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技術與系統設計

基本信息

作 者:(芬)哈里·霍爾馬,安提·托斯卡拉 著;周勝 等譯
出 版 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2-1-1
版 次:1頁 數:266字 數:431000印刷時間:2003-1-2開 本:紙 張:膠版紙印 次:I S B N:9787111096689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專門介紹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中WCDMA無線傳輸技術的專著。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WCDMA的產生背景及標準化,WCDMA無線接入網絡結構,物理層和無線接口協定,無線網路規劃與無線資源管理,分組接入,WCDMA性能分析,WCDMA TDD模式以及第三代移動通信中的多載波技術等。 本書可供從事電信工作,特別是從事移動通信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或從事相關課題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參考資料。

目錄

推薦序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第三代系統中的wcdma
1.2 第三代系統的空中接口和頻譜分配
1.3 第三代系統的時間表
1.4 wcdma與第二代空中接口的區別
1.5 核心網和業務
參考文獻
第2章 umts業務和套用
2.1 引言
2.2 人際電路交換業務
2.3 人際分組交換業務
2.4 內容到人業務
2.5 商務連線
2.6 ip多媒體子系統
2.7 qos分化
2.8 業務傳遞的容量及成本
2.9 各類終端的業務能力
.2.10 wcdma的位置業務
參考文獻
第3章 wcdma導論
3.1 引言
3.2 wcdma主要參數概括
3.3 擴頻和解擴
3.4 多徑無線信道和rake接收
3.5 功率控制
3.6 更軟切換和軟切換
參考文獻
第4章 wcdma的產生背景及標準化
4.1 引言
4.2 歐洲的背景情況
4.3 日本的背景情況
4.4 韓國的背景情況
4.5 美國的背景情況
4.6 3gpp的建立
4.7 3gpp2的如何運作?
4.8 3gpp2的建立
4.9 融合階段
4.10 itu中的IMT2000進程
4.11 3gpp release99 發布版之後的工作
參考文獻
第5章 無線接入網體系結構
5.1 系統結構
5.2 utran結構
5.3 utran地面接口的通用協定模型
5.4 iu utran-cn的接口
5.5 utran內部接口
5.6 utran的改進和演化
5.7 umts核心網結構和進化
參考文獻
第6章 物理層
6.1 引言
6.2 傳輸信道及其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6.3 擴頻與調製
6.4 用戶數據傳輸
6.5 信令
6.6 物理層過程
6.7 終端無線接入能力
參考文獻
第7章 無線接口協定
7.1 引言
7.2 無線接口協定結構
7.3 媒體接入控制協定
7.4 無線鏈路控制協定
7.5 分組數據匯聚協定
7.6 廣播/組播控制協定
7.7 多媒體廣播組播業務
7.8 無線資源控制協定
7.9 早期的ue處理的原則
參考文獻
第8章 無線網路規劃
8.1 引言
8.2 初步規劃
8.3 容量和覆蓋的規劃及最佳化
8.4 gsm共同規劃
8.5 運營商間干擾
8.6 wcdma的衍生頻段
參考文獻
第9章 無線資源管理
9.1 基於干擾的無線資源管理
9.2 功率控
9.3 切換
9.4 空中接口負荷的測量
9.5 接納控制
9.6 負荷控制(擁塞控制)
參考文獻
第10章 分組調度
10.1 傳輸控制協定(tcp)
10.2 往返時間
10.3 用戶專用分組調度技術
10.4 小區專用分組調度技術
10.5 分組數據系統性能
10.6 分組數據套用的性能
參考文獻
第11章 高速下行鏈路分組接入
11.1 release 99 wcdma下行鏈路分組數據的能力
11.2 hsdpa概念
11.3 hsdpa對無線接入網路體系結構的影響
11.4 release 4的hsdpa可行性研究階段
11.5 hsdpa物理層結構
11.6 hsdpa終端性能和可用數據速率
11.7 hsdpa移動性
11.8 hsdpa性能
11.9 終端接收機
11.10 release 5以後的演進
11.11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2章 物理層性能
12.1 引言
12.2 小區覆蓋
12.3 小區下行鏈路容量
12.4 容量試驗
12.5 3gpp的性能要求
12.6 性能增強
參考文獻
第13章 utra tdd模式
13.1 引言
13.2 utra tdd物理層
13.3 utra tdd干擾估計
13.4 tdd模式下的hsdpa運營
13.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4章 cdma2000
14.1 引言
14.2 邏輯信道
14.3 多載波模式的擴頻和調製
14.4 用戶數據輿
14.5 傳信方式
14.6 物理層過程
參考文獻
縮略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