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數據恢復

UNIX ,是一個強大的多用戶、多任務作業系統,支持多種處理器架構,按照作業系統的分類,屬於分時作業系統。最早由Ken Thompson、Dennis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於1969年在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完善,目前已成長為一種主流的作業系統技術和基於這種技術的產品大家族。由於UNIX具有技術成熟、可靠性高、網路和資料庫功能強、伸縮性突出和開放性好等特色,可滿足各行各業的實際需要,特別能滿足企業重要業務的需要,已經成為主要的工作站平台和重要的企業操作平台。

數據恢復數據恢復

UNIX ,是一個強大的多用戶、多任務作業系統,支持多種處理器架構,按照作業系統的分類,屬於分時作業系統。最早由Ken Thompson、Dennis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於1969年在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完善,目前已成長為一種主流的作業系統技術和基於這種技術的產品大家族。由於UNIX具有技術成熟、可靠性高、網路和資料庫功能強、伸縮性突出和開放性好等特色,可滿足各行各業的實際需要,特別能滿足企業重要業務的需要,已經成為主要的工作站平台和重要的企業操作平台
一、基於Solaris SPARC 平台的數據恢復
1、可恢復安裝在sparc平台上的solaris UFS檔案系統
2、可恢復損壞的VTOC
3、恢復丟失的檔案或目錄
4、超級塊損壞的數據恢復
5、恢復被刪除的分區
6、無法執行FSCK的分區恢復
7、OLT表損壞的數據
二、基於INTEL 平台的Solaris 數據恢復
1、可恢復安裝在INTEL平台的solaris UFS檔案系統
2、可恢復損壞的VTOC卷
3、恢復丟失的檔案或目錄
4、超級塊損壞的數據恢復
5、恢復被刪除的分區
6、無法執行FSCK的分區數據恢復
三、可恢復SCO OPERNSERVER數據
1、支持HTFS和EAFS檔案系統
2、超級塊損壞的數據恢復
3、根目錄ROOT損壞的數據恢復
4、VTOC損壞的數據恢復
5、丟失的檔案或目錄的恢復
6、無法執行FSCK的分區恢復
四、HP-UNIX的數據恢復
1、無法執行FSCK的分區恢復
2、超級塊損壞的數據恢復
3、Inode損壞的數據恢復
4、LVM損壞的數據恢復
5、OLT表損壞的數據
五、IBM-AIX的數據恢復
1、支持JFS檔案系統
2、可恢復損壞的目錄結構(B+樹)
3、超級塊或Inode表損壞的數據恢復
4、分區被重新格式化後的數據恢復
5、硬碟壞道引起的無法讀取
6、支持SCSI、IDE和其他接口
六、FreeBSD, NetBSD and OpenBSD
1、支持UFS1和UFS2檔案系統
2、支持BSD系統節點損壞的恢復
3、支持超級塊損壞的數據恢復

常見系統故障及解決辦法

故障之一
打開計算機電源後,主控台螢幕上出現如下信息:boot not found cannot open Stage 1 boot failure:error loading hd(40)/boot,然後當機。
分析:這表明系統根目錄下的Boot檔案丟失。Boot是用於裝載並執行UNIX程式的互動式程式,主要用於裝載和執行UNIX作業系統的核心。在引導過程中Boot將讀取/etc/default/boot,顯示引導過程信息,裝入並執行/unix。所以當Boot檔案受損時將導致系統引導失敗。
解決方法:
1.將Boot盤插入驅動器並重新對機器加電, 此時由Boot盤開始引導;
2.在系統引導提示下敲入hd(40)/unix, 這個命令用於從硬碟把UNIX核心裝入。然後輸入Root口令進入單用戶模式, 此時出現超級用戶提示符#;
3.用命令把Boot盤安裝到硬碟上,mount /dev/fd0135ds18/mnt,然後用命令:cp/mnt/boot/恢復硬碟根目錄下的Boot檔案;
4.用命令umount/dev/fd0135ds18把Boot盤從硬碟上卸下來;
5.敲入haltsys關閉系統,然後再取出Boot盤,則故障排除,系統可正常引導;
6.在系統正常引導後進入超級用戶,將/boot檔案的屬主和組均改為系統原來所定義的bin即可。
故障之二
機器加電後, 主控台螢幕出現如下信息:unix not found,然後當機。
分析:這表明UNIX核心丟失。因為/unix包含核心,unix檔案受損將導致系統無法裝入並行核心,從而出現當機。
解決方法:
1.將Boot盤插入驅動器並重新對機器加電,此時由Boot盤開始引導;
2.在系統引導提示下鍵入:fd(64) unix root=hd(40) swap=hd(41) pipe=hd(40)或僅鍵入fd(64)/unix亦可。這個命令用於從Boot盤把UNIX核心裝入,然後輸入Root口令進入單用戶模式,此時出現超級用戶提示符#;
3.用命令mount/dev/fd0135ds18/mnt把Boot盤安裝到硬碟上,然後用命令:cp/mnt/unix/恢復硬碟根目錄下的unix檔案;
4.用命令umount/dev/fd0135ds18把Boot盤從硬碟上卸下來;
5.鍵入haltsys關閉系統,取出Boot盤,則故障排除,系統可以正常引導;
6.在系統正常引導後進入超級用戶,將/unix檔案的屬主和組改為系統原來所定義的bin和mem即可。
故障之三
機器加電後在系統引導提示符下鍵入回車鍵, 當第一屏被刷新後顯示第二屏時出現許多錯誤信息, 如: INIT: command exec /etc/brc 1〉/dev/console 2〉&&1 failed to execute, errno=9 (exec of shell failed) ...
分析:這表明系統/bin/sh檔案受損或丟失。因為sh是Shell標準、作業控制和限制性命令的解釋程式,所以,該檔案受損或丟失將導致系統啟動失敗。
解決方法:
1.將Boot盤插入驅動器並重新開啟電源,在系統引導提示符下按回車鍵,當提示插入Root盤時把Boot取出並將Root盤插入,這樣系統全部由應急引導盤引導,直到出現提示符#;
2.用命令mount/dev/hd0root/mnt把硬碟mount到軟碟上;
3.把/bin/sh檔案從軟碟上拷貝到所安裝的硬碟上: cp/bin/sh/mnt/bin/sh;
4.用命令umount/dev/hd0root把硬碟從軟碟上umount下來;
5.用命令haltsys關閉系統後將Root盤取出, 此時系統已可以正常引導;
6.在系統正常引導後進入超級用戶下, 將檔案/bin/sh的屬主與組均改為系統原來所定義的bin即恢復了系統。
故障之四
系統可以引導, 亦能正常處理日常事務, 但每當關機時總會在主控台螢幕上出現錯誤信息:/etc/initscript:/etc/UADmin:not found,然後系統當機,從而導致系統不能正常關機,這樣每次系統在啟動時都需要清理檔案系統, 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嚴重破壞檔案系統,導致系統癱瘓。
分析:系統檔案/etc/uadmin丟失或損壞所致。
解決方法:
1.在系統引導並清理檔案系統完成後, 以超級用戶Root註冊(進入單用戶模式亦可);
2.在超級用戶提示符#下,用命令mount/dev/fd0135ds18/mnt把Root盤安裝到硬碟上;
3.把/etc/uadmin檔案從軟碟上拷貝到所安裝的硬碟上:cp/mnt/etc/uadmin/etc/uad min;
4.用命令mount/dev/fd0135ds18/mnt把軟碟從硬碟上卸下來,然後把Root盤取出;
5.將檔案/etc/uadmin的屬主與組分別改為系統原來所定義的bin,至此,故障排除,系統可正常關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