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加拿大電影]

《大都市》[加拿大電影]
《大都市》[加拿大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都市》是根據200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小說的作者唐·德里羅(Don DeLillo)被譽為“20世紀的狄更斯”。電影由大衛·柯南伯格執導,羅伯特·帕丁森主演。小說講述了一名年僅28歲的億萬富翁,穿行於曼哈頓繁華街市的24小時冒險歷程,途中男主人公遇到了很多人和事。影片於2012年5月25日亮相坎城電影節,23日在法國上映。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英文片名: Cosmopolis

影片類型:劇情片

國家地區:加拿大/法國

上映時間:2012年5月23日

拍攝日期:2011年5月23日——2011年7月21日

拍攝地:多倫多/紐約

影片公司:Alfama Films(阿爾法馬影業)

導演:大衛·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

編劇:大衛·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

影片劇情

《大都市》劇照《大都市》劇照

紐約,在並不太遙遠的未來,有一個叫做埃里克·帕克的28歲年輕人。富裕的他是一個投資客,總是幻想著自己能生活在一個更好的年代裡。他是華爾街里的明星,但與此同時,他也經歷了過多的痛楚,看到了華爾街的蒼穹下太多的黑暗。現在,他坐在自己的車裡,要去自己父親常去的理髮店理髮。一路上,他一直盯著熒幕,因為人民幣的匯率問題幾乎摧毀了他所有的希望和關於金融產品投資的期望。

按照這種情況,隨著分分秒秒的流逝,帕克正在一點一點的失去自己的金融帝國。而與此同時,華爾街上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人們認為正是像帕克這樣的人和他們的行為--那種看不見的罪惡,才使得經濟崩潰。在外界壓力和內心壓力的趣事下,帕克產生了妄想的幻覺。而在接下來的24小時中,他將在紐約城裡展開一場奧德賽式的旅行。在這24小時中,帕克把自己慘敗的種種細節聯繫起來,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他將被暗殺……

演員表

羅伯特·帕丁森飾演 Eric Packer

羅伯特·帕丁森 飾 Eric Packe羅伯特·帕丁森 飾 Eric Packe

羅伯特·帕丁森 飾 Eric Packer

保羅·吉亞瑪提飾演 Benno Levin

莎拉·加頓飾演 Elise Shifrin

朱麗葉·比諾什飾演 Didi Fancher

艾蜜莉·漢普雪兒飾演 Jane Melman

帕特里夏·麥肯 飾演 Kendra Hay

凱文·杜蘭飾演 Torval

薩曼莎·莫頓飾演 Viji Kinski

傑伊·巴魯切爾飾演 Shiner

馬修·阿馬立克飾演 André Petrescu

Gouchy Boy 飾演 Kosmo Thomas

Jadyn Wong 飾演 Cathy Lee

影片評價

劇照劇照

網友觀點:

《大都市》的影像風格應當說沒看之前該片之前,並不是很喜歡手塚治虫的畫風,相對於Q版(CUTE可愛)的人物造型,我更喜歡成熟惟美型的設計。在影片中,林太郎和大友克洋仍完整保留了手塚治虫的影像風格,少年主人公都是圓圓的可愛的臉,最有特色的是男性人物的四肢,都是手腕比胳膊粗,小腿比大腿粗。看過《鐵臂阿童木》的應當有體會。但這種樣子並不讓人覺得很古怪,而是增添了可愛感。我也被吸引住了,沉浸到某種溫馨的懷舊感覺中。顯然,這是一種充滿童趣的設計,整個城市(“濟古瑞”除外)的設計也是同樣風格,五顏六色的大街,奇異的建築和裝飾風格,遠景時有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但這種“不真實”又是那么的貼切,就象我第一次走在法國古老大街上的感覺:仿佛置身於童話的布景當中,一切是那么的不可思議,又是那么真實。“濟古瑞”的設計則充分利用了CG的功效,啟動及毀滅時帶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請大家原諒我的拙筆,實在是很難描述出那種新鮮而熟悉的感覺來。

懷舊與新奇還體現在CG畫面的運用。在影片裡,所有的人物都是二維的,而大部分背景立體感都很強。顯然背景是經過了CG的加工,當這種加工是為了還原手塚治虫未來城市的原始風格,所以絲毫感覺不到這些最新技術創造出來的畫面和整體畫風有什麼不協調之處。最值得稱讚的是一些細節場景的處理,比以往日式動畫更細緻。例如宏偉如宮殿的建築物里的牆飾、柱子的質感、光線的自然變換,旅館中沙發的布料、花紋等,都達到了令人驚嘆的“亂真”地步。偶對日本人頑固的認真真是佩服!

日本人似乎對機械等一切精妙的東西存在一種本能的狂熱,什麼東西在他們手裡做出來,總是讓人感到非常別致精巧,如索尼公司的產品。這一點我稱之為“機械惟美主義”,“機械”在這裡並沒有“貶”的意思,而是指代結構複雜的東西。與這種特點想對應的,還有日本人的“毀滅惟美情結”。日本人喜歡美,欣賞美,但似乎更迷戀美的破壞與毀滅(日式AV里虐待、顏射等橋段就是這種情結的另類體現)。在本片中,這一點也表露無疑,那座體現“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成就”的大都市最終“檣櫓灰飛煙滅”,美麗純潔如天使的TIMA,最後也象“終結者”一樣露出醜陋的機器軀殼,並同樣墜落火海!類似的,偶不由得還回憶起《AKIRA》中TETSUO擠死自己的妹妹和城市的最後毀滅,還有《攻殼機動隊》中眼睜睜看著MOTOKO KUSANAGI上校,由一個無比性感的肉體,變成在強大張力中四肢斷裂的機器殘骸!嗚呼,日本人真的到了“精緻到變態、變態也精緻”的地步啊!連大友克洋在採訪中,也忍不住懷疑他們是不是有點那個……。

回到《大都市》本身,除其影像給人以懷舊和新奇的雙重感受外,配樂也很有用意。與《AKIRA》的詭麗風格和《攻殼機動隊》的冷艷風格不一樣,該片選用爵士樂作為作為主要的樂聲類型,負責配樂的也是一個專長SAXPHONE的仁兄。於是,伴隨著悠揚的溫和的JAZZ,我們跟著主人公遊蕩在時而壯麗、時而陰沉的大都市裡,那么不可思議,卻又那么和諧,情緒的積累到最後終於達到了最高峰,不知不覺中,當TIMA在健一手中墜落時,我的眼淚,也如鋼琴師手下的琴鍵,傷感而暢快的滑落,融入到無聲的夜色中去……

精彩看點

《大都市》劇照《大都市》劇照

《大都市》將場景設定在2000年4月的一天,主人公EricPacker(羅伯特·帕丁森飾)在凌晨失眠了。他住在紐約一座89層高的摩天大樓頂樓,公寓裡共有48個房間,總價值一億四百萬美元。

Packer是一名28歲的億萬富翁,對數據表格等知識非常痴迷,算是一位高科技型財閥。在故事中,他和他的公司Packer Capital搞日元投機,結果日元卻出人意料地大幅增值,導致他血本無歸。

毫無疑問,Eric是個精力驚人的年輕男人,這也導致了他複雜的性關係網。雖然在小說的開頭,他就已經和Elise Schifrin結婚22天了,但是他同時和其他女人也保持著情人關係。

《大都市》《大都市》

這天早上,失眠後,他離開了公寓,想要去理髮,坐上了他的豪華轎車。轎車上裝備有照相機、夜視儀以及五花八門的高科技儀器,當然還有保鏢——胖乎乎禿頂了的Torval。故事的前半部分都是在這輛豪車的后座上進行的,Packer輪流跟他的手下進行了交談:Shiner,他的技術總監;Michael Chin,22歲的貨幣分析師;Viji Kinski,他說話愛拐彎兒的首席發言人。

整個故事中最夠勁的動作場面是由Packer自己完成的,他拿著Torval的槍面無表情地幹掉了他的手下。這一幕發生在全書的四分之三處,是Packer內心重塑的重要轉折,最終無情地導致了他自己的滅亡。

幕後製作

小說和劇本

《大都市》劇照《大都市》劇照

唐·德里羅的那本叫做《大都市》的小說出品於2003年,從小說的結構以及故事來看,這本備受好評的小說,改寫自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他把小說的背景安排在了2000年前後,網際網路經濟泡沫破滅的時間點上。小說一經出版便收穫了極多的好評和讚譽。這其中有來自評論家的,也有來自同行的。2009年,有訊息報導稱,大衛·柯南伯格正在改寫小說為劇本,並準備自己執導這部電影。其實,《大都會》是非常適合柯南伯格執導的一個素材,小說中包含了柯南伯格所有名片的種種母題:外界是如何影響人物內心的,社會群體性的憂慮和恐慌以及人們發癲式的行為。正是因為有這么多柯南伯格所熟悉的母題,所以他猜對這本小說興趣滿滿。他說:“這是一本無與倫比的小說,裡面所描繪的內容也很對我的胃口,我對這本小說的喜愛,簡直是溢於言表。改編出來的小說,我也很滿意。除了我之外,製片人、演員或者是製片公司的人都對它讚不絕口。這個劇本,令我非常滿意,相信拍攝出來的電影也一定不會令人失望。我幾乎把小說里所有的內容都囊括進去了,因為這個小說非常適合於拍攝電影。”

柯南伯格一直以自己精準的劇本而被廣為稱讚,他就曾經改編了著名的《裸體午餐》,而得到了大眾和評論的首肯。而這個劇本更是得到了小說作者唐·德里羅的讚美。德里羅說:“柯南伯格的劇本非常貼近於我的小說,雖然他刪掉了一些內容,但是我的原意和小說的意義他還是拿捏的非常準確。可能這些內容不太適合電影來表達。這個劇本還是非常棒的。在讀劇本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本子讓我無話可說,因為經過柯南伯格的改造,它已經完完全全地成為了柯南伯格的電影,甚至連我自己也都成為了他的電影的一部分。三月,我有幸觀看了完成的整部電影,我深感震撼。因為我對其有所期待,但沒想到會如此震撼。影片的開篇就讓我愛不釋手,到了結尾,羅伯特·帕丁森和保羅·吉亞瑪提的表現又令人毛骨悚然。我只能說,這是一部帶有我開創的主題的柯南伯格的影片。”

偶像不偶像

《大都市》劇照《大都市》劇照

影片的主演羅伯特·帕丁森因為《暮光之城》系列可謂是“紅得沒有道理”。但是很明顯,偶像身份並不適合這個來自英國倫敦的年輕演員。於是,他接連出演了《達利和他的情人》、《記住我》以及《漂亮朋友》這樣的影片來擺脫自己的偶像身份。關於找來這么一個年輕演員出演《大都市》中的主角,柯南伯格說:“我是在看了《暮色》系列之後對他產生興趣的。後來看了《達利和他的情人》和《記住我》才覺得這個演員非常特別,而且那個時候我就確信,他就是我想找的埃里克。對於帕丁森來說,埃里克這個角色的戲份非常重,幾乎每一幀畫面里,他都會出現。他沒有演過這樣的電影,而我也沒有拍過這樣的電影。很多人覺得我用帕丁森這樣的年輕偶像演員是在冒險,但是選擇演員的時候就是這樣,靠的是直覺而不是分析。況且,也沒有什麼人能寫一本選角指南來給我看。最終情況,令人挺滿意,帕丁森完成了所有鏡頭的拍攝,雖然在拍攝的過程中他有一些膽怯和退縮,但我們還是克服了過去。加上一個漂亮的配角陣容,我對整部影片的效果還是很滿意的。”

而對於帕丁森這樣的演員來說,能在柯南伯格的影片中出演主角,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為這首先能幫助他擺脫偶像的桎梏,還能讓他拓寬戲路。帕丁森說:“這是一部柯南伯格的電影,我還能有什麼要求呢?而且,他給我的劇本又是那么完美,簡直就是我所夢寐以求的電影項目。讀完這個劇本的時候,我的感覺是吃了一槍。我覺得,我必須來出演這部電影,否則太對不起我自己了。見到柯南伯格,我非常緊張,聊了幾句之後,我才慢慢放鬆下。和柯南伯格工作,是一種非常不同的體驗,他會很耐心地和你說戲,並等待你的情緒慢慢接近劇情中人物的理想狀態。而且他還會把我們叫到監視器邊回看剛剛拍攝的內容,並且告訴我哪裡需要加強,哪裡需要減弱,以及為什麼要這么做。總而言之,他是一個有著非常強統領能力的導演,和他合作,我真的是獲益匪淺。”

上映情況

《大都會》5月在坎城電影節上映,影迷們期待大衛·柯南伯格能藉此回歸早年黑暗、張揚的風格,但某種程度上,影片讓人失望了。就如英國《衛報》影評所說:“德尼羅書中精煉的語言在電影裡變成裝作空有末世情懷,但枯燥絮叨的假詩意。誰也沒在搭誰的話。他們只是自顧自地就21世紀資本主義的本質拋出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影片結尾處羅伯特·帕丁森與保羅·吉亞瑪提長達20分鐘的對話,更是讓人感覺雲裡霧裡。

當然,演員也是有不少問題,影評人對首度與柯南伯格合作的羅伯特·帕丁森微詞頗多。《好萊塢報導者》的評論直白地批評:“這個角色太難演了,也許年輕時候的傑瑞米·艾恩斯能夠勝任,但蒼白單調的帕丁森根本把持不住。”

但也有人叫好,比如《每日電訊》就給出了5星,“影片是柯南伯格99年的《感官遊戲》的一次聰明逆轉,故事的中心在羅伯特·帕丁森身上——不錯,就是那個帕丁森,他的表演好像一座人類火山,表面上是石頭,但內里卻積聚著巨大的能量,以及有破壞力的自我厭惡。”

《大都會》投資2500萬美元, 影片在北美地區還未全面公映(只在紐約電影節等上映),全球票房600萬美元,爛番茄影評人好評率6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