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網站

在WEB2.0網站(技術)的基礎上,滿足100人、200人、500人、1000人、2000人……或數千人等不同檔次的人數同時線上。

1、在WEB2.0網站(技術)的基礎上,滿足100人、200人、500人、1000人、2000人……或數千人等不同檔次的人數同時線上,很瀏暢的線上看視頻節目分別需要多大的頻寬?2、做一個“播客、視頻分享類的網站,滿足100人、200人、500人、1000人、2000人……或數千人等不同檔次的人數同時線上,很瀏暢的線上看視頻節目分別需要什麼樣配置的伺服器(包括數量)、存儲設備等網站的軟、硬體組成結構?3、根據上述要求,不同建站方案的網站的軟體選用種類與要求。敬請幫助回復專業的、相對準確的答案或不同線上人數的建站方案(頻寬和伺服器等硬體部分,理論上的數據和相關數據的計算公式、測算規則、方法與實際套用中的參數等)。

2001年秋天網際網路公司(dot-com)泡沫的破滅標誌著網際網路的web2.0一個轉折點。許多人斷定網際網路被過分炒作,事實上網路泡沫和相繼而來的股市大衰退看起來像是所有技術革命的共同特徵。股市大衰退通常標誌著蒸蒸日上的技術已經開始占領中央舞台。假冒者被驅逐,而真正成功的故事展示了它們的力量,同時人們開始理解了是什麼將一個故事同另外一個區分開來。
“Web2.0”的概念2004年始於出版社經營者O'Reilly和MediaLiveInternational之間的一場頭腦風暴論壇。身為網際網路先驅和O'Reilly副總裁,DaleDougherty指出,伴隨著令人激動的新程式和新網站間驚人的規律性,網際網路不僅遠沒有“崩潰”,甚至比以往更重要。更進一步說,那些得以活過泡沫破裂的公司之間似乎擁有某種相同點。難道是網際網路泡沫破裂標誌著網際網路的一個轉折點,因而導致了諸如“Web2.0”這種運動?我們同意這種說法,“Web2.0”的概念由此誕生了。
在那個會議之後的一年半的時間裡,“Web2.0”一詞已經深入人心,從Google上可以搜尋到4.7億以上的連結。但是,至今關於Web2.0的含義仍存在極大的分歧,一些人將Web2.0貶低為毫無疑義的一個行銷炒作口號,而其他一些人則將之理解為一種新的傳統理念。
在我們當初的頭腦風暴中,我們已經用一些例子進行展示,公式化地表達了我們對Web2.0的理解:
Web1.0
Web2.0
1
DoubleClick
GoogleAdSense
2
Ofoto
Flickr
3
Akamai
BitTorrent
4
Napster
5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BritannicaOnline)
維基百科全書(Wikipedia)
6
個人網站
部落格(blogging)
7
evite
EVDB
8
域名投機
搜尋引擎最佳化[1][2]
9
螢幕抓取(screenscraping)
網路服務(webservices)
10
發布
參與
11
內容管理系統
維基
12
目錄(分類)
標籤(“分眾分類”,folksonomy)
13
粘性
聚合
這個列表還會不斷繼續下去。但是到底是什麼,使得我們認定一個應用程式或web2.0一種方式為作為所謂“Web1.0”,而把另外一個叫做“Web2.0”呢?(這個問題尤為緊迫,因為Web2.0的觀念已經傳播的如此廣泛,以至於很多公司正在將這個詞加到他們的行銷炒作中,但卻沒有真正理解其含義。同時這個問題也尤為困難,因為許多嗜好口號的創業公司顯然不是Web2.0,而一些我們認為是Web2.0的應用程式,例如Napster和BitTorrent,甚至不是真正適當的網路程式!)
然而,拋開紛繁蕪雜的Web2.0現象,進而將其放到科技發展與社會變革的大視野下來看,Web2.0可以說是信息技術發展引發網路革命所帶來的面向未來、以人為本的創新2.0模式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典型體現,是由專業人員織網到所有用戶參與織網的創新民主化進程的生動注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