前來幫助他的卡通朋友兔子喬丹一場籃球大戰隨即開始……在這個電視廣告片的畫面上,幾乎沒有出現耐克產品的“身影”,沒有像其他廣告那樣宣揚產品、陳述“賣點”,只是用受人注目的飛人喬丹和兔子本屆演繹了一場遊戲或者說是一段故事。此外,90年代耐克公司還專門設計推廣了一種電腦遊戲,讓參與者可在遊戲中與球王喬丹一起打籃球。耐克掌握了十幾歲少年厭惡說教、獨立意識增強的特點,充分發揮和迎合他們的想像力與自我意識,從“喬丹”意識到“熱愛運動的我”,從“穿著耐克鞋的喬丹”聯想到“穿著耐克鞋的我”……在一連串的消費者自我想像、對比中,耐克公司與其目標市場的溝通,就自然而然地形成,耐克品脾形象在潛移默化中深植在顧客的心裡。
耐克廣告代理商W&K公司的計畫總監Chris Riley對比耐克公司與銳步公司的廣告之後評論說:“你把耐克和銳步的廣告拿給14-15歲的小孩們看,他們肯定會說:‘銳步又在打我的主意,他們用體育運動和健康來賣廣告。’;但他們談論耐克廣告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你瞧,耐克那幫傢伙又在揮霍錢財啦!真弄不明白他們是怎樣管理自己的廣告經費的。’這意味著他們理解我們,知道耐克本可以採用傳統行銷導向的廣告方式。毫無疑問,耐克公司針對青少年市場的一系列廣告達到了目的,受到育少年顧客的認同,而正是他們是這一市場爭奪戰最具權威的裁判員
許多人認為耐克廣告溝通術就是“明星攻勢”加上與眾不同的廣告畫面、情節。但事實並非如此,起到根本性作用的不是溝通的形式而是內容,是在廣告中與消費者進行心與心的對話!耐克廣告的溝通也因此獲得能讓消費者產生強烈共鳴的優良效果。耐克公司在針對體育愛好者消費群體時,其溝通內容著意於向視聽大眾傳遞這樣的信息:耐克和你一樣是體育世界的“行家”,我們都知道體育界所發生的一切。所以耐克公司廣告片中展示的是一個真實客觀的體育世界。在以棒球明星寶·喬丹為廣告主角的系列幽默廣告“寶知道”中,滑稽可笑、逗人發笑的寶·喬丹,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視聽者的注意,後來寶·喬丹臀部受傷,不能上場競技而不得不告別體壇,寶喬丹失去了廣告價值,一般情況下,解除契約、是美國商業社會天經地義的作法。耐克公司沒有這樣,而繼續與他合作拍廣告,這一舉措與青少年消費者產生強烈的共鳴:耐克與我們一樣不會拋棄一個不幸的昔日英雄。
又如,耐克公司僱傭“臭名遠揚”的巴克利拍廣告,巴克利在籃球界有“拳師”的綽號,逞兇鬥狠,脾氣火爆,常有出格之舉。耐克公司沒有隱瞞遮掩這些,它創作了一個電視廣告片,主角就是孔武兇狠的巴克利,在球賽中擊敗對手,拉爛籃板……看到此片的體育迷們都會產生同感:是巴克利他就是這樣。於是耐克與消費者之間有了良好的溝通,這種溝通一次又一次地加強不斷與消費者產生共鳴,‘以致最終耐克公司和其品牌成為顧客們忠實的“夥伴”和“知己”,甚至是相互一體、不分彼此了,而耐克品牌迅速崛起,獨領風騷,自然是情理之中。
當耐克公司在青少年市場和男性市場上牢牢站穩腳跟後,轉而集中火力進攻女性市場。廣告創意方案的策劃者Janet和 Charlotte兩女士採用自我審勢的方法來了解女性的內心世界,以女人與女人的“對話”作為主要溝通手段。廣告作品採用對比強烈的黑白畫面,背景之上凸現的是一個個交織在一起的“不”字,廣告文字富有情意,意味深長,語氣柔和但充滿一種令人感動的關懷與希望:在你一生中,有人總認為你不能幹這不能幹那。在你的一生中,有人總說你不夠優秀不夠強健不夠天賦,他們還說你身高不行體重不行體質不行,不會有所作為。他們總說你不行,你一生中,他們會成千上萬次迅速、堅定地說你不行,除非你自己證明你行。
廣告是登載在婦女喜愛的生活時尚雜誌上。廣告文字不像是一個體育用品商的銷售訴求,更像一則女性內心告白,廣告體現出耐克廣告的真實特徵:溝通,而非刺激。這則廣告獲得巨大成功,廣告刊發後,公司總機室的電話鈴聲不斷,許多女性顧客打電話來傾訴說:“耐克廣告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從今以後只買耐克,因你們理解我。”這些結果也反映在銷售業績上,耐克女性市場的銷售增長率快放其男性市場。80年代後期女性市場上耐克遠遜銳步的狀況、發生根本改變。研究表明,在這市場上耐克品牌的提及率及美譽度已超過銳步。
耐克公司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時間裡,由一家簡陋的小鞋業公司成長為行業霸主,由鮮為人知到今天名滿天下(在美國知名度幾乎為100%),耐克行銷傳播居功甚偉。

Nike代言人

籃球:喬丹、JAMES、科比芬利帕克斯塔德邁爾馬里昂波什加索爾易建聯、卡特、莫.威廉姆斯、納什羅伊、德隆。威廉摩斯布澤爾杜蘭特皮爾斯、殺手雷、諾維茨基安東尼、小奧、劉易斯
足球:羅納爾多羅納爾迪尼奧小小羅托雷斯、伊布、費戈范尼卡洛斯馬奎斯、馬克萊萊、費迪南德普約爾吉拉蒂諾、羅賓森、德羅巴卡納瓦羅、阿德、朴智星馬曉旭
網球:費德勒納達爾莎拉波娃、小V、阿加西李娜
高爾夫:泰格·伍茲
腳踏車:阿姆斯特朗
田徑:史蒂夫·普里方丹 劉翔

贊助情況

贊助球隊

足球: 國家隊:美國國家足球隊、荷蘭國家足球隊葡萄牙國家足球隊巴西國家足球隊韓國國家足球隊
俱樂部:阿森納曼徹斯特聯國際米蘭尤文圖斯巴塞隆納、馬德里競技、多特蒙德、天津康師傅、山東魯能、廣藥中一、上海申花、博卡青年、浦和紅鑽

贊助選手

籃球:麥可·喬丹科比·布萊恩特史蒂夫·納什卡梅隆·安東尼勒布朗·詹姆斯托尼·帕克文斯·卡特賈森·基德、易建聯、凱文·杜蘭特, 阿馬爾·斯塔德邁爾,肖恩·馬里昂陳信安曾文鼎陳志忠周泓諭、周士淵呂政儒、楊哲宜、林志傑何守正顏行書陳世念許皓程楊敬敏吳岱豪田壘蘇翊傑林宜輝岳瀛立楊玉明鄭人維、歐陽進恆、吳佳龍、賴國弘、柳升耀、徐偉勝、張羽霖、洪志善劉義祥、簡浩、簡明富、錢薇娟文祺田臥勇太五十嵐圭櫻井良太大神雄子
棒球:王建民胡金龍曹錦輝陳金鋒林恩宇彭政閔陳致遠張泰山林智勝許竹見城島健司、松坂大輔、達比修有松井稼頭央、野茂英雄、稻葉篤紀阿部慎之助
足球:羅納爾多、C·羅納爾多、魯尼、沙治奧拉莫斯、法比加斯、中田英壽高原直泰稻本潤一田中斗莉王
田徑:劉翔、邢慧娜史冬鵬
超級馬拉松:林義傑
游泳:吳鵬菲爾普斯
網球:莎拉波娃、漢圖楚娃鄭潔晏紫孫甜甜、李娜、費德勒、納達爾、德爾·波特羅杉山愛
高爾夫球:老虎伍茲魏聖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