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2防空飛彈

SA-2防空飛彈

S-75(北約代號:SA-2)是蘇聯第一代實用化的防空飛彈系統,1954年10月由拉沃奇金設計局設計,1957年莫斯科五一節閱兵式公開。主要用於攔截敵轟炸機執行要地防空,取代了130毫米與100毫米高炮。每個發射營裝備六枚發射架成六邊形布置。飛彈為兩級發動機,第一級固體燃料助推段工作4-5秒,彈徑0.645米;第二級發煙硝酸-煤油液體發動機工作22秒,彈徑0.5米,推力2650千克。發射營的火控系統站能跟蹤一個目標,利用三個信道同時制導三枚飛彈攔截目標。戰鬥部重195千克,內裝135千克炸藥,低空殺傷半徑65米,高空殺傷半徑250米,平均精度75米。單發殺傷機率70%,三發殺傷機率95%。

基本信息

簡介

SA-2防空飛彈SA-2防空飛彈
SA-2防空飛彈為前蘇聯製造的第一代全天候中程、高空對對空武器系統,1953年研製,1957年開始裝備部隊。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彈長10.79米,彈重2375公斤,戰鬥部為定向爆炸的破片殺傷式戰鬥部,裝烈性炸藥118公斤。

飛彈最大射程為48公里,作戰高度最大高度32公里,最小高度為1公里。速度為4馬赫,採用發射架傾斜發射。動力裝置為一級固體助推器和二級液體發動機。主要擔負國土和要地防安任務,重點對付遠程轟炸機和偵察機。

戰績

1957年12月蘇聯政府批准定型,1958年起迅速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到1960年已達到1000具以上發射架。1957年10月,中蘇簽訂協定引進C-75防空飛彈系統。1958年10月6日,中國空軍地空飛彈第1營在北京成立;12月6日,北京軍區空軍組建了地空飛彈第2營;1959年1月18日,南京軍區空軍在徐州組建了地空飛彈第3營。1959年4月,空軍地空飛彈各營赴西北靶場進行實彈打靶。1959年9月擔負首都防空作戰值班。1959年10月7日,地空飛彈第2營在營長岳振華指揮下在北京通縣張家灣上空擊落台灣空軍飛行員王英欽上尉駕駛的RB-57D偵察機,這是世界防空作戰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飛彈擊落敵機。1960年5月1日蘇軍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附近擊落美U-2高空偵察機,俘獲美軍飛行員鮑爾斯

越南戰爭期間,越共大量使用SA-2對抗美軍,初期效果甚佳,每射擊2-3枚即有一次戰果,但隨著戰事延長,美軍的科技能力與電子作戰能力遠超出蘇聯的估計,至1969年之後,已經是每射擊70枚才有一次戰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