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osiers

hoosiers

 《火爆教頭草地兵》(Hoosiers,1986)是部關於印第安納州一支小鎮高中籃球隊贏取州冠軍的運動題材電影。故事發生於1951~1952年,當時印第安納州所有高中籃球隊,不論大小,都在同一項州賽事中競爭。電影有部分內容以1954年州冠軍邁藍高中籃球隊(Milan High Sc Hoosiershool)為藍本。電影不僅有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出演往事不堪回首的籃球隊新教練諾曼·戴爾(Norman Dale),芭芭拉·赫希(Barbara Hershey)出演碩士畢業卻返鄉工作、壓抑了自我的女性麥拉·弗里納(Myra Fleener),還有謝波·伍利(Sheb Wooley)和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丹尼斯·霍珀成功塑造了一個視籃球為生命的小鎮醉漢,他憑藉這次表演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電影由安吉羅·皮佐(Angelo Pizzo)編劇,大衛·安斯鮑夫(David Anspaugh)導演,兩人還在1993年合作了運動題材電影《魯迪》(Rudy)。傑瑞·戈德斯密(Jerry Goldsmith)為《火爆教頭草地兵》作曲,並獲奧斯卡提名。在英國上映時,電影更名為《最佳一投》(Best Shot)。

情節

Norman Dale and his SquadNorman Dale and his Squad
諾曼·戴爾抵達印第安納州農業小鎮希克利(hickory,又名山胡桃城),擔任一所高中教師及該校籃球隊教練。此前他因襲擊學生而失去教職,所以現在深感壓力。
像印第安納州大多數地區一樣,希克利居民也為籃球瘋狂。人們得知鎮中最好球員吉米·奇特伍德(JimmyChitwood)這賽季不準備加進球隊。學校女教員麥拉·弗里納警告諾曼,不許他勸說吉米改變主意重回校隊。麥拉堅信吉米應該好好讀書,這樣才能拿到獎學金去沃巴什學院就讀,也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由於在校生少,諾曼隊中球員也少。即使這樣人員緊張,諾曼還因為自己的嚴苛規定不被遵守而開除了隊中一名關鍵球員。諾曼降速、重防守的籃球風格未能立即收效,他脾氣暴躁,屢次在比賽中遭裁判驅逐,這些都讓小鎮居民看不慣。諾曼需要籃球助教,他邀請了一位隊員的酒鬼父親“射手”(Shooter)加入教練組,儘管“射手”是一名懂行的籃球迷,但這一舉動還是令“射手”之子以及整個小鎮困惑。
賽季中段,小鎮召開緊急會議投票表決教練諾曼·戴爾的去留。諾曼從未打擾吉米,這讓麥拉感激,她選擇與諾曼站在一邊。但居民投票結果是諾曼走人。最後時刻,吉米獲準演講:他表示,只要諾曼·戴爾繼續執教,他將復出打球。
自此開始,希克利成為一支所向披靡的隊伍。儘管遭遇了挫折——“射手”到場時已經大醉、最後住進醫院,隊伍還是在賽事中勇往直前,角色球員諸如矮個子的奧利(Ollie)及虔誠教徒斯特拉普(Strap)也貢獻不菲。
闖入州冠軍決賽的希克利令印第安納州震驚。巨大的球館,巨多的觀眾,這是希克利小子們前所未見的。他們頂住一切困難,哪怕對方那支來自南本德的球隊身材更高大,也更具運動天分。最後一秒吉米·奇特伍德的絕殺——小小希克利把1952年州冠軍帶回了山胡桃城。

卡司

Norman Dale and ShooterNorman Dale and Shooter

*吉恩·哈克曼-諾曼·戴爾GeneHackmanasNormanDale
*芭芭拉·赫希-麥拉·弗里納BarbaraHersheyasMyraFleener
*丹尼斯·霍珀-“射手”DennisHopperasShooter
*謝波·伍利-克拉圖斯ShebWooleyasCletus
*馬里斯·威拉尼斯-吉米·奇特伍德MarisValainisasJimmyChitwood
*巴拉德·朗-巴迪BradLongasBuddy
*斯蒂夫·霍拉-雷德SteveHollarasRADE
*大衛·內多夫-埃弗瑞特DavidNeidorfasEverett
*肯特·普爾-梅爾KentPooleasMerle
*巴拉德·博伊爾-威特BradBoyleasWhit
*斯科特·莎莫斯-斯特拉普ScottSummersasStrap
*韋德·申科-奧利WadeSCHENCKasOllie

藍本

邁藍高中籃球隊,1954.
1954 Milan High School Basketball Team1954 Milan High School Basketball Team

電影對1954年邁藍(Milan,發音 MY-Lan)獲取印第安納州冠軍故事的改編是鬆散的,但因為希克利與邁藍兩支隊伍的確有幾處共通,所以電影所用的“取材自真實故事”一詞較為合適。

在美國大多數州,高中運動隊都根據學校註冊生人數劃分為不同等級,參加每個等級獨立舉行的冠軍賽事。但印第安納州只有一個高中籃球州冠軍賽事,直到1997年才改變。
電影有一些元素與邁藍的真實故事相當接近。比如電影中的希克利高中就像邁藍高中一樣,地處南印第安納的一個農業小鎮。兩所高中也都只有一支小隊。而且兩所高中最後也都以兩分險獲州冠軍:希克利以42:40獲勝,邁藍以32:30獲勝。《火爆教頭草地兵》中決賽的最後幾秒也酷似邁藍1954年決賽的細節,其實電影的絕殺和當時邁藍球員波比·普朗普(BobbyPlump)的決勝一擊發生在場上同一位置。電影中決賽場面的拍攝地點就是舉辦1954年印第安納州冠軍決賽的那棟建築:印第安納波利斯的巴特勒大學辛科爾館(ButlerUniversity'sHinkleFieldhouse,1954年時名叫巴特勒館)。

差異處

*隊員人數
電影中,希克利沒有經過選拔就開始了賽季,當時想為希克利打球的只有七名隊員。兩名隊員在訓練第一天放棄球隊,其中一名第二天回歸,另一名在賽季開始之後回歸。吉米·奇特伍德在賽季後段加入,隊員人數達到八名。邁藍高中七十三名註冊男生中五十八名參與籃球隊選拔,最終球隊有十名成員。
*執教論辯
圍繞教練及其執教方法的論辯是電影故事的重要元素,但在邁藍高中是不存在的。邁藍解僱了前主教練赫曼·“呼哧”·格林斯戴德(Herman"Snort"Grinstead),因為他在1951-52賽季違反校長命令,訂購了新制服。多年後普朗普告訴一名ESPN記者:格林斯戴德是“邁藍校史上最受歡迎的教練”。儘管格林斯戴德的繼任者馬文·伍德(MarvinWood)在邁藍之初有些整飭之舉,但他從來不是小鎮會議表決去留的對象,不像電影裡的諾曼·戴爾。馬文·伍德執教第一個賽季(1952-53)就率隊殺入州冠軍半決賽,這打消了人們所有質疑。
*小鎮醉漢
電影中的隊員父親、小鎮醉漢、最終成為助理教練之一的韋伯爾·“射手”·弗拉其在邁藍的真實故事裡沒有對應人物。
*前任教練
電影裡,希克利最好的球員吉米拒絕打球是因為前任教練的突然辭世。這在邁藍也不存在。如上所述,邁藍的前任教練在他們奪得州冠軍的兩年前被辭退。
*Themanager
希克利球員奧利·麥克法蘭(OllieMacFarlane)在球隊沒有其他替補的情況下上場,完成兩次罰球,贏下這場關鍵比賽。邁藍也有個名字相似的manager,他叫奧利弗·瓊斯(OliverJones),但他從沒上場。
*校歌
電影裡希克利和林頓(Linton)比賽時播放兩次的校歌並不是邁藍校歌,而是曼徹斯特高中校歌(由哈羅德·雷克朗HaroldLeckrone創作)。曼徹斯特是印第安納北部小鎮,它的高中校歌是印第安納為數不多的幾首原創校歌之一,所以被電影選中使用。<http://movies.yahoo.com/movie/1800077850/cast>
*敗犬之姿
希克利在整部電影裡都被描寫為一個極不被看好的敗犬球隊。而邁藍在1953-54賽季戰績為19勝2負,且擁有1952-53賽季殺入半決賽那支球隊的關鍵成員。
*小分差勝利
電影裡,希克利贏下的每場錦標比賽幾乎都是兩分分差,甚至更少。1954年,邁藍八場錦標賽勝利中,七場分差在雙位數,剩下的一場也多得八分。
*主教練
電影裡,諾曼·戴爾是一位過去不光彩的、脾氣不穩定的中年前大學教練,他與希克利高中的老師還發展出一段羅曼關係。而邁藍主教練馬文·伍德(於1999年因骨癌去世)率隊獲得州冠軍時年僅二十六歲,已婚且育有兩個孩子。幾乎所有報導都稱,馬文是一個說話溫和、極為正直的男人,他常和自己的隊員一同訓練。
*總決賽對手
州冠軍決賽場面中,電影選取的南本德中央高中隊(SouthBendCentralHighSchool,選取這支球隊可能是因為邁藍在1953年半決賽中輸給了它)以黑人為主。而邁藍的州冠軍對手是芒西中央高中隊(MuncieCentralHighSchool),以白人為主,只有三名黑人球員。電影也許借取了1954年四分之一決賽的歷史,當時邁藍擊敗的種族隔離學校印第安納波利斯CA高中隊(CrispusAttucksHighSchool)就由偉大的 奧斯卡-羅伯特森(Oscar Robertson)領銜,那會兒他還是個二年級生。電影裡,南本德隊教練由雷·克勞(RayCrowe)扮演,他是1954年CA高中隊教練,1955年他執教下的CA高中成為美國第一支戰勝白人球隊並贏取州冠軍的全黑人隊伍。擁有克勞教練及大O的CA高中隊在1956年再度贏得州冠軍,成為印第安納高中歷史上第一支無敵球隊。

相似處

電影《火爆教頭草地兵》與現實還有著聯繫。電影裡錦標賽的廣播員是希拉德·蓋茨(HilliardGates),這把聲音對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印第安納高中籃球迷來說,再熟悉不過。傳奇廣播員湯姆·卡內基(TomCarnegie)也在電影中辛科爾館總決賽時扮演公共播音員。當年邁藍冠軍隊成員雷·克拉夫特(RayCraft)同樣出現在電影裡,他負責迎接下車進巴特勒館準備比賽的希克利隊。

製作

在辛科爾館實地拍攝時,導演無法確保拍攝決賽場面能有足夠民眾演員,即使當時已經通過印第安納波利斯的媒體發出通告。為了站滿看台,攝製組邀請兩所當地高中寬紋(BroadRipple)和查特德(Chatard)來辛科爾館比賽。查特德是吉米·奇特伍德扮演者馬里斯·威拉尼斯的母校,電影裡人潮擁擠的場面就是在真實比賽進行時拍攝的。兩所高中的球迷及幾百名回響號召的當地居民,穿著五十年代服裝充當民眾演員。在真實比賽的中場休息及完場時,演員上場拍攝州冠軍決賽場面,其中包括希克利高中的絕殺畫面。
與諾曼·戴爾一角同名的諾曼·愛倫貝格,中名即戴爾。他是鮑勃·奈特(BobKnight)在印第安納州執教時的長期助理教練,也曾在巴特勒為教練湯尼·辛科爾(TonyHinkle)打藍球。
電影製片人選擇印第安納州紐里奇蒙德(NewRichmond)作為虛構小鎮希克利,他們在這裡和附近拍攝了電影大部分的實景鏡頭。進入紐里奇蒙德的路牌仍令人回想到它在電影裡的角色。

榮譽

《火爆教頭草地兵》入選多家出版物的最佳體育電影名單。
美國電影研究院(AFI)評選最富靈感電影的《百年百慶》(100Years...100Cheers)名單中,《火爆教頭草地兵》位列第十三位。《今日美國》(USAToday)讀者將這部電影選為有史最佳體育電影。2001年,這部電影因其“文化的、歷史的抑或美學的重大意義”被列入美國國家電影目錄(UnitedStatesNationalFilmRegistry),珍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ofCongress)。
2008年六月,美國電影研究院發布由1500位創作人士票選的“十大十佳”(TenTopTen)榜單,即在十大經典美國電影類型中每類型選取十部佳作。《火爆教頭草地兵》在體育類中占據第四。
一座紀念現實中1954年邁藍隊成就的陳列館已經建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